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平心容人)/巅峰阅读文库

容(平心容人)/巅峰阅读文库
作者: 于永玉//刘凤强
出版社: 天津人民
原售价: 19.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容(平心容人)/巅峰阅读文库
ISBN: 978720107334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汉昭帝刘弗陵(公元前94-前74年),西汉第六位皇帝,汉武帝少子,母 赵婕(即钩弋夫人)。幼年即位,初由霍光、金日□、桑弘羊等共辅国政, 继续实行武帝时期政策,曾多次击败匈奴、乌桓等,加强了北方戍防。元 凤元年(公元前80年)以谋反罪诛桑弘羊、上官桀等,专任霍光,进一步更 改武帝时制度。 汉武帝去世的时候,汉昭帝才不过8岁,还是个孩童。汉武帝放心不下 ,把他托给霍光、金日碑、上官桀、桑弘羊四位大臣。四人之中,霍光是 大司马、大将军,地位最高,掌握着朝廷大权。 霍光忠心耿耿辅佐汉昭帝,把国家大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因此威望日 益增高。但是霍光为人耿直,做事不讲情面,得罪了上官桀、桑弘羊、盖 长公主(汉昭帝的大姐)等一批人。这些人本来就嫉妒霍光,这时因为自己 的私欲没有得到满足,更是恨透了他。正好当时汉王刘旦(汉昭帝的哥哥) 因为自己没有做成皇帝,也对霍光极为不满,上官桀等人就和刘旦勾结起 来,想设计除掉心头之患霍光。 汉昭帝14岁那年,上官桀一伙趁着朝廷让霍光休假,伪造了一封刘旦 的书信,派人冒充刘旦的使者,把信送到了汉昭帝手里。 汉昭帝接到信一看,上面说:“大将军霍光出去检阅羽林军,居然擅 自摆皇上专用的仪仗,吃皇上才能享用的饭菜,不守法度,耀武扬威。他 还不经皇上批准,擅自往大将军府增调武官,这简直是独断专行,没把皇 上放在眼里!我担心他有阴谋,对皇上不利。我愿辞去王位,到宫里保卫 皇上,提防奸臣作乱。”上官桀、桑弘羊等人做好一切准备,只等汉昭帝 一声令下,就把霍光逮起来。 谁知昭帝却没有动静。 第二天清早,霍光去上朝,听说了这件事,就待在偏殿中等候发落。 汉昭帝不见霍光,问道:“大将军在哪儿?” 上官桀回答说:“大将军因为被燕王告发,所以不敢进来。”霍光进 去,自己摘掉帽子,跪下磕头请罪。 汉昭帝说:“大将军只管戴上帽子。我知道那封信是假的,你没有罪 。” 霍光又高兴又纳闷,问:“皇上怎么知道的?” 汉昭帝说:“大将军检阅羽林军就是最近的事,增调校尉到现在也不 到10天,燕王远在北方,他怎能这么快就知道?再说,将军如果要作乱, 也不必依靠校尉呀。” 上官桀一伙和文武百官听了都大吃一惊,觉得这小皇帝年纪不大,却 真不简单呢! 汉昭帝又说:“这事只问送信人就可以弄明白,不过要是其中有鬼, 他肯定逃跑了。” 左右连忙去找送信人,果然跑了。汉昭帝马上下令捉拿,还连连催问 捉到了没有。上官桀他们吓得要死,就劝汉昭帝:“这小事一桩,皇上就 不必追究了。” 汉昭帝说:“这事还小吗?”从此,他就更加信任霍光,怀疑起上官 桀一伙来了。 后来,上官桀等人又在汉昭帝面前说霍光的坏话,汉昭帝发火了,说 :“大将军是位忠臣,先帝嘱咐他辅佐我,谁敢再诬蔑大将军,我就办谁 的罪!” 上官桀看这法子行不通,就商量着让盖长公主出面请霍光喝酒,埋伏 下士兵把霍光杀了,然后废了汉昭帝,立燕王刘旦为帝。这阴谋还没来得 及施行,就被汉昭帝和霍光发觉了。上官桀一伙全被杀了头,燕王刘旦和 盖长公主也只好畏罪自杀了。 汉昭帝之治 汉昭帝刘弗陵即位后,针对汉武帝末年因对外战争、封禅等所造成的 国力严重损耗,农民负担沉重,大量破产,使得国内矛盾激化的情况,在 霍光等人的辅佐下,多次下令减轻人民的负担,并罢了不少不急之官,减 轻赋税,与民休息。 在对外方面,汉昭帝改变了汉武帝时对匈奴长期作战的政策,一方面 加强北方戍防,多次击败进犯的匈奴、乌桓等;另一方面又重新与匈奴和 亲,以改善两方的关系,从而使得武帝时期的大规模战争停止下来,有助 于国内的经济恢复与发展。 在经济方面,因汉武帝实行了盐铁专卖政策,引起天下议论,汉昭帝 便于公元前81年召开“盐铁会议”,对武帝时各方面政策进行了讨论。这 次政策大讨论的情况,保存在桓宽所编著的《盐铁论》一书中。经过争论 ,昭帝取消了酒的专卖,而保留盐铁的专卖。 汉昭帝时,因内外实行的措施得当,使得武帝后期遗留的矛盾基本得 到了控制,西汉王朝的衰退趋势得以扭转,史称“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 疏广(生卒年不详),汉东海兰陵人。字仲翁。少好学,明《春秋》。 宣帝时为太傅,兄子受同时为少傅,被称为贤大夫。在位五岁,俱谢病免 归。日与族人故旧宾客娱乐,不为子孙置田产。疏广的侄子疏受,当时亦 以贤明被选为太子家令,后升为太子少傅。疏广、疏受在任职期间,曾多 次受到皇帝的赏赐,并称之为朝廷中的“二疏”。 西汉时,有一位名叫疏广的人,博学多才,曾在朝廷担任博士,后来 还做过太子的老师,地位可谓极其显赫。当他告老还乡时,皇帝和太子赐 给他很多金银钱财。 然而疏广回到家乡后,就把这些赏赐都分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乡亲们 ,既没有为自己购置田产,也没有将这些钱财留给后代子孙。 有人劝他应该给子孙留一些,不要都给了别人,但疏广却说:“这些 钱财是皇上和太子赐给我的,我要将它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至于子孙今 后的生活,他们是不能依靠我的,而要靠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如果 他们有出息,就不需要我留给他们钱财;如果他们将来没有出息,我留给 他们的钱财越多,就会害他们越深。你们说,我还需要把钱财给子孙吗? ” 疏广的一席话,说得在场的人无不点头称是。P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