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学灯谜

巧学灯谜
作者: 江更生
出版社: 上海远东
原售价: 18.00
折扣价: 13.80
折扣购买: 巧学灯谜
ISBN: 7807061243

作者简介

上海民俗文化协会理事、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顾问、原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副编审。曾主编《中国灯谜词典》,著有《现代灯谜精品集》、《新编灯谜五千条》等。

内容简介

一、灯谜和谜语是一回事吗? 有人以为灯谜就是我们儿童时代猜过的谜语,南方人称作“谜谜子”。 比如“千条线,万条线,掉进河里看不见”,谜底为“天上下的雨”。“红 公鸡,绿尾巴,一头栽进泥底下”,谜底为“红萝卜”。因为都有个谜字, 又都是让人猜着玩的游戏,于是把两者视为相同的东西了。这种缠夹不清、 混为一谈的观念甚至还出现在一些谈谜语的专著里。 其实,大谬不然。现在我们所说的灯谜和人们小时候猜过的谜语是两回 事。 周作人在1923年出版的《自己的园地》一书里,有篇名为《谜语》的文 章,对谜语是这样介绍的: 民间歌谣中有一种谜语,用韵语隐射事物,儿童以及乡民多喜互猜,以 角胜负。 然而,灯谜却是一种利用汉字特有的一字多义、多音的特点,故意不解 本义而解其歧义,使得题面与答案得以“自圆其说”,从而使出谜者与猜谜 者之问生出“会心”的谐趣的文字联想游戏。同时,它又是与对联、题额( 一种专门在园林、庭宇等门楣或堂间所悬挂的匾额文字)、酒令(一种宴席问 进行的有规则的文字游戏)、诗钟(一种仅以一联对仗的诗句,或分咏不同的 事物,或嵌入不同文字的诗歌游戏)等相埒为伍的文学小样式。倘若我们从 它们各自的表现形式、猜射方法和参与对象等方面加以比较的话,两者的差 异就不难看出了。有位文学家说得好,灯谜似乎是文人刻意求工的散文,而 谜语则好比是民间流传的形象生动的民歌。那么,灯谜与谜语到底有哪些不 同的地方呢? 首先,表现形式不同。灯谜是把文字书写在纸条上,这种写上灯谜的纸 条称作“谜条”,然后把“谜条”悬挂出来,让人看着猜玩。谜语则不然, 它通过口语的形式朗读出来,让人听着去猜。所以灯谜的题面(灯谜的术语 叫“谜面”)文字简洁,语句精练,要求题面(谜面)的文字与答案(灯谜的术 语叫“谜底”)的文字前后照应、彼此贴切,不容许出现冗文赘字。但是, 谜语就两样了,它采用歌谣的形式,运用比喻、拟人、象征、双关、谐声等 修辞手法,把谜底的特征、性质和功能含蓄地隐藏在作为谜面的歌谣里。由 于是以歌谣的形式出现,所以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状物逼肖,形象生动 。两者虽然风格有别,但是各呈谐趣,难分轩轾。下面让我们举两个例子来 说明: ①郁金香(打水生植物名一)谜底:荷花 ②一个小姑娘,家住在水乡,身穿粉红袄,坐在绿船上。(猜一种水生 植物)谜底:荷花 例①的谜面是一种花名,它是荷兰的国花,所以扣合谜底“荷花”。在 此,谜底上的“荷”已不是花名的简称,而是运用汉字多义字的歧义义项, 曲解为国名简称,“花”字也由泛指曲解为特指(指国花)。这种文义曲解, 在灯谜的术语中叫做“别解”或“借用”。还有谜面上括弧里的文字,也就 是标示答案范围的语句,在灯谜里叫做“谜目”。它的表述方式颇为特殊, 在今天看来似乎有点别扭:竟把数量词放在了最后,如本例的“打水生植物 名一”的“一”。其实,这是古汉语行文中数量词后置的一种习惯用法,正 好说明“灯谜”具有传统文学小样式的特征。例②不同于例①,整首歌谣抓 住了荷花生长在水里,叶绿形圆,又多又大,一般花色粉红,亭亭玉立等特 性,用诗句的形式加以比喻、描摹而表现出来。尽管它们的谜底都是水生植 物“荷花”,表现的形式却是各有不同。 其次,它们的猜射方法也不同。灯谜是利用汉字一字多音、多义的特点 ,故意把谜面或谜底里的字、词,不作原来的意思解释,而是从中引出歧义 ,作别一番解释,使得经过曲解的谜底与谜面在文义上能“自圆其说”地吻 合。因而猜射时,就得存心利用灯谜谜面上文字的歧义来曲解出文义。例如 有这么一条灯谜: 闰三月 (打年节民俗用物一)谜底:春联 谜面里的“闰”是天文名词,是再加一个的意思,如“闰日”、“闰月 ”、“闰年”里的“闰”字。而“三月”原意是三月份,在这里作春暖三月 的春天解,整个谜面意思是春天一个“联”(连)接着一个。谜底“春联”原 意为春节里所贴的联语(即对联),这里故意根据原有文字(还是“春联”这 两个字)的歧义进行“别解”,释作“春天一个连接着一个”,以此使它与 谜面的文义绾合。由此可见,灯谜的猜射纯系文义上的推敲与琢磨,所以谜 底就必须“丁是丁,卯是卯”,容不得半点的改动。上述的谜底只能是“春 联”,绝不能换成“对联”或“楹联”,因为这两个名词的别解字义无法与 “闰三月”的谜面吻合,即使“春联”与“对联”是一回事也不行。不过, 谜语的猜法就不必那么费劲了,只要按照谜语歌谣体的谜面所喻示的迹象, 运用丰富的想像去猜破谜底便可。例如有这样一条谜语: 姐妹两个一身红,各人言语不相同, 过年总爱门前站,一个西来一个东。 (猜一种年节民俗用物)谜底:春联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