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5.77
折扣购买: 深度对话茅奖作家
ISBN: 9787020123575
舒晋瑜,生于山西霍州,祖籍山东博兴。毕业于中国新闻学院。自1999年起供职于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中华读书报》,现为总编辑助理。著有《说吧,从头说起——舒晋瑜文学访谈录》《以笔为旗——军旅作家访谈录》。
谢永旺:首届茅奖评出了几位新人——访中国作 家协会创研部原主任、文艺报原主编谢永旺 (担任茅奖第一届、第二届、第四届评委) 问:请您先谈谈茅盾文学奖设立的缘起。 谢永旺:首先要说一下,茅盾文学奖的设立。 1981年3月14日,茅盾先生病重,住在医院期间,由 他口授,他的儿子韦韬笔录,写了一封给中国作家协 会书记处的信:“亲爱的同志们,为了繁荣长篇小说 的创作,我将我的稿费二十五万元捐献给作协,作为 设立一个长篇小说文艺奖金的基金,以奖励每年最优 秀的长篇小说。我自知病将不起,我衷心地祝愿我国 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昌盛!” 信是由孔罗荪同志带回作协的,并转述了茅盾在 病榻上提到的一个意见,即他认为长篇小说是一个民 族文学成熟的标志,最能代表一个时期的创作水平。 十多天后,3月27日,茅盾先生与世长辞。4月24日, 作协召开主席团会议,遵照先生的遗愿,成立了茅盾 文学奖金委员会,主席团委员即为奖金委员会委员, 巴金任主任委员。会议还决定作协有关部门要尽快做 好评奖的有关工作。 问:您是最早参予茅盾文学奖评选的,能谈谈最 初的印象吗? 谢永旺:1981年7月,我从《文艺报》社被调到 中国作家协会,建创作研究室。10月13日,中国作协 开第二次主席团会议,正式决定评奖定名为“茅盾文 学奖”。创作研究室负责具体评奖工作,向全国各地 作协、文学期刊、出版社等93个单位发函,请他们推 荐优秀长篇小说。这个函件中同时界定,10万字以上 为长篇小说。1982年三四月间,评奖办公室一共收到 了134部作品。当时我作为中国作协创作研究室负责 人,主持了读书会,由创研室邀请19位评论家、编辑 和高校教师,在香山昭庙住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阅读这 些作品。最后读书会筛选出18部作品,交给评委会。 问:评委会的构成是怎样的? 谢永旺:当时的决定是,作协主席巴金同时就是 评奖委员会的主任。作协主席团的成员丁玲、艾青、 冯牧、冯至、欧阳山、张光年等同时就是评委会的委 员。 因为这一届的评委会委员都是主席团成员,德 高望重,年纪又大,视力不好,而长篇又都很长,有 的是两三部,几十万上百万字,很难要求他们阅读多 少。巴金、丁玲是读作品的,但也不能全读。艾青就 说,我不看长篇小说。也有的老同志直接说,我就投 信任票吧。巴金没有出席评委会议,但阅读了很多作 品,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芙蓉镇》《将军吟》 ,他都读过。他觉得这些作品都不错。 问:第一届茅盾文学奖是怎样评出来的? 谢永旺:第一届茅盾文学奖前后做了三层筛选: 读书会、预选组、终评会。预选组由五个人组成:陈 企霞、冯牧、韦君宜、孔罗荪、谢永旺。陈企霞任组 长。预选组读了读书会提出的作品,经过商量,推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