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中国改革开放40年40人)

见证(中国改革开放40年40人)
作者: 编者:李舫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168.00
折扣价: 117.60
折扣购买: 见证(中国改革开放40年40人)
ISBN: 9787100166065

作者简介

李舫,作家、文艺评论家。为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散文家协会副会长。现任《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长期担任鲁迅文学奖、 “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视金鹰奖等评委。

内容简介

下决心探寻一条社会主义经济的新道路 1978年,中央停止“上山下乡”,上千万返城 知识青年的就业一下子成了大问题。1980年4月,中 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和国家劳动总局联合召开劳动 就业座谈会,时任北京大学经济系副教授的厉以宁 受邀出席。 从反右到“文革”,20年的动荡中,作为北京 大学的教职人员,厉以宁虽然坐了20年冷板凳,但 记了大量读书笔记,写了颇有见地的文章,一小本 一小本藏到床铺下。改革开放后,正是凭借“文革 ”期间积蓄的这些“家底”,他担起中国经济学界 领路人的重任。曾有人笑言,厉以宁出名太容易了 ,把过去那些压在床底下的稿子拿出来发表就够了 。一句玩笑,几多辛酸。 这20年的坎坷也让厉以宁的经济观点发生了剧 烈变化。“多次下放,使我看到农村的贫困和城乡 人民生活水平的低下,我发现自己在大学阶段所学 的那套东西同现实的距离是那么大。中国要富强, 人民要过上好日子,看来不能再依靠计划经济的模 式了。”厉以宁下决心探寻一条社会主义经济的新 道路。 正是在这次劳动就业座谈会上,厉以宁第一次 提出股份制,认为“可以号召大家集资,兴办一些 企业,企业也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扩大经营解决就业 问题”。三个月后,他在中央的一次工作会议上再 提股份制,一些学者赞同这个大胆的想法,时任国 务院副总理万里也表示支持,但反对者仍占多数, 甚至有人说厉以宁“明修国企改革的栈道,暗度私 有化的陈仓”。1986年9月,厉以宁在《人民日报》 上发表了《我国所有制改革的设想》一文,此后又 多次为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大声疾呼,从此得了个 “厉股份”的称号。质疑声一直伴随左右,但他不 卑不亢:“排除那些扣帽子式的所谓‘争论’,正 常的学术争论是学术繁荣的必由之路。” 1987年5月,承包制作为股份制的替代方案被提 出来。“首钢的周冠五是承包制的代表人物,在他 的带领下,改革后的头三年,首钢净利润年均增长 45%。”但厉以宁认为,承包制仍然不完善,它在把 部分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交给承包者后,企业 产权的界定反而更模糊了,发包者与承包者之间的 利益冲突加剧,双方更容易发生侵权的行为。1995 年,首钢因过度扩张陷入困境,周冠五被免职。随 后,首钢走上股份制道路。 1997年1月,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结果出炉,39 个大行业中,有18个是全行业亏损,股份制改革势 在必行。9月,股份制正式写入十五大报告。厉以宁 说,这是中央在正式文件中第一次对传统所有制理 论作出重大修正。从此,石油、电力、电信、民航 、银行等领域的国有企业纷纷转变成股份制企业。 2009年11月22日,厉以宁80岁生日那天,第二 本书是向改革开放四十年献礼的主题出版图书,内容精良、行文流畅,故事性好,可读性强,选取了改革开放以来在各个领域的四十位代表人物的小传,包括思想篇、创业篇、突破篇、国际篇,每个篇章包括十位人物,大部分都是普通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人物,如厉以宁、林毅夫、柳传志、张瑞敏、马云、王石、宗庆后、李宁、袁隆平、金庸、要命、终南山、张艺谋、屠呦呦、基辛格 、李光耀等,不仅有引领改革开放的弄潮儿,还有关心国内改革开放发展的国际友人。为读者绘制出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画卷上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代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