三十六计全集/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读本

三十六计全集/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读本
作者: (先秦)佚名|编者:唐品|总主编:杜志建|译者:陈才俊//孔玛琪
出版社: 天地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3.90
折扣购买: 三十六计全集/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读本
ISBN: 978754552404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苏军巧断德军路 1942年11月,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 格勒)地区向德国侵略军发起了反攻。担任穿插突击 任务的西南方面军第26坦克军,突进到彼烈拉佐夫斯 基附近以后,发现德军开始向顿河撤退。 怎么办?就让德军这么轻轻松松地撤走吗?红军 指战员进行了认真研究,最后认为,为了迅速切断德 军退路,并防止德军龟缩,苏军要利用黑夜,秘密派 遣一支坦克先遣队,抢占顿河上剩下的唯一一座桥梁 。 可是,怎么才能占领顿河大桥呢?当时顿河大桥 仍在德军占领区内,距离苏联红军前沿阵地尚有数十 公里,如果发动全面进攻,一则苏联主力部队没有赶 到,二则打草惊蛇,会使德军更快速地撤走。如果这 样,将给整个对德战争造成不利影响。 于是,苏联红军将领决定派遣坦克先遣队。但另 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摆在了作战室内:在德军占领区有 比较强大的反坦克部队,如果白天行进,德军毫无疑 问会阻击;如果晚上秘密开,坦克不是步兵,那隆隆 的坦克机车声音肯定会响彻长空。 苏联红军经讨论,决定采取“瞒天过海”战术, 克敌制胜。他们认为,按照常规,坦克夜间行动应当 严格控制灯火,进行严密伪装,因此红军的这支坦克 部队必须一反常规,排列成行军纵队,全部打开车灯 ,一辆紧接一辆地在德军眼皮底下行驶。但这具有多 么大的危险性呀!如果这个时候被德军发现,苏联红 军的坦克将成为反坦克火器的活耙子! 然而,红军的战术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战术效果。 德军指挥官看到这些坦克从容不迫,竟然连起码的侦 察手段都没有采取,因此,连想都没有去想就按常规 断定是自己的撤退部队。 就这样,苏联红军的这支坦克部队利用夜幕和高 超的“瞒天过海”战术,安然无恙地突入德军纵深数 十公里的防御区,抢先一步夺取了顿河大桥。 在战场上,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有效地打击敌 人,必须使用各种各样的、千变万化的方法让敌人成 为瞎子、聋子,看不见、摸不着自己,从而使敌人暴 露在自己面前,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埃军妙计破巴防线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军队突破巴列夫防线 ,也体现了“瞒天过海”这一谋略思想。 巴列夫防线,是用以色列军队原总参谋长巴列夫 的名字命名的一道坚固的防线。它以苏伊士运河为天 然屏障,沿着东岸原有的沙堤加高修筑工事和障碍, 号称是一堵摧不垮、打不烂、炸不断的铜墙铁壁。 埃及军队要突破巴列夫防线,只有在以色列守军 放松警惕的情况下,完成战前的兵力部署,然后出其 不意地发起突然进攻。然而,在现代侦察条件下,大 兵团稍一行动就会被对手发现。怎样才能隐蔽进攻的 企图呢? 首先,在开战前,埃、叙双方在阿拉伯国家之间 以及国际上进行频繁的外交活动,对中东问题强调“ 和平意图”,以麻痹对方。开战前六天,埃军按照往 年贯例举行秋季演习,他们每天公开向运河西岸调运 兵力、重装备和渡河器材等。对于埃军的这些行动, 以色列开始有所警惕,但看到埃军白天向运河调运兵 力,晚上又撤回去,联想到多年来埃军年年都搞这样 的演练,便认为这次和往年一样,还是例行的秋季演 习,便没有在意。实际上,埃及军队白天向前调一个 旅,晚上只撤回两个营,就这样将两个军团兵力集结 于前沿阵地。即使在开战的当天下午,埃军士兵还在 自由活动,晾晒衣物,在运河里游泳,以迷惑对方。 开战时,在200多架飞机、2000多门大炮和数十 艘舰艇的掩护下,埃及地面部队8000多人以迅雷不及 掩耳之势,几小时就突破了巴列夫防线。源源不断的 后续部队迅速跟进,三天内就控制了运河东岸宽100 多公里、纵深10多公里的广阔地区,掌握了战争初期 西线战场的主动权。P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