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华文
原售价: 60.00
折扣价: 39.00
折扣购买: 鲍廷博传
ISBN: 9787507557145
第一章 世为徽州歙县籍 作为藏书家的鲍廷博,生前常用的藏书印中有多枚 与自己的祖籍地安徽歙县长塘有关。其中有一大一小两 枚的印文完全一致,均为“歙西长塘鲍氏知不足斋藏书 印”。此外还有“长塘”“歙鲍氏知不足斋藏书”“天 都鲍氏困学斋图籍”等,无不在向世人宣示自己徽州人 的身份。 徽州,更古的名称叫新安,至北宋徽宗宣和三年( 1121)改名,从此为后世所沿用。徽州地处皖、浙、赣 三省交界处,位于安徽南部低山丘陵地区,从自然地理 环境上看,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早在南 宋时期,据淳熙《新安志》所述,该地区“山垠壤隔, 民不染他俗”,就已经形成了相对封闭而又独具特色的 风俗民情。 徽州明清时为府级的行政单位,下设有歙县、黟县 、休宁、祁门、绩溪和婺源六县。由于千百年来徽州地 区的发展相对稳定,再加上得天独厚的条件,遂积淀出 了富有体系且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徽州文化。其内容 涵盖了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名人、徽州土地制度、徽 州教育、徽派建筑、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州戏曲、 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文书、徽州方言 、徽州民俗以及徽菜等文化形态。在我国异彩纷呈且能 自成体系的地域文化中,徽州文化因独树一帜,成为地 域性文化的代表,具有丰富的内涵、勃勃的生机和广泛 的影响力。 其中的歙县设置于秦朝,汉时属丹阳郡,隋末以后 一直被作为州治、府治,府县同城长达一千余年。歙县 不仅是古徽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更是徽州文化 的发源地。这里盛产徽墨、歙砚,素有“东南邹鲁、徽 商故里”“文物之海”“程朱故里”“礼仪之邦”等美 誉。而鲍廷博的祖居地即位于古歙县城西的长塘村。 鲍氏在古徽州的各姓氏中无疑是大户名族。据成书 于明代嘉靖年间,记录了徽州各宗族迁入和繁衍历史相 当完备的《新安名族志》记载,徽州鲍氏当时就分居于 歙县邑西十五里的棠樾、鲍屯、大址村阶檐上和赤坎, 邑西三十里的蜀源、八里的古溪、十里的上洋村,以及 邑东三十里的新管等地。 赵怀玉在《恩赐举人鲍君墓志铭》中说,鲍廷博“ 远祖某自山东南徙,世为徽之歙县人”。据《新安名族 志》等文献的记载我们可知,鲍氏先祖叫鲍伸,原是山 东青州人,西晋太康年间(280—289)曾官拜护军都尉 ,后被委派南下镇守新安,永嘉之乱后子孙亦随之避居 江南。到了东晋咸和四年(329),鲍伸后人鲍弘又出 任新安郡守,考虑到这里与外界相对隔绝的地理环境, 遂占籍郡城之西门,鲍弘也就成为歙县鲍氏的始迁祖。 古人曾感慨道:“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 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徽州成 为动乱年代里中原南下移民理想的寄身之地。在定居新 安后不久,鲍弘出于长远考虑,在郡西十五里牌营建了 别墅,作为家人的聚居之所。经过几代的繁衍生息,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