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散文集《语文》阅读丛书 中小学教辅好书精选

叶圣陶散文集《语文》阅读丛书 中小学教辅好书精选
作者: 叶圣陶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
原售价: 22.80
折扣价: 12.54
折扣购买: 叶圣陶散文集《语文》阅读丛书 中小学教辅好书精选
ISBN: 9787550051775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教育家、出版家,“优秀的语言艺术家”。先后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 副部长。 叶圣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也是五四时期除鲁迅之外最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还发现、培养和举荐过巴金、丁玲、戴望舒等一批青年作者。 叶圣陶在中国儿童文学领域,尤其是童话领域具有突出贡献。他创作了中国现代首部专为儿童而写的童话集《稻草人》,被鲁迅称赞为“给中国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他的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爬山虎的脚》《稻草人》《光明的世界》《小小的船》等被选入中小学生语文课本。 叶圣陶亲自编写过著名的初等小学国语教材《开明国语课本》,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对中国儿童的成长和教育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内容简介

因为我是苏州人,望 道先生要我谈谈苏州的说 书。我从七八岁的时候起 ,私塾里放了学,常常跟 着父亲去“听书”。到十三 岁进了学校才间断。这几 年间听的“书”真不少,“ 小书”如《珍珠塔》《描 金凤》《三笑》《文武香 球》,“大书”如《三国志 》《水浒》《英烈》《金 台传》,都不止听一遍, 最多的听到三遍四遍。但 是现在差不多忘记干净了 ,不要说“书”里的情节, 就是几个主要人物的姓名 也说不齐全了。 “小书”说的是才子佳 人,“大书”说的是历史故 事跟江湖好汉,这是大概 的区别。“小书”在表白里 夹着唱词,唱的时候说书 人弹着三弦;如果是双档 (两个人登台),另外一 个就弹琵琶或者打铜丝琴 。“大书”没有唱词,完全 是表白。说“大书”的那把 黑纸扇比较说“小书”的更 为有用,几乎是一切“道 具”的代替品,诸葛亮不 离手的鹅毛扇,赵子龙手 里的长枪,李逵手里的板 斧,胡大海手托的千斤石 ,都是那把黑纸扇。说“ 小书”的唱词据说是依“中 州韵”的,实际上十之八 九是方音,往往“ㄣ”“ㄥ” 不分,“真”“庚”同韵。唱 的调子有两派:一派叫“ 马调”,一派叫“俞调”。“ 马调”质朴,“俞调”婉转 。“马调”容易听清楚,“ 俞调”抑扬太多,唱得不 好,把字音变了,就听不 明白。“俞调”又比较是女 性的,说书的如果是中年 以上的人,勉强逼紧了喉 咙,发出撕裂似的声音来 ,真叫人坐立不安,浑身 肉麻。“小书”要说得细腻 。《珍珠塔》里的陈翠娥 见母亲势利,冷待远道来 访的穷表弟方卿,私自把 珍珠塔当作干点心送走了 他。后来忽听得方卿来了 ,是个唱“道情”的穷道士 打扮,要求见她。她料知 其中必有蹊跷,下楼去见 他呢还是不见他,踌躇再 四,于是下了几级楼梯就 回上去,上去了又走下几 级来,这样上上下下有好 多回,一回有一回的想头 。这段情节在名手有好几 天可以说。其时听众都异 常兴奋,彼此猜测,有的 说“今天陈小姐总该下楼 梯了”,有的说“我看明天 还得回上去呢”。 “大书”比较“小书”尤其 着重表演。说书人坐在椅 子上,前面是一张半桌, 偶然站起来,也不很容易 回旋,可是像演员上了戏 台一样,交战,打擂台, 都要把双方的姿态做给人 家看。据内行家的意见, 这些动作要做得沉着老到 ,一丝不乱,才是真功夫 。说到这等情节自然很吃 力,所以这等情节也就是 “大书”的关子。譬如听《 水浒》,前十天半个月就 传说“明天该是景阳冈打 虎了”,但是过了十天半 个月,还只说到武松醉醺 醺跑上冈子去。说“大书” 的又有一声“咆头”,算是 了不得的“力作”。那是非 常之长的喊叫,舌头打着 滚,声音从阔大转到尖锐 ,又从尖锐转到奔放,有 本领的喊起来,大概占到 一两分钟的时间:算是勇 夫发威时候的吼声。张飞 喝断灞陵桥就是这么一声 “咆头”。听众听到了“咆 头”,散出书场来还觉得 津津有味。无论“小书”和 “大书”,说起来都有“表” 跟“白”的分别。“表”是用 说书人的口气叙述;“白” 是说书人说书中人的话。 所以“表”的部分只是说书 人自己的声口,而“白”的 部分必须起角色,生旦净 丑,男女老少,各如书中 人的身份。起角色的时候 ,大概贴旦丑角之类仍用 苏白,正角色就得说“中 州韵”,那就是“苏州人说 官话”了。说书并不专说 书中的事,往往在可以旁 生枝节的地方加入许多“ 穿插”。“穿插”的来源无 非《笑林广记》之类,能 够自出心裁的编排一两个 “穿插”的当然是能手了。 关于性的笑话最受听众欢 迎,所以这类“穿插”差不 多每回可以听到。最后的 警句说了出来之后,满场 听众个个哈哈大笑,一时 合不拢嘴来。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