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5.20
折扣购买: 盗火与革命(立人三部曲)
ISBN: 9787550278943
余世存,诗人、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湖北随州人,现居北京。做过中学教师、报社编辑、公务员、志愿者。曾任《战略与管理》执行主编,《科学时报》助理总编辑。主持过十年之久的“当代汉语贡献奖”。 已出版的主要作品:《非常道:1840-1999年的中国话语》《老子传》《人家世: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家世》《大时间:重新发现易经》《东方圣典》(主编)等。
曾国藩:圣王们的游戏 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处于一个过渡转型的时代是 幸运的。尽管集体的心态表示说,宁做太平犬,不做 乱世人;但确实,在混乱的自由中,人性的诸多可能 性得以实现。平时卑微、平庸的、犬马一样的生活在 此自由和风险中,激发出人性的光芒,命运也回报人 生壮丽优美的风景。一句话,平时不起眼的奴隶奴才 一旦有了施展的平台,都表现出了不起的才能和德性 。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回避乱世,而 是个人尤其乌合之众的集体都应该学会如何适应乱世 ;现代社会被称为选举社会,选举其实是乱世的一种 方式,资源的打乱重组、制度的保证和检验、风俗的 转移、人的充分社会化,都在乱世里得以完成,并进 入下一个其实也是短暂的选举前的平静期,这种良性 循环的乱世乱局,西人将其定义为创造性断裂或持续 不断地跃迁。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中国迄今为止的乱世几乎都 可说是恶性循环。在那些乱世中,唯一可以称道的是 出了一些历史人物,他们的作用无非是补天、糊弄( 李鸿章语)、维持、拷贝复制,很少进行制度创新、 提供思想资源,很少开拓出另一种天地。在这些乱世 中,最可惜或最可笑的就是曾国藩的成就了。 曾国藩(1811—1872)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 人物之一,他头上的光环无数。他是我国近现代化建 设的开拓者,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了我国第一艘轮船 ,第一所兵工学堂,他还组织人翻译印刷西方书籍, 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曾国藩也是思想政治工作或 意识形态灌输的先行者,他自称“鄙人乃训练之才, 非战阵之才”,他教导士兵“说法点顽石之头,苦口 滴杜鹃之血”。他以儒家精神练兵,使湘军成为一支 有主义思想的队伍,他的《爱民歌》启发了毛泽东写 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蒋介石也将他的《爱民歌 》印发给黄埔学生。曾国藩看到洪秀全崇拜天主教不 合中国国情,写了一篇《讨粤匪檄》,他在“讨贼檄 文”中骂洪秀全最激烈的一句话是:“举中国数千年 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 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 痛哭于九泉,凡读书识字者,又焉能袖手坐视,不思 一为之所也?”这在当时赢得了士绅阶层的支持,使 得跟太平军的无义之战多少有了合法外衣,也因此注 定了太平天国的失败结局。 我们中国自古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 说,有内圣外王的儒家标杆,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 星辰,曾国藩算是其中之一。“从政要学曾国藩,经 商要学胡雪岩”。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 为“官场楷模”。他升官最快,三十七岁即官至二品 ;做官有道,政声卓著,治民有言;保官最稳,历尽 宦海风波而安然无恙,荣宠不衰。他以汉人身份平定 太平天国,“打下金陵者可封郡王”,虽然满清朝廷 失言,但他的事功当是时已经王霸天下,动静间可以 兴邦丧邦。他“匡救时弊”、整肃政风、学习西方文 化,使得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曾一生致力结交 、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历史上 规模和作用最大的人才库,几乎聚集了当时社会的人 才精华。他一生推荐过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官至总督 巡抚者就有四十多人。他们既有李鸿章、左宗棠、郭 嵩焘、彭玉麟、李瀚章这样的政要高官,也有像俞樾 、李善兰、华蘅芳、徐寿等一流的学者和科学家。曾 国藩克己唯严,标榜道德,身体力行,获得了人们的 拥戴;不仅如此,曾是齐家的成功典范,他的孝悌有 目共睹,他的《家书》是传统家教的样板,官宦之家 ,大多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 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曾 昭抡等延绵至今的社会精英。 曾国藩在时人当中资质并不高,“属中等”,颇 为钝拙。但他志向远大、性格倔强、意志超强,正所 谓勤能补拙。从少年时起,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拔 于流俗”,天天写日记反省自己(P13-15) <p> 著名学者余世存二十余年历史人物写作全面呈现。“立人三部曲”包括《盗火与革命》《安身与立命》《世道与人心》,是余世存二十余年来近代人物写作的完整呈现,《非常道》之后重磅作品。<br/><br/> 近现代中国的纪传体叙述。书中传主百名,涉及人物数百位,跨越历史近两百年,组成了近现代中国的纪传体叙述。而本书可以说是细节丰富而立体的近代政治史。<br/><br/> 变革年代的人性启示录。我们至今生活在近代贤人开创的变革年代当中,重新梳理我们和他们之间的关系,能够为我们提供人格的坐标和导航。<br/><br/> 重新打捞和认识被误解、被忽视的人们。写作对象从清末民初以来的历史推手和弄潮儿,转向边缘的“怪力乱神”和被误解、被忽视的人们,带领读者以全新的角度认识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