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栋院士传记

孙家栋院士传记
作者: 王建蒙|主编:许达哲//高红卫
出版社: 中国宇航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55.70
折扣购买: 孙家栋院士传记
ISBN: 9787515904740

作者简介

王建蒙,毕业于清华大学,曾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担任过下达卫星发射口令的调度指挥员,后调入北京总部机关,长期从事火箭、卫星发射任务组织指挥和计划协调,参加组织过多种型号火箭、卫星以及外国卫星发射任务。1996年晋升为大校军衔,任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亚太移动通信卫星公司副总裁。曾赴俄罗斯、美国、日本,对相关航天发射场进行实地考察,发表了《俄罗斯拜科努尔航天发射中心见闻》《美国肯尼迪角航天发射中心探秘》《日本航天考察札记》《站在大国的火箭前》等多篇文章。主编了《世界航天发射系统》一书,曾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应邀在国家图书馆科学家讲坛进行了《奔月背后人和事》《感受航天、关注航天》等公益性讲座,受到广大听众的好评。

内容简介

1.先祖北上闯关东 闯关东的说法在中国大地流传了数百年。据史料 记载,顺治元年(1644年),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起 驾由盛京(今辽宁沈阳)迁都北京,沿途发现东北地区 地广人稀,土地肥沃,心生一念,若移民开垦,岂不 带来滚滚财源?顺治八年(1651年)清廷下令:“令民 愿出关垦地者,山海道造册报部,分地居住。”清廷 一纸告示,吸引了大批山东人在白山黑水间淘金、垦 荒、放山。所谓放山,就是挖人参。人参比金子还贵 重,挖人参辛险异常。 有民间传说,闯关东中的第一个放山人是山东莱 阳人孙良。他原是个穷苦的长工,听说长白山有种名 叫“棒槌”的植物,便与同乡张禄跋山涉水到了长白 山,翻山越岭去挖人参。俩人干了三年,挖了不少人 参,商定再分头干三天,然后打点行装回山东老家去 。谁知张禄一去,再也未归。孙良急了,到处寻找, 找了七天七夜也没找到。干粮早吃光了,他又累又饿 ,昏倒在蜊蛄河旁边。不知过了多久,他醒了过来, 捧了几口河水喝,看见水底有只蜊蛄,抓来活嚼生吞 了。待身上有了点力气,他抓起一块尖石,在一块大 石头上刻画着:家住莱阳本姓孙,漂洋过海来挖参, 路上丢了亲兄弟,沿着古河往上寻,三天吃个喇喇蛄 ,不见兄弟不甘心!写完,便昏死过去,再也没有醒 来。此传说有多少演绎无从考证,但山东人诚实、尚 义、节俭、好客、粗犷、豪放的鲜明特征却也有证可 查。在当时天灾人祸的逼迫下,山东人闯入关东得以 在东北与人和睦相处,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与信任,获 得了生存的空间。 相传,孙家栋的祖上第七代兄弟俩不堪家中的贫 穷日子,结伴由山东牟平逃荒闯关东,一路北上来到 东北辽宁省。兄弟俩刚刚见到黑土地,还没有来得及 分享拓荒屯地的喜悦,就不幸彼此失散。从此孙家栋 祖上爷爷,只身来到现在的辽宁省盖县安顿下来,转 眼就是百年。 从那个年代开始,孙家祖上就在这极其普通的草 甸子村安营扎寨,辛勤劳作。 草甸子村北被称作北岭,村南则被称作南山。大 自然将北岭、南山打理得格外风调雨顺。 北岭黑壤沃土、草木茂密、蝶飞灵影、蜿蜒起伏 ,金秋季节抬眼望去,紫红的葡萄、鲜红的山楂、粉 红的苹果、金黄的鸭梨……好一派大自然点缀的美景 。 所谓南山,其实也就只有三百多米的高度,由于 山体直立陡峭倒也有几分壮观。山上大树参天,灌木 林密,飞乌嬉闹,群兽争斗,山坡遍地桑木郁郁葱葱 ,映衬出一幅和谐的天然图画。 南山下来的潺潺溪流,经过草甸子村注入北岭, 年复一年地养育着草甸子村的世代村民,浇灌了北岭 的黑壤沃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孙家栋的祖父虽然 是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但在草甸子村方圆百里却 是公认的思维清晰的明智人。他屯垦劳作、圈禽养畜 ,把日子调理得有声有色,令草甸子村人家大为羡慕 。星移斗转,凭借自己的辛劳耕作和与邻为善的美德 ,孙家在这块风水宝地里繁衍后代,人丁兴旺。百余 年过去,到了孙树人这一代,孙家的本家弟兄、叔伯 大爷加在一起已有四十好几口子。 孙家栋的祖父生育了五个孩子,前四个都是闺女 ,到了老五终于得到了期盼已久的宝贝儿子。十年树 木,百年树人。孙家栋的父亲出生后,祖父给他取名 为孙树人。 别看孙家栋的祖父目不识丁,但潜意识里敬佩那 些有文化的读书人,立志要送儿子进学堂读书。当时 ,孙家正值鼎盛年代,但却没有一个人入过学堂,于 是,孙树人到了读书的年龄即被父亲送出去读书。 孙树人又名孙成谋,字百如。孙家栋的祖父送他 到距草甸子村两里路的马甸子私塾上学。孙树人苦读 死背《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在这些“之 、乎、者、也”的知识典库里,聪明好学的孙树人积 累了学问,他知书达礼,成为草甸子村名副其实的“ 状元”。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