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大地母亲(一部叙事体世界历史)(精)/汤因比著作集

人类与大地母亲(一部叙事体世界历史)(精)/汤因比著作集
作者: (英)阿诺德·汤因比|译者:徐波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原售价: 108.00
折扣价: 77.80
折扣购买: 人类与大地母亲(一部叙事体世界历史)(精)/汤因比著作集
ISBN: 9787208138568

作者简介

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JosephToynbee,1889—1975),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曾被誉为“二十世纪智者”。先后任职于牛津大学、伦敦经济学院和英国外交部等机构,一生游历甚广,曾两度访华,非常推崇中国文化。著述颇丰,代表作为《历史研究》(12卷,1934—1961),其历史理论和全景式的文明史叙述方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内容简介

第一章自然现象之谜 人在受孕于母腹并呱呱坠地之后,婴儿可能会在 他获得自觉意识之前便夭折。直到20世纪之前,婴儿 在产生意识之前这个阶段的死亡率一直是很高的。甚 至在那些较为安全和较为富裕的社会,在那些医学普 及、设施完善的社会,婴儿死亡率也同样是很高的。 进入近代以前,婴儿死亡率与兔子不相上下。而且, 一个孩子即使存活到产生思维之后,仍然可能夭折于 生命的任何阶段,或许是死于蓄意杀害,或许是死于 某种事故,也可能死于某种疾病、某种伤害,以至于 在那种特定的时空之中,医疗技术和设施无计可施, 无法起死回生。 尽管如此,在医学和社会各方面都较为成熟的社 会中,人类的预期寿命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众多相 对落后的地方在这方面也已开始有明显的提高。今天 ,一个人可以在他生命的七八十年中一直处于有意识 的状态。直到死亡,这种意识之光才会熄灭,或者是 在肉体死亡之前,由于精神衰老而使意识之光趋于暗 淡。在这意识之光闪耀的七八十年中,人可以意识到 周围存在的各种自然现象。这些现象向他提出许多难 解之谜。尽管现代科学知识和科学判断能力获得了迅 速而广泛的进步,一些基本的难解之谜仍然没有找到 明确的答案。 最近,科学家正在探索某些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构 造,它们是赋予物质以生命和赋予生物体以意识的物 质条件。科学的进步带给宗教信徒的可能是一些否定 宗教的发现,由于它与根深蒂固的传统信仰相对立, 因而遇到了强烈的抵抗,尽管传统信仰是尚未证实也 无法得到证实的。现在几乎再也无法使人相信,人类 所意识到的自然现象,是由一个与人形似的造物之神 的指令而存在的。这种传统的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仅是 出自对人类活动的牵强类比。人们将现存的无生命的 “原料”加工成型,制成工具、机器、衣服、房屋和 其他制品,并将那些原料所不具备的某种功能和式样 赋予这些制品。功能和式样是非物质的,从物质属性 方面而言,它们是从无到有被人创造出来的。既然与 人形似的造物之神的存在是一个无法证明的假设,那 么用与人类类似的创造活动来解释自然现象的存在, 就不再能令人信服了。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 令人信服的说法足以取代这种早已站不住脚的传统假 设。 我们对生命及人类意识与意志得以产生的物质条 件的了解虽然有了进步,但这并未能使我们理解生命 和意识本身所具有的本质及目的(假如存在目的的话) 。它们彼此间的存在形式不尽相同。并且,正如我们 所知,和那些与之相关的有机结构物质的存在形式也 不相同。 人们所知道的每一个活着的人,包括他自 己在内,都具有一个有意识有目的的精神世界,而这 个精神世界则实实在在地存在于物质的躯体之中。每 一个活着的人,精神和肉体都不能彼此分离。它们总 是彼此契合,然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却又总是让人 难以理解。 为什么有些物质现象一度会与生命结合(如其之 于所有生物物种),或一度会与意识结合(如其之于人 类),而另一些(显然在宇宙物质总量中占多数)却永 远是无生命和无意识的?在时空的溪流中,在某一特 定的时刻,也就是说,在暂时包裹着我们这个来去匆 匆的行星的脆弱“生物圈”中,生命和意识是怎样与 物质发生联系的?为什么寄寓于有机物中的生命总是 设法使自己永远生存下去,寄寓于有性别的和终有一 死的生物体中的生命,总是使自己得到繁衍?所有物 种的保持,显然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这种努力难道 是物种或其中每一个体所固有的本质吗?如果答案是 肯定的,那么为什么某些有机物成分,在获得有机物 特性前,或失去有机物特性后,又不具备这种固有的 努力呢?须知这些有机构成,只是它们自身历史中一 个短暂的插曲。如果这种努力不是固有 :的,而是 从外部引入的,那么,如果排除了神灵造物之功的假 设,引入这种努力的媒介又是什么呢? 现在,假定我们接受有机物在结构和功能上产生 变异的事实;假定我们也接受达尔文的有关假设—— 他认为,自然选择在足够的时间里充分利用了变异, 这种变异足以说明为什么生命会分化为各种各样的物 种,为什么有些物种得以成功地生存下来,而另一些 则失败了——即使我们承认了所有这些说法,变异本 身仍未得到解释。变异是偶然发生的,还是注定要发 生的?或者是违背了一种注定的事情?或许如果我们 向被认为不具有意识、不具备制定计划能力的自然现 象提出这些问题,根本就是不恰当的?假如允许我们 用这些拟人语汇讨论非人类的物种问题,我们将会遇 到更多的难题。物种的变异倾向与物种保持自身生存 或进行自我繁衍的努力是背道而驰的。物种的目的真 的是保持自身的种属吗?那么,变异是否不过是达到 这一目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一次次失败?或者,物种是 注定要发生变化的,而保持原种属的做法仅只是惯性 对这种变化的阻碍? 生命分化为不同的物种,造成一些物种之间的竞 争和另一些物种之间的合作。这两种相互对立的关系 ,哪一种是自然的最高法则’车无意识的物种之间, 合作和竞争都不是1ti自有意的选择。但对于人来说 ,选择是有意的,人能够意识到是非善恶之间的区别 与对立,人类的选择与此紧密相关。这种道德判断显 然是人所固有的自然本质,其他非人类物种则不具备 。那么,这种道德判断又来自何方呢? 人类是有意识、有目的的生物。他富于是非观念 ,道德的力量促使他择善而行,即使他抗拒这种力量 ,也不得不这样去做。那么,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如 何?意义何在?人总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因为自 己的意识对于本人来说,是观察宇宙中精神和物质景 象的出发点。人还有这样的自我中心意识,即认为他 的自然冲动是力图使宇宙的其他部分为自己的目的服 务。与此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宇宙的真正中 心,来去匆匆,转瞬即逝,他的良知也告诉他,就把 自己看作宇宙中心这一点而言,他在道德上和理智上 都正在铸下大错。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