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央编译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2.30
折扣购买: 战争与和平(上下名家全译本)/世界名著典藏
ISBN: 9787511726438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小说家、评论家、剧作家和哲学家,同时也是非暴力的基督教无政府主义者和教育改革家。托尔斯泰出身于名门贵族,享受着优越的家庭条件。他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由姑妈抚养长大。 托尔斯泰自幼就开始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但是他并不喜欢上流社会的生活,他将全部精力与情感寄托于文学创作。他的作品多描写俄国革命时期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一个地主的早晨》等。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伟大的古典文学名著,它 的丰富的内容涉及了许许多多的历史事件。为了使读 者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书中描写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有 个比较清楚的概念,我们觉得有必要在卷首作一些简 略的注释。 《战争与和平》第一、第二、第三卷主要描写俄 国出兵奥国、对法国作战以及奥斯特里齐的战役。 1799年法国政变以后,拿破仑·波拿巴以一个将 军的身份,一跃而为终身的执政官。1804年,拿破仑 自封为法国皇帝,怀着称霸全世界的野心,登上了国 际舞台。代表法国工业资本利益的拿破仑,在国内摧 残法国革命,使资产阶级法国成为战争的策源地,在 国外破坏欧洲各国的民族主权,压制民族运动,企图 奴役欧洲各国,使它们成为法国任意掠夺的殖民地。 1803年,拿破仑发动了法国对英国的战争。1804 年3月,拿破仑下令逮捕波旁皇族的继承人翁季昂公 爵,派了一支法国枪骑兵偷偷渡过莱茵河,在巴登捉 住那个公爵,押到巴黎近郊的芬森兹城堡,经过处在 压力下的一个法国上校委员会的审判,就把他枪毙了 。 这事件在欧洲各国的宫廷引起极大的愤慨,成了 各国发动战争的表面上的原因之一。各国的宫廷也都 纷纷议论“正人殉节”,谴责拿破仑。在《战争与和 平》开场中,1805年7月参加安娜·舍雷尔的招待会 的人都称他为杀人犯、篡位的奸臣,没有人称他为皇 帝,甚至不称呼他拿破仑,只管他叫波拿巴,或者竟 称他为布昂纳拔,讥笑他并非生于法国,而是生在科 西加的人,以表示他们对他的轻蔑。 拿破仑最初希望直接进攻英国,于是夺取了英国 皇室领地汉诺威。1805年,拿破仑在布伦设立了一个 集中兵力的大防守营,而且借着与西班牙订立的联盟 ,组建了一支掩护“布伦远征军”的大舰队。但是 1803年这支舰队在麦尔涅甫海军上将率领下深入英伦 海峡的时候,被纳尔逊消灭了。 1805年,拿破仑还做出了一些使欧洲各国大为恼 怒的事。3月,他建立了一个意大利王国,自封为意 大利王;以后又把热那亚共和国并入法国;此后又成 立了一个卢加公国,赠给了他的妹妹和妹夫。这就是 本书开场第一句话所指的新消息。 俄国政府,由于拿破仑这种侵略政策,尤其是因 为法国破坏了俄国在土耳其的地位,放弃了中立态度 ,参加了这种反拿破仑的新运动,同英国、奥地利、 瑞典和那不勒斯王国结成联盟。1805年亚历山大一世 派诺伏西尔柴夫去同英国谈判的条约,这时已经缔结 了。这个条约的主要目的是强迫拿破仑撤退驻扎在汉 诺威和意大利的军队,承认荷兰和瑞士的独立。5月 ,温曾格洛德将军携带着英、俄、瑞典、奥、那不勒 斯新联盟的作战计划被派到奥国。犹豫不决、一直玩 弄着两面手法的普鲁士几乎也被拖了进去。老包尔康 斯基和安德列王爵在第一卷第二十三章中讨论到的就 是这一点。 拿破仑晓得欧洲各国缔结了反对他的联盟以后, 一边诡称要同英国讲和,一边把兵力调到多瑙河,将 进攻的矛头指向奥国和俄国。英国请亚历山大一世作 为议和的调解人。但是,当俄国派去巴黎的代表诺伏 西尔柴夫刚到柏林的时候,就听说拿破仑已经占领了 热那亚,因此就不再去巴黎了。战争这时就不可避免 地爆发了。但是普鲁士(书中提到该国的豪格非兹和 哈登堡两个大臣)依旧不肯参加反拿破仑的联盟。 P3-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