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维特之烦恼/青少版经典文学名著
作者简介
歌德一生跨两个世纪,正当欧洲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年代。封建制度的日趋崩溃,革命力量的不断高涨,促使歌德不断接受先进思潮的影响,从而加深自己对于社会的认识,创作出当代最优秀的文艺作品。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位于现在的黑森州)的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曾先后在莱比锡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法律,也曾短时期当过律师。他年轻时曾经梦想成为著名画家,在绘画的同时他也开始了文学创作。但是在他看到意大利著名画家的作品时,他觉得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不可能与那些大师相提并论,于是开始专注于文学创作。1775—1786年他为改良现实社会,应聘到魏玛公国做官,但一事无成。1786年6月他前往意大利,专心研究自然科学,从事绘画和文学创作。1788年回到魏玛后任剧院监督。 歌德是德国狂飙运动的主将。他的作品充满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叛精神,在诗歌、戏剧、散文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主要作品有剧本《葛兹·冯·伯里欣根》、中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未完成的诗剧《普罗米修斯》和诗剧《浮土德》的雏形《原<浮土德>》此外还写了许多抒情诗和评论文章。 歌德在魏玛市的最初十年,埋头事务,很少创作。到意大利后,他陆续完成了早已开始的一些作品,写出了《在陶里斯的伊菲格尼亚》和《哀格蒙特》等作品,也写了《塔索》和《浮士德》部分章节。 歌德晚年的创作极其丰富,重要的如自传性作品《诗与真》、《意大利游记》、长篇小说《亲和力》和《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抒情诗集《西方和东方的合集》,逝世前不久,又完成了《浮土德》第二部。这些作品表现了歌德重视实践、肯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思想,说明他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比前一时期有所增长。《浮士德》第二部的完成尤其突出地表现了歌德晚年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新发展。 1832年3月22日,歌德病逝。他的临终遗言是:“给我更多的灯吧。”这体现了他作为大文豪的乐观精神。歌德是德国民族文学的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创作把德国文学提高到全欧的先进水平,并对欧洲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内容简介
歌德短篇小说欣赏 名师导读 歌德是中国人民十分熟悉和喜爱的德国作家。20 世纪20年代郭沫若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全译本问世 后,曾在中国青年中引起强烈的反响。歌德也写过一 些短篇小说,而他的短篇小说似乎还没有引起足够的 重视,研究得也不够。下面选编的几篇歌德的短篇小 说,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心态、理想和追求,以及道德 观念,也流露了歌德对社会的认识和憧憬。通过阅读 ,你会对歌德有更深刻的了解。 一对邻人儿女的奇缘 两个均出身于名门望族的小邻居,一个男孩,一 个女孩,年龄相当、门当户对,将来有一天完全可以 结为百年之好。人们怀着这种温馨的愿望让他们二人 一起玩耍,一起成长,双方父母极想促成这一对儿女 的亲事,期盼着他们长大成人后能够成为终身伴侣。 然而很快人们便发现,这种指望似乎不会有什么结果 ,因为这两个出类拔萃的孩子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相 互之间经常流露出一种非同一般的憎恶情绪。也许是 他们彼此的性格太相似了。他们两个人都有些自负、 任性、固执己见;他们各自都受到一起玩耍的小伙伴 的热爱和尊敬,但是两个人只要在一起,他们就是死 对头;每个人都总想树立自己的威信,因此两个人碰 到一起便互相攻击;他们不为一个目标竞争,但是却 总为一个目的争斗。其实他们本都是绝对听话可爱的 孩子,只是两人之间总是互相仇视,甚至有时彼此恶 狠狠的,大有不共戴天、努小两立的劲头。 两人之间这种奇特的关系在童年时代的游戏中已 经有所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没有丝毫改变。男 孩子喜欢玩打仗的游戏,他们经常分成两队人马,互 相进攻并进行顽强的抗击。这个勇敢倔强的女孩也喜 欢参加他们的游戏,而且还成为其中一队人马的首领 。他们以无比的顽强,甚至拳脚相加,与另一方进行 了一场激战,对方差点几被打得狼狈逃窜,多亏那男 孩英勇善战一直顽强抵抗,最后挺身而出解除了她的 武装并将她捉住,他们才免遭失败。但是即使在这种 情况下,那女孩仍在猛烈地挣扎反抗,又打又抓,那 男孩为了保护自己的眼睛,也为了不伤害他的女对头 ,不得不扯下自己脖子上的丝绸围巾把女孩的双手在 背后绑起来。 为这她永远不能原谅他;更有甚者,她还一直在 不停地、秘密地寻找机会伤害他。双方的父母早已注 意到这种少见的对立情绪,相互达成协议,决定把这 一双互相敌视的冤家对头分开,放弃结成儿女亲家的 美好意愿。 那男孩在新的环境中不久便崭露头角。每一门功 课都学得很好。他的监护人的意愿和他自己本身的爱 好决定他要成为一名军人。他无论出现在什么地方, 都受到喜爱和尊敬。他那卓越的天性仿佛唯独对他人 的健康和舒适才起作用,他常常为失去这个世界给他 安排的唯一的对头而内心感到非常高兴。 相比之下,那女孩的情况却忽然发生了比较大的 变化。她的年龄,不断接受的教育,还有内心所产生 的某种不可名状的感觉,迫使她脱离了过去常喜欢与 男孩子们一起嘻戏玩耍的疯疯癫癫的生活。她总觉得 好像缺了些什么,心里没着没落的。在她周围,似乎 再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她去憎恨,也没有哪一个人使她 觉得可爱可亲。 这时有一个青年男子对她一见钟情,他把自己全 部的爱都倾注在她身上。他年长于那个过去与她是邻 居的冤家对头,有地位、有家产,是举足轻重的要人 ,在社交界深得人心,受到大家的爱戴,不少女人都 在追求他。这女孩有生以来头一次有了一个男性朋友 ,一个对她如此鞠躬尽瘁的追求者和奴仆。在许多比 她年纪大,比她更有教养,更出色,更讲究的姑娘当 中,他优先选择了她,这简直是她的福气。他不断地 向她献殷勤,却从来不死命地纠缠;在各种偶然发生 的不愉快的事件中,他总是忠实地维护她,帮助她。 使她摆脱各种尴尬;他坦诚地,但却心平气和、满怀 希望地向她的父母提出了,求婚,因为她的年龄还小 ,他愿意耐心等待;这一切都使她对他产生了好感, 加之世人对他们的关系已经认可,因为大家对此已习 以为常,于是她常常被别人称为他的未婚妻,甚至到 最后连她自己也自认为,她就是他的未婚妻。不管是 她,还是其他什么人,都没有想到,除了他们之间交 换结婚戒指之外,似乎不需要任何考验了,因为他被 众人视为她的未婚夫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很 长一段时间了。 他们的事情进展平稳,即使是通过订婚也没加快 事情的进程。双方都继续顺其自然。他们愉快地相处 在一起,都心安理得地把这一段美好的时光当成未来 较为严肃的婚姻生活的春天来尽情享受。 在此期间,远在异地他乡的邻人之子已出落得一 表人才,并且步入他…… P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