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家族(维特根斯坦)

战时家族(维特根斯坦)
作者: (英)亚历山大·沃|译者:钟远征
出版社: 漓江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5.20
折扣购买: 战时家族(维特根斯坦)
ISBN: 978754077432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1 维也纳首演 一直以来,维也纳在数以万计的书籍中都被描画—— 过多地描画——为一个矛盾的城市。没读过这些书或还没 亲临过这个城市的人,很可能会把它想象成出自奥地利旅 游局那单调宣传中的一首随想曲——一个由丰富的奶油蛋 糕、莫扎特马克杯和T恤、新年华尔兹、宏伟浮雕建筑,以 及整洁的街道、穿着毛皮大衣的老女人、有轨电车和利比 扎种马而勾勒出的首都。但20世纪早期的维也纳可不是如 此这般.因为它在那些年月中还远没有被市场化。玛利亚 ·霍纳·兰斯代尔1902年那本一度不可或缺的旅行指南所 描画的这个哈布斯堡王朝的首都,比现代的旅行指南中所 形容的更加肮脏也更加生气勃勃。内城的部分或市中心“ 灰暗、污秽又阴郁”,而对犹太聚居区,她写道:“房屋 内部的污陋难以言表。拾梯而上时,摇摇欲散的栏杆上的 脏物会粘上你的手指,而两边的墙壁也是污渍横流。走进 一个又小又黑暗的房间,天花板上满是煤烟,家具挤凑在 一起。” 其时.一个说德语的人要是坐上维也纳的公交车,可 能会发现他和同车的任何乘客都讲不通一句话。因为,这 个城市剧增的人口中有马扎尔人、罗马尼亚人、意大利人 、波兰人、塞尔维亚人、捷克人、斯洛文尼亚人、斯洛伐 克人、克罗地亚人、罗塞尼亚人、达尔马提亚人、伊斯特 拉人。以及波斯尼亚人,不同种族的人们显然颇能愉快相 处。1898年,一个美国外交官如是描绘这个城市: 一个只在维也纳短期逗留的人.即便他是地道的德国 人,也可能会有一个加利西亚或波兰的妻子、波希米亚的 厨师、达尔马提亚的保姆、塞尔维亚的雇工、斯拉夫的马 车夫、马扎尔的理发师。还会有一个法国人做他儿子的家 庭教师。政府机关的雇员大部分是捷克人.而匈牙利人在 政府事务中却有着最大的影响力。不,维也纳可不是一个 德国城市! 国际上公认维也纳人本性善良、随和,极富教养。中 产阶级白天扎堆在咖啡馆,常常一杯咖啡和一杯水就能侃 上几个小时。各种语言的报纸和杂志在这里唾手可得。傍 晚时分,他们衣冠楚楚地奔赴舞会、剧场、电影院或音乐 厅。这些娱乐让他们痴迷,对那些忘词的演员或唱得高了 半音的歌手,他们都不吝苛评:而对他们喜欢的那些,他 们就奉若神明。维也纳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自其青年时代 就记得这样的热情:“虽然在政治、管理或道德方面,一 切都颇为惬意地运转着,人们欣于宽容所有疏忽的情况, 对许多有违心意之事也不计较,但在艺术上他们却从不姑 息;这一点正是城市的荣誉所在。” 1913年12月1日,冷色阳光照耀着奥地利大部分地区 。至傍晚,雾气从喀尔巴阡山脉北面弥漫到阿尔卑斯山前 陆绵延的冈峦和草木丰茂的低地。在维也纳,空气沉寂, 街道和人行道音遁声消,天气出奇严寒。对26岁的保罗· 维特根斯坦来说,这是让人热血沸腾又万分紧张的一天。 手指黏湿、双手冰冷,对所有钢琴师而言都是极度的 噩梦——指肚上腺体最轻微的油腻都能使手指出错或“出 岔子”,保不准同时敲到毗邻的两个键。手指出汗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