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挨打了(陪孩子应对友谊困难和校园欺凌)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朋友很重要。朋友不但 为儿童带来欢乐和友谊, 还有助于他们发展自我意 识,理解他人想法。儿童 在和朋友一起构建充满想 象力的世界,在和朋友争 论、和好的过程中逐步理 解各种关系的规则和界限 ,学会和他人相处。但是 ,交友技能并非天生,而 是随着儿童的年龄增长逐 步发展。2岁的儿童会一起 玩耍。3岁的儿童就可能在 玩耍过程中开始相互合作 、学会分享。4岁的儿童在 玩过家家时则会经常轮流 玩耍,和朋友的冲突也要 少得多。 尽管友谊的定义五花八 门,但万变不离其宗,都 强调让儿童自己选择朋友 ,强调友谊是双向的,友 谊应该是令人快乐、给予 人鼓励的。儿童自幼儿时 期就会开始展现出他们对 友谊的理解。若问学龄前 儿童“什么是朋友”,他们就 会指出具体的、可观察得 到的早期友谊特征。比如 ,四五岁的儿童会说朋友 是参加活动的某个人(“他 们跟你一起玩”),或是展 现亲社会行为Ⅲ(“他和你 分享自己的糖果”),而不 是反社会行为的某个人(“ 他不会对你大喊大叫”), 抑或指出朋友是为他们带 来欢乐和社会刺激的人(“ 他和你玩得很开心”)。简 而言之,儿童更愿意亲近 那些对他们亲切友好的人 。虽然学前期的友谊看似 变化无常,儿童一时冲动 就有可能抛弃同伴(“我再 也不喜欢你了”),但有证 据表明,这些冲动的行为 对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来说 是常事,并不意味着友谊 真正结束了。实际上,早 期阶段建立的友谊可以维 持很多年。 因此,当儿童开始逐渐 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尝试 自己做决定时,友谊就成 为他们认识社会的开端。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 对友谊的看法也在变化, 并变得更为复杂。年纪小 的儿童更关注自己,会突 出他们是一段关系的中心 (“我的朋友到托儿所陪我”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 儿童的社交欲望变得更为 强烈,也更关注他人的想 法和感受。7一ll岁期间, 儿童会进一步认识到友谊 还包含以下特征: ●给予支持和帮助 ●亲密无间、相互分享 ●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互相关爱儿童在学会 用不同的方式回应同伴的 过程中会开始讨论朋友的 个性特征(“害羞”“霸道”“ 友好”),并逐渐认识到这 些性格特征会随环境而变 化。他们开始了解并期待 关系中的互惠互助(付出 和收获的概念)。朋友间 的对话也会经常涉及社交 情景,从而加深儿童对各 种关系的理解,让他们对 关系的看法和感受也变得 更为深刻。他们开始逐步 了解家庭外的世界,认识 到各人看待事物的方式各 有不同。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 友谊的性质也在不断变化 。中学时期的青少年愈加 成熟,开始对友谊特性有 更全面的理解(比如信任 、忠诚),愈加认识到社 交活动的复杂性。随着青 春期的到来和自我表露水 平上升(分享秘密、想法 和感受),青少年开始强 调亲密无间是友谊的重要 特征,越来越看重朋友的 忠诚和承诺(“朋友会支持 你”“你可以信任你的朋友, 将自己的秘密告诉朋友”“朋 友不会在背后说你坏话”) ,以防止自己的私事被泄 露。随着青春期的到来, 他们的同理心也变得越来 越明显——尽管他们的共 情能力不尽相同。 在某些情况下,儿童更 有可能和他人成为朋友。 儿童会最先回应那些对他 们感兴趣的同伴。我们可 以通过一些因素——比如 接触同伴的机会(通常指 面对面的接触)——来判 断儿童是否交到朋友。经 常往来接触的儿童相互之 间更有可能成为朋友。人 际关系可以推动友谊发展 ,所以儿童更有可能和“朋 友的朋友”成为朋友。 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