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简中国史(大数据讲述中国大历史)](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31021/01/20231021010133331.jpg)
出版社: 中国法制
原售价: 39.9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至简中国史(大数据讲述中国大历史)
ISBN: 9787509377437
弘亿(王培霖,字弘亿) 山东人,历史学者、专栏作家、社会活动家。现居上海、苏州。年少读史,先后修学于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习经济史并兼及群学,又师从国学大师朱季海先生(章太炎关门弟子)及徐战前、魏嘉瓒等方家修习国故。其作从古今学林汲取思想资源,致力于为华夏文明开生面、为中国国运卜未来。
第一章重建中的中国上古史:中华文明起源 中华文明到底是怎么起源的? 几千年以来,人们依据历史书的记载和儒家典籍 的描述,天然地认为“三皇五帝”是我们的祖先,由 黄帝代代传到尧舜禹,继而是夏商周。这段叙事世系 完备、记载有序,人们对此并没有反思和怀疑过。 但这个观点在100年以前被打破了。 当时,质疑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文化运动”兴起 ,反映在史学领域,便是顾颉刚、胡适、钱玄同等人 为代表的“古史辨派(疑古派)”的出现。他们用西 方整理古代资料的办法,重新梳理了古文献和史书, 认为中国的古史传说是靠不住的。顾颉刚认为:“古 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发生的次序和排列的系统恰是一 个反背。”而这个论断,否定了整个“三皇五帝”时 代,也否定了古史记载的那个黄金时代。胡适声称“ 东周以上无信史”。顾颉刚甚至通过“考证”,推断 出大禹是一条虫子,而不是一个人。传统古史系统于 是崩溃,大一统观念也失去依托。 “此前,中国知识分子并没有重视中华文明的起 源问题。因为在中国传统的史学学术背景下,‘三皇 五帝’都是想当然的事,文明起源不是问题。然而新 文化运动的‘古史辨派’,却动摇了这个基本信念。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赵辉说。 我们到底从哪里来?中华民族会不会像世上万千 民族中的大多数,难以找到自己的起源?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黄洋说:“历史,是人类的 集体记忆。失落了源头,人类就陷入失忆。我们历来 自称炎黄子孙,可如果炎黄是否存在也还没有搞清楚 ,难道不尴尬吗?”所以,能否通过扎实的科学研究 ,在准确事实的基础上重建上古史的体系,成为百年 来史学界的一大重要课题。 1925年,著名学者王国维提出,考察古史要有文 献学和考古学二重证据法。要将地下的考古发现补正 文献史料,即以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相互印证,以此 辨析历史真伪。比如,如果上古史书记载了某件事, 而出土文物恰好也印证了这件事,那这部分记载一定 是可信的。 于是,在重建上古史与回答文明起源的问题上, 考古学给中国学术界带来一线希望。由此,中国学术 界才开始主动接纳这门源于西方的学问。以考古来印 证古史传说,进而重建可信的古史,是近一个世纪之 前中国第一代考古学家的基本心态。 1926年,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考古学家李济来 到山西临汾,考察晋南地区,并对西华阴村进行了发 掘。这是中国考古学家独立主持的第一项田野工作。 此后,中国大地上开始了大量的考古发掘。到了 21世纪,考古研究更加波澜壮阔,例如科技部2002年 立项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除了传统的历史、考古 等学科外,还集合了环境史学、物理、化学、地理、 计算机、动植物、医学、人类遗传学等几乎所有的自 然科学门类。 100年来,随着考古学不断取得重大突破,越来 越多的古史记载获得了印证。 中国夏商帝王世系,自“古史辨派”质疑以来, 只被看作传说,不为学术界所普遍接受(顾颉刚主张 要把这段历史当故事看)。然而20世纪上半叶以来, 由于甲骨文的发现和识别,史记中商代帝王的世系很 多都在甲骨文中得到了印证。王国维考证发现,《史 记·五帝本纪》中的帝喾确有其人a,《史记》记载 的商朝世系也是可信的。这样,被古史辨派一度推翻 的夏商世系传说,自此重新获得了可信的证据。 1928年,商朝首都遗址“殷墟”在河南安阳被发 掘出来。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 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殷墟的发掘,确证了 中国商王朝的存在,重新构建了中国古代早期历史的 框架,再次印证了《史记·殷本纪》等传统文献记载 的商代历史确为信史。 1959年,历史学家徐旭生根据上古史籍记载的指 引,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村葱葱麦田覆盖的地下,发掘 出一片城市遗址,此遗址距今3700年左右,考古学家 研究认定此时期是夏朝晚期、商朝初年。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