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宓庆翻译理论研究/中译翻译文库

刘宓庆翻译理论研究/中译翻译文库
作者: 王建国//侯林平//张思永//贺爱军//张举栋等|责编:范祥镇
出版社: 中译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1.40
折扣购买: 刘宓庆翻译理论研究/中译翻译文库
ISBN: 9787500174448

作者简介

①王建国,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市学位委员会第五 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翻译硕士教指委委员等。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5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 ②侯林平,澳门大学博士,山东科技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翻译学方向学术带头人。近年来,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 1项、省部级2项,主持省部级2项。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翻译》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③张思永,南开大学博士,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兴趣为翻译理论批评、翻译理论家研究、翻译 理论史研究。已在《中国翻译》《上海翻译》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 ④贺爱军,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Babel、《外国语》、《中国翻译》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10余部,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 ⑤张举栋,同济大学博士,华东理工大学讲师,师从刘宓庆、陈琳教授,在《中国翻译》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与语言哲学、汉英对比。 ⑥章艳,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联合国兼职笔译员。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翻译美学、文化与翻译。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与刘宓庆老师合著《翻译美学理论》和《翻译美学教程》。长期从事社科和文学作品的英汉翻译。

内容简介

《富贵于我如浮云》 刘宓庆 常言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原出《论语·为政》)。四十岁以后,伴随似水年华,人生感悟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切,自是必然:有些感悟使我幡然觉醒,有些感悟则告我毅然前行。对我来说,四十岁以后的近三十年,感悟最深的是两句平常话:“做人要实在,做学问也要实在。”这两句话,可以引申、衍生出以下四点。 1.“翻译的实力就是翻译” 这句话是我在大学念书的时候,我们的授业老师吴兴华(1921—1966,诗人、北大英语系教授)常常对学生说的。这里的第一个“翻译”指“译者”,第二个“翻译”是指“翻译的功夫”。吴老师解释说:“比如当木工,你连一根木条都刨不平、刨不直,还当什么木工呢?”这句话实际上影响了我一生。很多事情证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败关键莫不取决于是否拥有“实力”—对翻译而言,成败关键在翻译的实力、翻译的功夫、翻译的理念。可以说,我大学毕业以后特别注重练的功,不在理论辩证,而是翻译的实在功夫;有了实实在在的功夫,才能从中引出理论相关性或者“悟出”其中的理论经络(theoretical way of thinking)或精髓,下笔成文。 20 世纪 90 年代我在香港的两所大学教书。1996 年的暑假很长。一天早上,我偶然在报上见到欧盟总部人力资源局从布鲁塞尔发出的一则招聘广告,征聘汉译英的临时译员,翻译中国商务和政务官方文件—当时欧洲急于了解中国和打开中国市场。经初步联系,我立即启程前往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接受面试。那天应试者一共大约十来人。三名面试官中有两位英国教授和一位垂垂老矣的汉学家,来自中国台湾,是比利时某国家文化研究所的专家。两位英国人先后用英语和德语跟我做了一般性谈话以后,那位台胞老教授先在一块小白板上写了些什么,然后把小白板递给我,问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两句话是司马迁说的吗?能把司马迁说的原句翻成英文吗?”我仔细看了看,回答说,这是西汉刘向在《战国策》里说的。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说的原句应该是“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老汉学家听了,频频点头,似乎很高兴,就让我译成英文,并说:“不急不急,给你三分钟。”我想了想,说:“可以这样翻吧:‘A gentleman is always ready to work for anyone who knows him well enough. Awoman is always ready to make herself up who truly loves her.’”然后遵照老汉学家的要求把英语译句写在小白板上交给了他,他看完就递给了那两位英国人,然后面对我问道,我为什么加上“well enough”和“truly”两个原文中并没有的词。我回答说:“翻译中我们叫它‘诠释性添加’,使原句中的深层含义更充分、更精准地表现出来。”老教授听了会心地点了点头。当天下午大约两点多,他们打来了一个电话说我被录取了,请我尽快去签约。 我很感激司马迁,当然更感激我的老师吴兴华教授,他使我从切身的经历中体悟到理论的思想力源自实践,而且只有日复一日的实践才能验证理论的指引价值。加上时间对“理论结合实践”的智能富集,就成全了一个金句——机会只属于准备有素的人。 我想,在学术上,永远不存在“乐透”(lottery)的花花彩头。如果在你的萦梦之际还每每眷念着某一天有哪些花花彩头会降临在你头上,我劝你及早告别这块历来就很清寒的净土。说它是“清寒的净土”是因为它虽则清寒,却从不吝于给日复一日的辛劳者以恰如其分的报偿。 ?全面介绍了“刘宓庆翻译理论”,学术价值较高。 ?6位高校教师联合撰写,作者实力雄厚。 ?在巨人的肩膀上,启迪中国译学的未来发展。 ?本书的撰写和编辑过程中,刘宓庆亲自给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