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魂水魄(明末清初节烈诗人山水诗论)

山魂水魄(明末清初节烈诗人山水诗论)
作者: 时志明
出版社: 凤凰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8.00
折扣购买: 山魂水魄(明末清初节烈诗人山水诗论)
ISBN: 780729045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一)百变回流披沙拣金——本文的缘起及价值 明清之际确是中国历史上千年一遇的特殊时期,且不说异常 剧烈的阶级矛盾和残酷至极的民族斗争所交织形成的复杂政治形 势,单就文学发展的轨迹而言,亦有许多异于前朝各代之处。首 先,文人士子所经历的心灵磨砺和精神痛苦即是前朝各代所无法 比拟的,他们一方面要经受阶级斗争的洗礼,在政治立场上做出选 择;另一方面又要直视民族矛盾的惨烈,在人格气节上有所取舍。 正因如此,才使明清之际的文人士子们成了一个备受后代关注的 研究群体。首先,通过对其思想形态、人格气节,以及在此基础上 生成的文学创作的研究,我们可以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认识文学 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本质联系。其次,经历灵与肉的 多重磨难,面对海崩山裂的政治动荡,文人士子开始了前所未有的 分化,有人顺应时代潮流,成了农民起义的响应者;有人屈于压力, 拜倒在异族入侵者的铁蹄面前,并粉墨登场做了新朝的官员。在 故国沦丧、黑云压城的艰难岁月里,另有一批节烈之士用自己悲慨 的激情和汹涌的热血上演着一出“残山残水强■持”的悲壮正剧, 他们或转战岭海,取义成仁:“才说求生便害仁,一声长啸出红尘。” (钱邦芑《途中口占》其一)①或往来奔走,力图东山再起,恢复故 国:“天倾地蹋十年余,草间义士时相呼。前车已覆后仍驱,得算便 有风云势。”(徐孚远《重哭蒙难诸贤》)②或抱贞守坚、清洁自许,宁 可零落尘泥,而不受新朝丝粟之染:“明末孤臣,死不改节。埋在石 中,日炼精魄。”(陈佐才《石棺诗》)③或完节明志、遁迹空门,以佛 灯点亮开悟痴迷的心灵之火:“翩翩野鹤随云适,点点寒梅斗雪霏。 梦破瞿然成大觉,澄潭明月自相依。”(任廷贵《■发为僧诗》)④总 之,“长剑马头”、“易水悲歌”、“五湖烟雨”、“心轻富贵”、“瀑雨 苍 烟”、埋姓海云、置身“方外”,这是国破家亡时孤臣遗子的共同心态 和人生选择。正因为这个独特群体的存在,才使中华民族历久不 衰的浩然正气得以流布传播、绵延不绝,并发扬光大,成为一种精 神的象征。有鉴于此,研究探讨明清之际节烈之士的思想观念、哲 学体系和诗文创作就具有非常重大的认识意义。在众多研究成果 中,最引人注目的应是对明清之际节烈之士之思想体系的探讨阐 述,其数量之多、角度之广、内容之丰是世所公认的。而就明清之 际节烈诗人诗歌的研究,尤其明遗民诗歌内在规律的寻流探源式 的研究来说,极具代表性的成果首推严迪昌先生的《清诗史》。先 师以严谨的学风、丰厚的修养、独具的慧眼,以时间为经、地域为纬 把遗民诗人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展开全面论述,并通过家族谱 牒和史乘的考辨,对地域文化熏陶浸染下所形成的遗民诗风做了 详尽而精辟的阐述。另外,朱则杰先生所著《清诗史》亦论及明清 之际节烈诗人的诗歌思想内涵及艺术风格,他简明扼要地把明清 之交的诗人分成三种类型:第一,以陈子龙、夏完淳为代表的“殉节 诗人”;第二,以钱谦益、吴伟业为首的“失节诗人”;第三,介于二者 之间的“遗民诗人”。 明遗民诗人是一个阵容庞大、气势恢宏的创作群体,从清初至现 代汇集辑佚其史料的著作层现迭出、各具特色。其中体制完备、资料 翔实,且睿思如涌的代表性作品有:卓尔堪的《明遗民诗》十六卷、陈 田的《明诗纪事》、邓之诚的《清诗纪事初编》、钱仲联主编的《清诗纪 事·明遗民卷》。上述几种著作征引史料力求准确详尽,对研究明遗 民诗歌创作提供了极大便利。卓尔堪的《明遗民诗》不但条分缕析, 精要地评述了每位诗人的人品、生平,而且还和后来的《晚晴■诗汇》 遥相呼应,辑录保存了大量的明遗民诗作。研究探讨清初遗民诗人 的诗歌创作,这几部书是必备且必读的。 上述诸家对明末清初节烈诗人的诗歌整体探讨研究用力甚勤, 但就其中的山水诗所作的专题研究则目前尚属空白,除了苏州大学 王英志先生有《论屈大均的山水诗》等单篇论文外,较为系统、连贯地 研讨明末清初节烈诗人山水诗的论著至今还未见到。 从上述意义说,选择明末清初节烈诗人的山水诗作为研究对象, 应该具有填补空白之价值。当然,抛砖为的是引玉,但愿这篇粗疏浅 陋的拙文能够引发智者对此专题研究的兴趣,从而在更广阔的领域 探讨山水诗在清代盛行并蔚为大观的情状和成因。 就诗歌发展的流变历程而言,清诗经元明两代的沉寂徘徊后,又 一次奏响了中国古典诗歌旋律激昂的强音。明末清初节烈诗人群体 的存在,造就了清代诗歌悲壮强劲的先声,从而奠定了有清一代前后 相承的悲慨耿介诗风,从顾炎武、王夫之,屈大均、阎尔梅、邢畴到林 则徐、魏源、龚自珍、丘逢甲、黄宗宪、姚燮等,整个清代诗歌走出了一 条与前朝各代迥异的道路,其间遗民诗人群体的奠基之功是不可掩 没的。而在各体诸类诗歌的百变回流中,山水清音一直是往复盘旋 的主题乐章之一,山水诗在清代几乎成为诗歌走向巅峰的标志,在清 人笔下,无论表现内容、描写范围,还是缒幽凿险的艺术精神,都远远 地超轶前朝各代。如果深入清代山水诗的脏腑,我们不能不感叹那· 确实是一个蕴含丰富和令人心醉神迷的宝藏。明清之交的节烈诗人 能在那个腥风血雨的严酷环境里以其独具的慧心,独特的审美眼光 创作出数量丰赡、质量上乘的山水诗作,不仅在清代山水诗史上,即 使在整个古典山水诗史上确属异数。因此,通过对明末清初节烈诗 人山水诗的描述,庶几能观照特定时代、特定文化背景下诗人们的社 会心理与艺术追求,及其奠定有清一代山水诗风的巨大影响。 为表述的便利,本文总称其所论述的对象为“节烈诗人”。它有 两层含义:“烈’’是指为大明殉身的诗人群体,与后文所指“大明英烈” 属同一概念,他们不管是牺牲在抗清前线还是被执就义;不管是从容 尽忠于阶级斗争的紧要关头还是矢志殒命在异族入侵的危难之际, 都属“英烈,,之类;“节’’则指国破家亡之后始终怀念故国、坚拒新朝 , 抱持一线希望之光,用不屈的意志守护着高洁人格的诗人群体,和后 文所称的“遗民诗人’’概念一致。总论称其“节烈诗人”为的是删繁就 简;而分论时将之区别为“大明英烈”和“遗民诗人”则旨在显示二者 各有其不同的角色定位。 本文对山水诗的界定,主要以其描写对象为基本依据,不管是登 山揽胜、游历吟赏,还是抒怀言志、感慨自销,都要以诗中的主要意象 确定。比如登临诗、游览诗、纪行诗等,就都属于本文所论山水诗范 围。另外,因节烈诗人所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特殊,所以论述他 们山水诗所蕴含的思想特质时,还引用了某些感怀言志的作品,但这 些作品只起旁证的作用,其本身不作山水诗看待,尚望诸大家明鉴。 与清代中期以后的山水诗相比,节烈诗人的山水诗感慨身世的成分 较多,这只能是时代背景与社会现实使然。要使清代山水诗真正进 入纯艺术的审美境界,而较少人文负载,则还要等待入清后心态渐趋 平静的诗人的大量涌现,兹不赘论。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