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展业发展趋势研究:动态与前景

中国会展业发展趋势研究:动态与前景
作者: 张晓明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61.60
折扣购买: 中国会展业发展趋势研究:动态与前景
ISBN: 9787568077767

作者简介

浙大城市学院传媒与人文学院副教授,浙大城市学院品牌与会展传播研究所副所长;浙江工业大学经济经济及管理专业管理学博士毕业,工商管理硕士生导师;“明说生态会展”微信公众号和“明说会展”今日头条号主编。曾荣获“中国会展业抗击新冠肺炎先进个人”(2020年)、 “2018-2019年度中国会展教育杰出人物”(2019)。2009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2016和2017年先后在杭州西湖国际博览有限公司和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等知名会展公司挂职。2019年新西兰怀卡托大学(?the?University?of?Waikato?in?New Zealand)访问学者。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会展业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副秘书长、生态会展工作委员会主任、西安会展业智库专家、浙江省会展高校联盟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传播学会公关研究会副秘书长、浙江省形象设计协会常务理事、《城市会展》和《杭州会展》专栏作者

内容简介

2021年8月15日于北京在2020年的一个十分平常的清晨,笔者思维特别活跃,一个看似不经意实则是经过深思熟虑而水到渠成的想法瞬间引发笔者创作本书的强烈冲动,而且在很短时间内笔者的脑海里就自然地形成了十分清晰的撰写思路。毕竟,中国会展业发展至今,已成为全球会展业发展的主力军,开始在世界会展业的多个重要领域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换句话说,中国会展业无论从展会面积、场馆建设还是全球影响力等多个指标上衡量,均已位居世界会展大国的前列。在很多场景中,倘若缺少中国会展力量的参与,那么从全景上讨论世界会展业的发展似乎总缺少了什么,这样的直观感觉明显反映出中国会展业发展的全球性地位。但是,无论当下中国会展业发展到了哪个阶段,我们都需要保持比较清醒的思维,并充分意识到:中国还远远没能进入世界会展强国之列,中国会展业在未来仍需要持续发力并争取在世界会展业发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作为一名负责任的、相对接地气的高校会展学者,笔者一直琢磨着怎样努力为业界做些力所能及的实事。本书的撰写,基本出发点就是针对中国会展业的未来发展谈一些富有现实价值的观点与看法,以期能对中国会展业的未来发展规划与进一步的研究进行抛砖引玉。作为学者,著书立作原本就是分内之事,能为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添把火助把力,笔者内心十分欣喜,所以对本书的撰写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将本书命名为“中国会展业发展趋势研究:动态与前景”,主要基于以下思考。其一,之所以定位于“中国”而非“世界”,一方面,主要是想尽可能地、更好地解读中国会展业发展的主要特征与趋势。“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在此时全面撰写针对世界会展业发展趋势的著作,无论从时间上还是阅历角度考虑都明显超出了笔者的全局驾驭能力。既然没到时候,又何必苦苦强求其全面性与完整性。世界上各国会展业发展存在明显差异,世界会展业与中国会展业的发展轨迹不可能高度重合或者完全趋同。另一方面,从多个发展趋势层面看,中国会展业发展必然具有全球共性,亦即中国会展业发展不可能独立于世界会展业发展而存在。基于以上原因,定位于“中国”还是“世界”,其实并不需要纠结,直接定位“中国”更能清晰地表明写作意图,对中国会展业发展也更有针对性。其二,之所以界定为“十大趋势”,绝非要与网络常见的“八大趋势”等说法一决高下,而是想尽可能全面地解读当下中国会展业*为明显的动态趋势。所谓的十大趋势也好,八大趋势也罢,其主要趋势自然呈现一些共性,不然就不能称其为发展趋势,而仅仅是个人的随意性观点而已。随着时间的逐步延长,不同发展趋势在不同时间段将可能呈现所谓的热门性程度之差异,但它们始终将相对综合而协同地表达中国会展业当下以及未来发展的总体特征。正是这十大趋势在共同表征着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全貌,自然它们仍将更充实地支撑中国会展业的持续向前,并使得其后续发展更精准、更辉煌、更有生命力、更具可持续性。其三,之所以写“会展业”而不是“会展产业”,主要是基于目前学界业界存在的一些相关争议。眼下,多数学者不太认同当前背景下中国会展产业的存在感,认为用“会展业”的说法更为贴切。本书的基本理解是,会展是大会展,将会展放置于活动领域,空间无限,前景美好,其综合性一目了然。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会展业需要有更开阔的发展视野,需要立足于更宏观的角度深入产业研究。从当前发展现状看,用“会展业”比“会展产业”相对更加合适,也更符合会展业发展的宏观动态及愿景。更何况,“产业会展”在近几年脱颖而出,更值得我们从会展行业角度分析产业化趋势,也更坚定了笔者在本书中采用会展业或会展行业这一说法的基本思维。不然,“会展产业”呈现“产业化”趋势,从逻辑上看有些行不通,也有些行不通。当然,笔者坚信,无论学界还是业界,今后应该会更多地谈“会展产业”,“会展产业”也会更容易让人接受。其四,这里所讲的趋势,一方面较为侧重行业未来的发展势头,注重表达会展业发展的明显态势。但从另一个方面看,趋势还需扩展到另外一个角度,那就是:不少趋势在前些年早就开始并将继续往前延伸发展,在未来逐步呈现更明显与更成熟的特点。这样,两方面的发展特征共同构成了中国会展业十大发展趋势的核心内容,总结了近些年以及未来将重点呈现的重要特征与格局。所以,有些基于当下动态讨论发展趋势的内容,我们不可回避,而且要设法重点突破。不然,我们就仅仅是纠结于字眼而不注重发展现实。本书第*章重在对中国会展业发展进行全面回顾与系统总结;第二章则是在总结往昔和立足当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中国会展业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主要挑战,结合会展业十大发展趋势使中国会展业取得可持续发展;第三章到第十二章,主要就发展趋势进行重点讨论,力图为中国会展业发展明确方向,为诸多力图寻求高质量发展的会展企业及相关产业的企业提供全新的发展思路。这样的基本思路与框架可以为其后续发展提供更多新观点与新举措。本书核心内容的结构按一篇趋势论述的专题文章和一个典型案例的方式交替进行。关于发展趋势理论部分,主要基于近些年主要的相关文献资料而集中表达笔者对该发展趋势的全新观点,分析该趋势的主要动态与发展前景;而案例则是为了更好地以相对前沿的实践来支撑相关理论,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典型案例主要表达代表性案例的核心领导对会展产业发展趋势的看法,同时也是对企业多年运营的精辟总结。其中,案例对象的选择经再三推敲确定,充分表达该企业在某一个趋势方面的领衔地位与*新成就,也更能对其他会展企业产生积极的影响力。每一个案例的选择,都经历了笔者与相关企业*高决策者的深度沟通并*后确定的过程,不少企业还专门建立了三人左右的团队提供核心资料。个别企业尽管发展时间不长,但在该趋势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因而笔者也将其录用至本书中。之所以对案例进行严谨的选择,是因为想对整个会展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借鉴与推动作用。当然,笔者也明白,随着不断的发展,优秀企业即便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效益,其发展轨迹与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有差异的,一个企业的案例要较好地验证行业某方面的发展趋势始终是有很大难度,有时甚至是不可行的。针对这个问题,笔者的观点是,行业就是由大大小小的会展公司组成的,它们的战略与运营行为就是整个行业发展的缩影,可以见一斑而窥全身。为了使本书更富有针对性,笔者在国内多位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的指导和帮助下对趋势的表征和案例的选择持续进行深入的探讨,力争通过精选案例对相关理论形成重要的实践支撑。笔者之所以能够迅速地形成这样的写作思路,也受益于会展界多位精英人士的精心指导,其中,对全书结构给予特别指导的主要专家学者有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储祥银,教育部旅游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万里学院任国岩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院长刘大可教授,浙江省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副会长、资深会展人李保尔,海南大学旅游学院博士生导师耿松涛教授等,是他们高屋建瓴的思维与高度的影响,使笔者迅速形成核心结构,本书才以相对清晰的思维思路与广大读者朋友们见面。以上是笔者撰写本书的主要过程,能否切实地从初心出发并达到撰写目标,需要辅之以较长时间的思维整合与艰辛写作。无论如何,至少这是一本相对全面反映中国会展业未来发展动态的著作。历时近一年的写作时间尽管不算短,然而对于一本专著而言还是显得有些匆忙,因而在此期间笔者始终不敢轻易停歇,常常在清晨六点半就开始写作,以保持相对清晰的思路。倘若本书能对业界学界有一定的帮助,笔者整整一年的静心思考并形成的文字也算是为业界做了一点实事,符合笔者积极投身会展业可持续发展的强烈心愿。当然,由于笔者学识阅历相对有些初浅,入行时间比较有限,一些观点与思维未必特别成熟或者在系统性与综合性上有一些欠缺,故而十分期待业界同人和广大朋友在阅读时能不吝赐教,以便本书在再版时及时修正。撰写本书的2021年,欣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同时2021年也是笔者入党30周年。因而,笔者也愿意以人生的第*本学术专著作为一份厚礼,祝福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期望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期待中国会展经济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拥有更灿烂、更美好的前景。当然,这本专著也是笔者在科研道路上严谨自律的再出发,期待能有更多的、对行业发展有积极影响的著作得以问世。张晓明于杭州钱塘江畔2021年7月 作者具有会展的资深教学经验,同时长年企业咨询顾问。中国会展业的十大发展趋势的全面总结和分析,为会展境外、境内展商提供很好的学习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