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传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这一片混乱局面使当时的一位官员格外焦虑,这 官员便是曾做过洛阳主簿,后又升任殿中侍御史的刘 锽。他本是北方匈奴族的后裔,北魏孝文帝时方改为 刘姓。其祖先刘亮在北魏时任冀州刺史、散骑常侍。 由于散骑常侍是常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的 官,所以公元493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刘亮也跟 着来到洛阳,并在洛阳定居下来。以后,刘氏家族的 坟墓,也都落葬在洛阳和荥阳的近郊。 刘锃的父亲叫刘凯,在唐朝建立后曾当过博州( 今山东聊城)刺史。因此,这刘锽虽非名门望族出身 ,好歹也是个官宦人家。可他怎么也没想到,自从他 的祖先定居洛阳,过了二百多年,正当唐王朝国势强 大、如日中天的时候,安禄山会突然发动兵变,势如 破竹,使洛阳城危在旦夕。 更使他伤脑筋的是,他的独生子刘绪,年正三十 ,在他的影响和教育下,刻苦攻读,正准备应进士考 试,不说荣宗耀祖,至少也是家中的一件大事。如此 一乱,岂不全成泡影? 刘锽思前想后,又与家人商量,觉得兵临城下, 还是先躲避一下为好。至于刘绪的进士问题,等兵乱 以后,总会有机会的。由于安禄山扬言奉密诏诛杀杨 国忠,故西京长安一带必是兵火焚烧之地,难以安身 ,还不如暂往较为安稳的东南地区为好。于是,他就 带着刘氏家族老老小小一大帮人,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定居多年而又埋葬着祖先的洛阳,慌慌张张、忙忙乱 乱地往东南方向而去了。 就在刘氏家族开始流亡生活的时候,整个唐王朝 的政局也发生了剧烈的震荡和变化。 同年十二月,安禄山攻陷洛阳。次年正月,安禄 山在洛阳称帝,国号燕,年号圣武。六月,安禄山的 军队攻陷潼关,唐玄宗与杨国忠、杨贵妃仓皇逃离长 安,往蜀奔逃,途中将士将杨国忠杀死,安禄山的军 队攻占长安。七月,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南 )即位,改元至德,是为唐肃宗。六年以后(762) ,唐肃宗去世,太子李豫即位,改元宝应,是为唐代 宗。 也就在这几年里,叛军的首领也在屡屡变更:安 禄山才做了一年皇帝,便被其子安庆绪杀死;安庆绪 只做了两年皇帝,又被史思明杀死;史思明才过了两 年皇帝瘾,又被他的独生子史朝义杀死…… 所以,不论是李唐王朝还是安史叛军,都在走马 灯似地易主换王。这正是杜甫所说的“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的年代。二诗人出世 再说刘绪。随着父亲举家流寓东南,他虽然时时 也为自己失去应试进士的机会而感到可惜,但一想到 洛阳、长安相继沦陷,北方兵荒马乱,心里也就平衡 多了,只怪自己生不逢时。他的妻子卢氏,本出身于 范阳士族家庭,门第很高,这次遇上兵乱,也只得随 着刘绪一起踏上坎坷的流寓生涯。 P2-3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作者以有情之笔,写尽传主刘禹锡晴雨不定、跌宕精彩的一生。刘禹锡与诗坛巨擘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元稹等人的交谊,更为我们展开一幅中唐诗坛的全景图卷。由于刘禹锡特殊的政治经历,“永贞革新”、宪宗削藩、武元衡之死、“甘露之变”……中唐政治史的桩桩件件也在我们眼前清晰再现。作者数十年的研究功力于斯尽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