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天津人民
原售价: 118.00
折扣价: 77.88
折扣购买: 给孩子的数学三书:全3册
ISBN: 9787201172354
刘薰宇(1896—1967) 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出版家。 1919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师大前身),留学法国巴黎大学,曾任立达学园、同济大学、暨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校教员。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编写有多部中小学数学教材和数学科普读物。建国后担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亲自审定中小学数学教材。
序 我中学时代最不欢喜数学,最欢喜图画,常常为了图画而抛荒数学课。看见某画理书上说:“学数学与学图画,头脑的用法相反,故长于数学者往往不善图画,长于图画者往往不善数学。”我得了这话的辩护,便放心地抛荒数学课,仿佛数学越坏图画会越好起来似的。现在回想觉得可笑,又可惜,放弃了青年时代应修的一种功课。我一直没有尝过数学的兴味,一直没有游览过数学的世界,到底是损失! 最近给我稍稍补偿这损失的,便是这册书里的几篇文章。我与薰宇相识后,他便做这些文章。他每次发表,我都读,诱我读的,是它们的富有趣味的题材。我常不知不觉地被诱进数学的世界里去。每次想:假如从前有这样的数学书,也许我不会抛荒数学,因而不会相信那画理书上的话。我曾鼓励薰宇续作,将来结集成书。现在书就将出版了,薰宇要我作序。数学的书,叫我这从小抛荒数学的人作序,也是奇事,而我居然作了,更属异闻!序,似乎应该是对于全书的内容有所品评或阐发的,然而我的序没有,只表示我是每篇的爱读者而已。——唯其中《韩信点兵》一篇给我的回想很不好:这篇发表时,我正患眼疾,医生叮嘱我灯下不可看书,而我接到杂志,竟在灯下一口气读完了。次日眼睛很痛,又去看医生。 1933 年耶稣诞节,子恺 开明书店1934 年初版序 致读者 我有一个怪癖——胡思乱想。闲来无事,独自一个人坐着,不用说,只是胡思乱想;就是吃着饭、走着路的当儿,仍然胡思乱想;甚至于许多人在一起谈得兴会淋漓的时候,我也会突然脉脉地不顾一切地想得发呆。我的胡思乱想也有一点奇怪,并非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地毫无边际,只是由什么一个诱因一直线地连续下去,有时竟连续两三天,全在这条线上来回。 我的胡思乱想的路不过两条:一条非数学的,一条数学的。我会想到一个不生鼻子的人,怎样生活下去;也会想到一个长着翅膀的人怎样在天空中飞翔,怎样快活或怎样倒运。这些属于非数学的一类。 自然说它们是文学的似乎更恰当些,但我的笔太笨了,不能将它们写成童话,所以不敢“掠美”用“文学的”这一个词。 数学的胡思乱想,占据我的时间差不多有三分之一以上。我是不耐孤独的,然而我的命运常常使我困在孤独里面。我有过许许多多的朋友,却是很奇怪,这些被我很热心、诚敬认为朋友的人们,没有一个把我登记在他的朋友录上。我不出去找人,永远不会有人光临寒舍。我去找朋友时,总使他们心里不高兴,因为我怕孤寂,找到了朋友,就舍不得走开。我常常感到这损人利己的勾当不是办法,鼓起勇气孤零零地坐在屋里,这时,陪伴我的大半是数学的胡思乱想。在生活上,遇到坎坷,走投无路,我总是读数学,或将数学的胡思乱想来使自己镇静下去。数学是我的朋友,是唯一肯给我慰藉的朋友,然而我却没有想成数学家的野心。 我的数学的胡思乱想,就数学的立场说,全是上天下地地跑野马。有时我想到极艰深的问题,有时我想的却只是小学生的问题。我走上电车、公共汽车或火车,总要看那张车票的号头,将它来分因数,再将各因数两两三三地乘乘除除。比方车票的号头是6552,凭我的力量一眼就知是它含有一个因数8 和一个因数9,再看又知道还含有一个因数7。“八九七十二”,7 乘72 得504,我便用504 去除6552 得到13,它是个质数,分解因数的想头才就此停止。以后便用12、24、14、28、56、26、39……一切2、4、8、3、9、7、13 中两个数以上的乘积,去除6552。这样的胡思乱想,使我忘掉没有朋友同车的寂寞。 假如车票的号头是一个一眼望看去就可知道的质数,这一次乘车我就很苦。 我顶怕一个人步行,走路得当心,不便胡思乱想,然而我在一个人走着的时候,一样地怕寂寞,我唯一的驱逐寂寞的方法便是数脚步。 无论分因数、数脚步或胡思乱想到别的浅浅深深的问题,都只是把1 它来排遣孤寂,并不追求什么结果。我的住室在楼上,每次上下的梯子,总数过好几百次,但是若要问这梯子有几级,我还须去数了才回答得上来。 这本小册子里所结集的十来篇东西,有两个来源:一是被逼得无可如何时的文债,一是胡思乱想的结果。本来,这些不成什么器皿的东西,将它们发表已属多事。发表过了,还要结集起来,成单行本,更是多事中的多事。然而何苦来,明知其如此,这也有点小小的原因:自从发表过四五篇后,书店和我便常常接到一些爱读青年的信,一是要我多写,一是要我将它们结集起来出单行本。其中有两封最使我感动,它们都是一·二八以后的,那信上说,他们在《中学生》上很喜欢读“数学讲话”,一直是保存起来的,因为他们住在闸北,一·二八逃难竟失去了,补也补不齐,望我出单行本给他们有再读的机会。 不过那时全数还只五六篇,在量上未免单薄一些,所以延到现在才来奉报这些欢喜它们的朋友的雅意。 至于写,我很抱歉,久已不动笔了,更说不到多。其原因是个人生活的忙迫。在忙迫中虽然一样地胡思乱想,但这胡思乱想的直线都很短,写不成什么东西。此后我希望能有着更多的胡思乱想的时间,产生一点东西。孤寂呢,原来不但不因生活的忙迫而减少,有时反而增加深度。无论如何只得希望胡思乱想的直线,能有拉得较长的机会。 因了这十来篇东西只是胡思乱想的结果,所以它们彼此中间没有什么很多的关联,不过也似乎有两点是共同的:许多人以为数学是枯燥、繁杂、令人头痛、不切实用的学科,因此望而却步。打破这种观念,这是第一个共同的企图。 许多人以为学习数学,只要呆记书本上的法则、公式、定理,等等,再将练习题做完,这就算得到家了。其实书本上的不但有限,而且也太固定了,我们所能遇见的更鲜活的材料不知有多少。将死板的方法用到这些活泼的材料上去,使它俩相得益彰,这是一条学习的正轨。学习不但要收得些材料,还要得到一些方法。学得方法比学得材料更有效果。比如说,鸡兔同笼这一类的题,什么算术课本里都有的,学得它的算法固然重要,而学习怎样思索出那算法来更其重要,不是吗?它的算法是从假定全体是鸡或兔起步的,知道第一步以后便容易了。对于这类题怎样会想出这第一步的假定法来,便是思索的方法的问题。暗示处理材料和思索问题的方法,这是第二个共同的 企图。 自然,这小册子并不曾充分地达到这两个企图,这是我的力量的问题,深感抱歉! ◆著名数学家、中小学数学教材审订者写给中学生的数学辅导书,诺奖获得者杨振宁、著名数学家谷超豪联袂推荐 ◆孩子对数学没兴趣?刷题苦练还是掌握不了解题方法?找不到合适的数学提升教材?一套书统统为你解决 ◆《数学趣味》:11个有趣的数学讲话,激发对数学的探索欲望 ◆《马先生谈算学》:30堂实战数学课,解答日常遇见的百种应用难题 ◆《数学的园地》:14篇导览文章,算数、代数、几何、集合论……深入数学各大领域 ◆三书从易到难、从抽象思维到解题应用,全方位培养13—18岁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教育大家真传,让孩子爱上数学、爱用数学,偏科生读了也不会头痛,有用又好玩 ◆以开明书店原版为底本,特邀数学专家审校勘误,图表精准重绘,增加随文注释,阅读无障碍 ◆大开本设计,阅读便携;进口纸张,印刷清晰,手感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