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童年--金波谈儿童文学/我喜欢你金波儿童文学精品系列
作者简介
金波,作家,发表过大量小说和少儿文学作品。已出版《红嘴花鸡脱险记》等少儿文学作品十五部,多次获得全国性文学奖项。其中《妈妈的眼泪像河流》等四册图书荣获冰心儿童图书奖,并入选 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最后一片野果林》获上海市中小学图书馆优秀图书一等奖。作品被《儿童文学选刊》等数十家选刊选载,入选过二十多种年度权威选本,其中《富翁与乞儿》《永远的账单》等单篇作品被选入中高考试题和中小学辅导教材。
内容简介
人之为人是因为有幻想的心理和思维。作家在 艺术构思中,由于种种原因,幻想的心理和思维表 现得十分亢奋,舍弃写实手法而选择了一种独特的 虚妄的手法时,就会产生幻想文学。因此,可以说 ,每一个作家都有幻想,但并非每一个作家都能创 作出“幻想文学”。 “幻想文学”是在现实生活刺激了作家之后, 造成其特殊心理状态,以及思维的特殊指向。这种 心理状态是思维的质的飞跃,它不是按照思维的分 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正常轨道进行,其 过程也不再是概念、判断、推理,而是思维的创造 性的腾飞——腾飞于作家所特有的艺术幻境之中。 因此,可以说幻想文学是作家的一种特殊的思 维方式。虽然它也是“形象思维”,但它运动的方 式更加活跃,更加跳荡,是像火焰般灼人的思维。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当我们阅读幻想文学,如 中国的《西游记》、《镜花缘》、《聊斋志异》以 及外国的表现主义的某些作品和魔幻小说时,我们 都会获得一种亦真亦幻的感觉。 幻想文学的产生既是文学的起源(原始神话), 又是文学从现实主义土地上的腾飞。它既显得幼稚 ,又显得成熟。它是现实主义不可替代的,它具有 一种如原始艺术的不可重复性与不可替代的审美价 值。 二幻想文学与童话 在谈到童话的艺术特征时,我们常常强调两点 :其一,儿童情趣。其二,幻想性。“幻想文学” 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它当然具备幻想性;如果 是给幼儿、儿童、少年阅读的幻想文学,也应具备 “儿童情趣”。 但是,由于幻想文学概念上的广泛性,它不只 是供儿童阅读,它也不只强调“儿童情趣”,它有 着更为丰厚、深刻的审美价值。 所以,在我看来,狭义的幻想文学(即专供少年 儿童阅读的),它淡化了童话的一些常用手法,如拟 人、夸张、神化等,倒是与古代的志怪小说(如《搜 神记》)、笔记小说(如《世说新语》)、唐宋传奇以 及产生于明清之际的“幻想小说”(如前列举之《西 游记》)等相近。它们是本国童话的催生剂。 而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幻想文学”与上述古代 的志怪小说等有着更近的亲缘关系。 我认为,幻想文学最为鲜明的特征之一,就是 它的现实性和非现实的巧妙结合。它以现实生活为 土壤。却生长出怪异的花朵,这花朵在现实生活中 找不到;幻想文学作家关心现实,却不重复现实。 作家强调的是他的主观性,作家的感受虽从现实生 活中来,但却不愿意按着现实的面貌去写。现实世 界在作家心灵中已被变形,变成了另一个现实,变 成了生活中不存在的世界,是主观世界奇异的外化 。在幻想文学中,不仅自然主义被抛弃,“现实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