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的学问/陈老师传统文化讲学答问系列

教孩子的学问/陈老师传统文化讲学答问系列
作者: 陈大惠
出版社: 台海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2.10
折扣购买: 教孩子的学问/陈老师传统文化讲学答问系列
ISBN: 9787516811191

作者简介

陈大惠,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前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曾为《东方时空》第一代主持人,与白岩松、王志、水均益、敬一丹同在一个办公室。后来,陈大惠为了推动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休假做义工至今。2006年至2008年主持完成了大型公益访谈类节目《和谐拯救危机》,此后发起组织的“构建和谐社会弘扬中华文化——公益论坛”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从2009年7月起,从青岛、唐山、石家庄、沈阳、抚顺、牡丹江一路走到鸡西,做了至少百余场弘扬《弟子规》的免费公益论坛。

内容简介

班主任:老师,有观众提问,说孩子背书有没有 次第?他讲到,小孩子背书应该先读难的,说难懂的 会了,简单的就很容易了。如果小时候读简单的,长 大了再读难的会不容易读进去。 陈老师:我们现在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教孩 子,说什么的都有。我在这个地方给大家提个建议, 你可以提出教法,但是你最好要告诉给大家是引自哪 部经典,是哪个老师教的。在过去大家非常看重“师 承”。你不能自己发明创造,人家不认你。说你是谁 的学生,朱熹的学生,那了不得;顾炎武的学生,亭 林门生那还了得,都可以,你得有师承!所以现在我 们是张嘴就来,大众就很难升起信心来,我为什么要 听你的呢?你说我们现在节目《教孩子的学问》,我 们为什么要相信你们的?那你看古人说的,这都是经 历时间和空间检验被尊为圣贤的教育,你听不听?“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大家就相信你。不是你发明创 造的,你在介绍给大众古人是怎么教的。你要告诉大 家是哪一部史料经典的,说孩子要先从难的教起,然 后再是简单的,你要把它说出来。大众都没听说过, 那要尤其给大众解释清楚。因为它太少见了,怕别人 误会,那最难的。咱们打个比方,像儒家的“十三经 ”头一部是《周易》。那么各位可以去看看,《四库 全书》里面“经”“史”“子”“集”排在“经”部 头一位《周易》(《易经》)。关于注解《易经》,我 们说从汉吧,从有经学博士开始,夫子就给《易经》 做释义注解,从那个年代一直到清末,做的释义注解 浩如烟海。那皇上想看哪个是好的,你挑错了要杀头 ,丢了性命。所以那些大学问家,像纪晓岚他们,开 馆的这些大学士们,是全国最有学问的人,是史家公 认的大学问家。你看“经”部里边《周易》排头一个 ,从汉一直到清的注解本有多少?我讲这话什么意思? 一辈子活七十岁、八十岁的大学问家注解《周易》, 他一部都说不明白,一个人一个说法,但是都对。你 说《周易》有多伟大,那这是最难的。你说教给孩子 ,那孩子多大?是十七岁还是十八岁?这时候你给他讲 解《周易》,说实在话他都不容易接受。大学问家做 这门学问都很难,那你现在说,要先从难的开始,标 准何在?字还没认全呢,怎么个难法?是不是每个字都 不认识叫难?所以说现在的观点真的是五花八门。孩 子到底该怎么教?一定要契机契理。“机”就是他的 根基,“理”就是你教给孩子的要是圣贤经典。他很 懵懂的时候你要教给他很简单的、朗朗上口的儿歌。 《三字经》像儿歌一样,很容易,并不难。孩子不学 难的。他为什么不学?他学不懂。如果他接受起来都 很难,那不是白教了。契理而不契机。所以说难不难 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所教的孩子能不能够接受得了。 这东西是好吃,吃下去之后没消化,这不是白吃了。 所以说契理契机非常重要,否则白搭工夫。 班主任 :老师,我们最近这段时间接触到一个家庭,小男孩 三岁,脾气很大,然后我们学长、老师基本上管不了 他,他总爱发脾气。 陈老师:他怎么脾气大? 班 主任:比如说念供养词的时候,饭前供养,他就要自 己念,学长说你不会要学长带你,他就说不要,我要 自己念。有的时候问他话,他就不讲话;可能因为经 常的气性大,他眼神都是很凶的。三岁孩子应该有比 较柔和、天真、很幸福、很快乐的眼神,但这个孩子 不是,你感觉他好像总是瞪着你,而且他不会笑。 陈老师:三岁,不会笑? 班主任:三岁,是。 陈老师:你们问问他家长什么原因? 班主任:妈妈就讲说在家的时候,妈妈对孩子管 得非常非常严,不管是大错小错都是打,很严厉地打 、训斥。妈妈自己也是急脾气,如果看到孩子做事慢 了就冲他喊:“你为什么这么点事情还做不完呢?” 后来孩子的姑姑讲,孩子从小处在这样的氛围中。 陈老师:家长教育孩子的问题出在哪里呢?由着 自己的性子。 班主任:确实是这样的,老师。你会在孩子妈妈 与我们的谈话过程中感觉到,她心情好的时候她就对 孩子特别溺爱,她心情不好的时候她就对孩子大嘁大 叫。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