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图解心理学

我的第一本图解心理学
作者: 洪震宇
出版社: 中国法制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3.10
折扣购买: 我的第一本图解心理学
ISBN: 978752160468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节 行动力不够,源于信心不足 强大的基模影响力 你是否有过类似下面的经验? “明明知道考试很重要,但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准备 。” “很喜欢一位异性朋友,但一直没有将想法化为行动 。” “当主管交办艰巨的任务时,第一时间就是眉头紧锁 ,想到很多难处。” “抱怨现在的工作不理想,却迟迟没有开始寻找新的 工作机会。” “想要创业,却犹豫再三,裹足不前。” “有件事明明很重要,却一直没有付诸行动。” …… 在上面这些例子里,我们都会很直接地对事件产生既 定的想法或态度,这些都是我们对于事件的“基模”,每 个人的“基模”都不同。 “基模”是对某个概念(或某件事)的一整套完整的 态度、想法。就像一提到“逛夜市”,有人就会想到各种 好吃的小吃,还有很多摊贩,包括游戏摊、服饰摊或饰品 摊。还有人可能会想到“不卫生”,或者想起某几个经常 去逛的夜市。每个人的脑海中对于“逛夜市”这个概念, 会因为个人经验的不同,而联想到不同的“内容”。这些 内容,就是我们对“逛夜市”的基模。 生活上的每件事都可以有基模,“看电影”“运动” “家族聚会”……只要一提到某件事,你会直接联想到的 内容,都算是基模。 当我们想到自己时,也会对自己产生各种看法。我们 从哪些角度来看待或形容自己,都会构成“自我基模 (self-schemas)”。这些对自己的看法,都是我们从小 到大乃至进人职场工作后,不断累积产生的。尤其是在对 自己很重要的事情上,更会形成基模。比如,很在意自己 是否独立自主的人,就不会凡事都依赖别人帮忙;很在意 人际关系和谐的人,比较不容易和人发生冲突;很在意收 入的人,就不太愿意接受有发展潜力却薪资很低的工作。 同样的,我们对自己的个性和各种能力,也都会从小 累积出既定的看法和基模。基模的影响力十分强大,促使 我们对事情产生直接的本能反应,却还茫然不自知。因此 ,我们必须培养充分的觉察力,客观地检视自己对每件事 情的基模,以减少基模的影响力,接下来的章节会再做讨 论。 我们实际的样子(真实我)和理想中想要成为的样子 (理想我),有时候会有差距,这些自我差距(self- discrepancies)会使我们产生对自己失望、不满意或沮 丧的强烈情绪,进而影响到日常的生活。 未来的我们可能会有的一些特质,则称为可能我 (possible selves)。“可能我”与一个人未来想要达 成的目标或想要成为的角色有关,如一个小学生希望自己 未来可以做一名设计师;一个职场新人希望自己以后可以 成为经理或总经理。通常我们会从比较正向的角度来想象 未来的自己,但有时也会有些负面的担忧。 结果期待与效能期待 既然如此,我们该如何看待未来理想的自己、如何设 定目标呢?对于自已期望能完成的目标,能很坚定地“相 信自己一定能达成”,这种对自己的预期心理就叫作“自 我效能(Self-Eficacy)”,也就是相信自己可以有效地 达成这些目标。其中有两个关键的因素,分别为“结果期 待”与“效能期待”。 结果期待就是我们对于做哪些事情可以完成目标的预 期。例如,每天运动一小时,持续一个月,可以瘦三公斤 ;或每天听半小时英语教学节目,持续半年,可以增强英 语能力。这是我们对于在“要瘦身”和“提高英语水平” 这两件事上,需要付出哪些努力就能产生结果的“结果期 待”。 而效能期待是指我们对自己能不能真的执行这些努力 的预期想法。有的人对每天运动一小时、持续一个月,或 每天听半小时英语节目、持续半年,觉得有信心完成,那 他的效能期待就是高的。若这个人缺乏对自己能做到这些 要求的信心(低效能期待),那即使结果(对目标的结果 期待)再有吸引力,他还是会缺乏行动力。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