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远扬:文化走出去内容、形式和途径创新

文明远扬:文化走出去内容、形式和途径创新
作者: 王春林
出版社: 中国经济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7.70
折扣购买: 文明远扬:文化走出去内容、形式和途径创新
ISBN: 9787513656344

作者简介

王春林,哲学博士,广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和文化学。出版学术专著3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并完成全国哲学社科基金项目1项、广西哲学社科基金2项、校级多项,参与全国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以及省、厅级课题多项。

内容简介

1选题背景[=] 在经济**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顺应世界潮流,抓住时代机遇,加快文化创新发展,推动文化走出去,利用文化来塑造**的**形象和影响力,已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抉择,成为当下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 从当代世界文化发展趋势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化、信息化、网络化、现代化、市场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益交融,文化的政治性、经济性*益凸显,文化发展在当代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益增强。在**化语境下,世界各国在文化交流互鉴中涌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一是文化在**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一方面,**范围内经济和文化资源的流动和扩散、重组和整合加快,不同民族和**之间的文化传播,使各个民族和**的文化在交流互动中相互包容、借鉴创新;另一方面,**化带来人的社会关系的世界化和人的社会交往的世界化,不同社会以及不同地区的人们产生了***的文化交往。一个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成果,不仅为本民族所享用,也为其他民族所分享。“一个文化创造力强盛的民族,*容易赢得其他民族在观念上的尊重、情感上的亲近、行动上的支持。”张学英.论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基本路径\\[J\\]理论研究,2012(1):33这种借助文化贸易和文化外交获得其他民族尊重、亲近和支持的强势**,具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软实力。因而**文化贸易、文化外交现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新领域,世界各国都采取了各种措施提高本国文化的**竞争力,以此扩大本国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是**文化贸易越来越活跃。随着现代化与城市化的演进,生产效率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休闲娱乐的时间逐渐增加,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趋增大,由此带动了世界范围内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同时,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传播和应用,为**文化贸易提供了强大推动力。作为**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贸易不仅能够为文化出口大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能提升其文化影响力。因此,无论是发达**,还是广大发展中**,都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积极拓展**文化市场。现今,文化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文化贸易也越来越活跃。 [=BW(]第1章导论[=]0000三是东方文化价值观越来越*到推崇。1972年罗马俱乐部出版了《增长的极限》一书,**次深刻分析了人类社会发展与地球资源的极限问题,敲响了资源消耗增长模式的警钟。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暴露出自由资本过度追逐利润的原始野性。从罗马俱乐部对人类发展困境的讨论,到东西方人文学者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层原因分析,人们开始反思西方价值观的痼疾以及西方文化带来的种种流弊。学者们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和工具理性风靡世界的几百年中,一方面科学技术生产力给人类带来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另一方面,资本血性和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在狂热追求垄断利润和物质享*的社会氛围中,造成了民族冲突、战争,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以至于人类面临*益严峻的生存威胁。总的来说,西方文明正面临着三大基本矛盾:人与环境的冲突导致的生态危机;人与人的冲突导致的社会危机;人与自我的冲突导致的精神危机。当人们认识到西方文化的缺陷时,开始向东方寻找新的智慧源头。在东方文明中,中华文化*具代表性。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是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平衡**。在这种思维方式下产生的文化即是“和”文化。在中华“和”文化中,儒家侧重于构建人与社会的**关系,道家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佛教侧重于人与自我心灵的**关系,三者互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恰好可以化解西方文明带给人类的三大基本矛盾。因而世界不少有识之士呼吁,21世纪要应对人类面临的危机,须从中华文化中汲取智慧。由此,中华文化的天人合一、人际**、人文理性等核心文化理念越来越*到西方社会的关注和推崇。 四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各民族的文化生产和传播产生了***的影响。“当前,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与之相关的信息传输新技术、新应用不断取得新突破,分众化、移动化、视频化加快普及,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人工智能迅速发展,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全景视频、沉浸式观看正在兴起。”聂辰席深刻洞察网络视听发展新趋势,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视听精神家园\\[J\\]中国有线电视,2016(12):1351互联网技术和平台深刻影响文化内容的生产、传播与消费,也深刻影响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娱乐方式。数字出版、网络多媒体成为影响世界文化格局和舆论生态的重要因素,对传统文化生产与传播产生了***的影响。进入海量信息的互联网时代,**文化交流与竞争尤其需要把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需要以多样化手段承载多样化文化,以多样化手法演绎多样化创造,丰富互联网文化形态,提供精准化个性化互联网文化服务。鉴于网络世界“无边界、传播快”等特点,互联网技术革命既为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带来了便利条件,同时网络时代的文化安全问题也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入侵,各民族传统文化必然会*到严峻的挑战。因此,适应网络时代文化发展规律,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加快文化内容生产创新、传播方式与途径创新,向现代化世界化发展,成为当今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部署看,当代世界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对于中国文化发展而言,既是挑战*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历史中,创造和积淀了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作为世界**绵延不断的文明,中华文明在近代以前的2000多年间,以丝绸之路、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多渠道和方式参与世界各文明体系的互动与对话,*到世界的景仰和喜爱,并对中国周边**的文化,乃至欧洲近代文明的启蒙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但在18世纪中期以后200年间,随着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逐渐衰弱。进入21世纪,在世界文化发展的新潮流下,加快中国文化走出去成为中国提升**软实力的战略任务。 中国以加入WTO为契机,全面融入**化进程。一方面,随着中国文化市场的扩大开放,以美国好莱坞大片、英国创意、法国艺术、*本动漫、韩国的电视剧为代表的发达**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大规模涌入中国,虽然满足了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但是文化安全*到了威胁。另一方面,随着经济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中国对外经贸大幅增长,成为**制造业大国、经济总量第二大国和世界贸易**大国。在经济走出去的带动下,中国凭借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稳步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文化对外贸易量逐年增长,中国文化出口的“入超”逐年减少。 面对“文化赤字”、文化安全威胁与**文化软实力竞争的挑战,*和**多次从**战略高度,对文化走出去作出了系列部署,明确了“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形成与中国**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的目标和具体要求。如2004年在*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要求“推动中华文化*好地走向世界,提高**影响力”。2005年在*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将文化走出去上升到战略的高度,提出了“*****文化建设要加快实施文化产品走出去战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2010年10月《***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做出*为具体的部署:“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增强中华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2011年10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系统阐述了“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强调“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完善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政策措施,支持重点主流媒体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和中介机构,完善译制、推介、咨询等方面扶持机制,开拓**文化市场”。2012年11月,*的十八大报告从“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高度,提出“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要求,强调“扩大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提高文化开放水平”问题,提出了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并提出“切实维护**文化安全”的要求。2017年10月,*的***报告着眼于中国特色***进入新时代,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高度,提出了“推进**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要求。从2004年至2017年,*中央多次在重大战略决策中,从不同的角度对“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维护**文化安全”“提高国化软力”作出了相关部署和要求。特别是*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围绕提升**文化软实力,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和新部署。 近年来,随着文化走出去战略持续推进,中华文化**影响力*益彰显,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其中,如何适应当代世界文化发展的新趋势,科学把握文化走出去发展规律,不断创新文化走出去的内容、形式和途径,是促进中国文化*好地走出去的核心问题。 (1)本书从跨学科研究视角,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历史与现状、做法与成效、问题与成因、机遇与挑战等进行归纳总结和实证分析。(2)结合“***”倡议、大数据、云计算等热点,从理论与实践*作层面提出了文化走出去的对策。(3)从宏观管理层面提出建立文化走出去的相关政策支持体系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