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永升/浙江中医临床名家

范永升/浙江中医临床名家
作者: 编者:王新昌|总主编:方剑乔
出版社: 科学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7.00
折扣购买: 范永升/浙江中医临床名家
ISBN: 978703061481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中医萌芽 第一节 阴差阳错学中医 1955年,范永升出生在钟灵毓秀的金华,属于“生在 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这一年正值我国第一个 五年计划,年轻的共和国百废待兴,国民经济快速复苏, 中医药事业开始获得蓬勃发展。中国中医研究院于该年正 式成立,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浙江中医学院也相继诞生 于这一时期。金华位于浙江中部,古称婺州,明代正式命 名为金华,这里自古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名家辈出,最具 影响力的当属朱震亨为代表的“丹溪学派”。 范永升出生在一个普通但幸福的家庭,有勤勉慈爱、 相携扶持的父母。他与那个年代的人们一样,有着清贫而 快乐的童年。年幼时,看到年迈的爷爷用仙鹤草治疗腹泻 一类的疾病,觉得十分新奇,但从未想到自己今后会成为 一位济世苍生的医生。与同龄人相比,他既喜静而又勤奋 ,在学校里学习努力且循规蹈矩,老师们有什么事情第一 时间就会想起品学兼优的他。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他的 文科成绩一直是比较好的,尤其是语文,写的作文经常被 当作范文在班级上朗读,这极大地激发了他对文学的热爱 和自信。那个时候他最大的愿望是从事一份与文字作伴的 工作。然而等到高中毕业,正值“文革”期间,范永升回 到了公社生产队,过起了务农的生活。 那个年代,高中毕业在农村里就是高学历的人才了, 有什么算工分、记账一类的写写算算的精细活,都交给了 他这个刚来的高中生来干。像种稻、割稻、打谷、挑粪这 样的农活,他也一样没落下,和大伙儿一起干。所谓“手 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 原来是向前”。日后回想起来,他认为这样的一段人生经 历一定程度上磨砺了精神意志,培养了性格上的韧性,丰 富了生活经历,积累了社会经验。辛苦劳作没有使他减少 对于文化学习的热情。农闲的时候正好一心读书,但当时 能接触到的文学作品有限,读得最多的是《青春之歌》《 红旗谱》《林海雪原》这一类革命历史题材作品,总之是 有什么书读什么书,偶然接触到一些古典文学作品,都要 反复抄写。他后来经常跟学生讲,儒医互通,掌握一定的 文史知识,对于中医初学者而言,是极大的帮助。因为踏 实肯干,没多久,才刚满十八的他就光荣地加人中国共产 党,接着又成为了村党支部委员。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就取消了全国高考,直 到1970年大学才重新开始招生。时间很快就到了1974年, 那年公社有推荐上大学的名额,经过基层推荐和领导的批 准,范永升获得了这个宝贵的机会。范永升根据自己的兴 趣填报了杭州大学的哲学专业与中文专业两个志愿,却意 外等来了浙江医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等到杭州报到时又 转到了浙江中医学院。1974年9月,浙江中医学院历经2次 与浙江医科大学合并办学之后,重新恢复独立办学。1974 年这个年份也被视为学校发展历史中重要的节点之一。这 一切如同冥冥之中有人安排一般,范永升个人的命运,从 此与中医药这项伟大事业、与浙江中医学院这所大学紧紧 地连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