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你的雷正在路上
作者简介
江明,笔名:社长从来不假装,曾就职于微软MSN,阿里巴巴,目前全职经营微信公众号,曾创办微信公众号“路边社传媒”。现经营微信公众号“社长从来不假装”,用户关注数:775.1万。单篇文章Z高记录近500万阅读,曾在24小时新增10万用户。以逗逼、毒舌、犀利的文风,拆穿人生的真相。
内容简介
不要在该放荡的年纪谈修行 去年,杨绛去世的消息爆出后,我非常不怀好意 地刷了刷朋友圈,想看看我的朋友圈中又混进了多少 盲流和跟风狗。果不其然,没过几分钟,朋友圈就被 杨绛的爱情、杨绛的人生、RIP刷屏了。 在朋友圈中云治丧悼念名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儿了。如果说这次悼念杨绛先生有了什么新玩法,那 就是有一群装逼者,自认为自己的悼念方式比别人更 高一级,于是发明了手抄杨绛语录的新型炫耀方式。 讽刺的是,《人民日报》火速发了一篇文章提醒 网友:尊重杨绛先生,请务必在朋友圈消灭这段话! 手抄的《百岁感言》并非杨绛先生所作。这脸打得真 是啪啪的! 但更让人无语的是,有的人明明前几分钟还在微 信群里索要陆家嘴女主的亲密视频,怎么转个身就发 朋友圈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 ? 这类人的问题就在于转发太多而读书太少,读书 太少,还特爱思考。 1 流传在朋友圈中的《百岁感言》是这样写的:“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 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 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 人毫无关系。” 这段话听上去好像很鸡汤,但确是一个人在经历 了人生百态,世事变迁之后对生活产生的真实感悟。 其实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很多年轻人把这句话PO 在朋友圈以此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就显得矫情和做作 了。 装什么大彻大晤,装什么inner peace啊! 什么是年轻人,年轻人就应该朝气蓬勃,就应该 血气方刚,可以穷,但是不应该把这种与世无争的人 生态度当作自己逃避世界的挡箭牌。 2 不是大富大贵的人,是没有资格说淡泊名利的。 很多人标榜自己追求简朴的生活,可是又有多少 是真的因为我们乐于恪守朴素的生活?还是只因为没 有能力去追求那些物质和奢侈? 正是因为我们每个月的收入低得让人心碎,才会 在路过奢侈品店的时候不得不加快脚步离开,因为我 们知道放在橱窗里的爱马仕包包不是给我们展示的, 于是我们把目光转向了廉价的批发市场;正因为我们 没钱,身材也不好,所以只能在朋友圈看别人在陆家 嘴的四季酒店约会女神,还自我安慰说还好女主不好 看。 明明是你什么都没有,为什么还要做出一副主动 舍弃一切的样子呢? 都说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可是年纪轻轻 ,心里正充满各种欲望,如果手里没钱,爸妈没权, 长得又丑,试问谁能真的快乐? 3 负负禅师杨奇函曾写过一篇文章:《你未必是人 好,你只是没机会放荡》。 其中提到一个观点:很多时候,维持我们的言行 合乎道德规范的,往往不是我们的道德情操高人一等 或者精神境界俯瞰众生,而是我们的种种短板。 我们可能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支撑我们“人品 ”的未必是我们的人品,而恰恰是那些用来证明我们 人品的苦难。 有个段子写道:有钱而奢侈是贵族的奢华,有钱 而朴素是低调的内涵;没钱而奢侈是赤裸裸的装逼, 没钱而朴素是穷得真没辙了。 是啊,很多时候,维持我们节俭的,可能是我们 的贫穷;维持我们检点的,可能是我们的丑陋;维持 我们低调的,可能是我们的平庸。 4 年轻人最容易得的病,就是自恋症,这种病的症 状就是太过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如果文艺青年得了这种病,那真的,简直了,我 一时实在想不出该用什么语言表达。 打开这类人的朋友圈,你会立刻被他们的状态吓 到:他们为自己看的书、听的音乐、看的电影、膜拜 的爱豆而沾沾自喜,强烈的优越感都快从手机屏幕中 溢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