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页纸实现梦想

一页纸实现梦想
作者: [日]中川一朗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5.70
折扣购买: 一页纸实现梦想
ISBN: 9787569946062

作者简介

中川一朗: 思科公司执行董事、企业战略主管。 1985年从庆应大学法学专业毕业后,进入IBM日本公司,担任流通服务业务的业务员,对接超市、便利店、服装店等流通行业的各大企业,承接过多数大型项目,曾经是e-NET项目的业务领导,共同孕育出了日本业界首个便利店内ATM取款机。2001年起在IBM纽约本部工作两年后,于2003年开始担任IBM日本重点发展的软件业务的业务主管,又于2007年就任IBM日本理事一职。2010年成为惠普日本执行董事软件业务负责人,2012年成功让曾经低迷的软件业务业绩增长百倍以上,被评为年度最佳。同年升任常务董事。2014年成为思科日本法人、专务执行董事。主管企业战略业务部门,带领部门实现3年连续增长。 爱好马拉松与铁人三项,曾在2002年参加纽约城市马拉松、2016与2017年参加夏威夷檀香山铁人三项,体脂率常年保持在5%,堪称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内容简介

入职时的梦想 大概是33年前,我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进入了当时IT行业头部企业之一的德硕,踏入社会。 当时约有1000人与我同批进入公司。 就在那时,我定下了一个看起来非常异想天开的目标。 我要在45岁时当上董事。 虽然当时还是个新人,完全不了解公司架构,但初生牛犊不怕虎,我还制订了粗略的职业规划——从22岁到45岁整整23年时间的“计划”。 之后的20多年间,虽历经风风雨雨,但我从未忘却初心,一直把这份计划当作护身符一样随身携带,只是每年定期纠偏。虽然这看起来只是一个新晋社会人异想天开的大话,但我这二十多年来确实一直坚信自己一定可以让梦想成真,也一直努力为之奋斗。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虽比原计划晚了两年,但多亏了身边所有伙伴与亲朋的支持,也多亏老天眷顾,我于47岁时成功实现了这一梦想。 日月如梭,最初的年表记录已无从找寻,这里姑且给大家放一张20多年前,也就是我1997年更新后的年表照片。 1997年,我的工作逐渐开始上手,原来制订的“23年计划”也正好差不多进行到一半,1996年更是按照计划成功升职(课长),有了自己的下属。1997年可以说正是我意气风发,准备继续大展宏图的一年。 如上页图,PLAN(计划)列右边一列的表头写着ACT(行动),这一列用于记录实际进展。1997年后的ACT是我后期又补充上去的。想必大家通过对比这两列可以看出,1997年后进度并没能按照原计划顺利推进,升职部长与外派纽约的顺序与原计划相反,当上理事的时间也较原计划有所推迟。 虽然现实谈不上是一帆风顺,但心中有了信念,行动就有力量,我能感觉到我在一步步走近梦想,因此每天也都能积极投身于工作。 “写下梦想”能给予我们动力、信心与拼搏的激情。 也会带给我们幸运与意想不到的机会。 所得即所愿,有多大的梦想,幸运女神就会赐予多大的机会。 而当机会真正降临时,你是踌躇不前错失良机,还是勇往直前把握时机,区别只在于一点点准备以及勇气。 为什么我开始写下梦想 我想跟各位稍微聊聊我是如何养成“写下梦想”这一习惯的。 小时候,我是一个无法无天的熊孩子。听说当时我妈只要听到有小孩子号啕大哭,就会第一时间冲过去给人家赔礼道歉,期末家长会上我还会表演名人模仿秀,逗得大家哄堂大笑。总之,我可以说是一个精力旺盛且擅长活跃气氛的小孩。 同时,我也是一个患有哮喘病,身体羸弱的孩子。虽然爸爸是一名教师,但我的成绩只算得上马马虎虎,绝谈不上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子女”,这也导致我成长过程中一直隐隐有一些自卑。 为了考上东京都的高中,初中时我听从父亲建议,从老家千叶县赴东京读书,也就是所谓的跨学区上学。如果不能如愿考上理想高中,这些奔波将毫无意义,所以未来3年时间,我必须在新学校做到名列前茅。这也让我第一次感到压力山大。 某一天,妈妈突然递给我一页纸,让我在纸上写下“昭和五十二年(1977)四月考上××高中”。等我写好后,妈妈就把这张纸贴到了我的桌子上,然后离开了房间。 虽然那个瞬间我并没有受到什么触动,但凝视片刻后,我突然觉得似乎透过这张纸看到了自己未来3年间废寝忘食学习的画面,以及3年后成功考上高中欢呼雀跃的画面。 自那以后,无论是否情愿,我每天都会主动逼自己看一看这张纸。我的心态也从一开始的“我能考上多好”逐渐变为“我想考上这所学校”“我必须考上这所学校”,最终坚信“我一定能考上这所学校”。 就这样,像是自我暗示一样,我做好了心理准备,斗志昂扬地开启了3年学习生活。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3年后,我成功考上了心仪的高中。这次幸运的成功经历给了我信心,让我养成了“写下梦想”的习惯。 例如,有马拉松比赛的话就在纸上写下“跑出名次”,然后埋头训练;期末考试就写下“要冲进前三名”,然后每天反复勾勒纸上的笔迹,像是施法一般;高考就写下憧憬的重点大学名称,并将纸随身携带。 可千万别小看这个习惯,就是它让我得以一步步实现生活中的各种小目标,乃至人生梦想。 为什么只要写下来,就能让梦想成真呢?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后,怀着这一疑问,我对成功哲学产生了兴趣。 起初我认为这应该是一个神学问题,但当我读了戴尔·卡耐基的《如何赢得友谊及影响他人》、约瑟夫·墨菲的《潜意识的力量》、斯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等书籍后,结合大量的阅读与自身实际经历,我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或许可以找到更为科学的解答。 终于,当我读了拿破仑·希尔的《思考致富》后,我意识到自己终于找到了答案。 人类的潜意识会在无意识中帮助人类处理大量信息,但只有受心理及思维影响,也就是说当人类有强烈 的意向或想法时,这些被重点关注的信息才会浮出潜意识,刺激大脑,从而让我们做出实际行动。所以,正是“写下梦想”这个动作让想法具体化,从而才由想法化为了实际行动。这让我意识到,我的亲身经历确实可以找到科学依据。 一个人平均每天脑中会闪过六万个念头,当中包含对人事物的情绪、对自我的反省,或者忽然的灵感,甚至是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对理想自我的期待。但这些念头如果没有经过组织,就会只是「一闪而过」,不会在生命里留下任何痕迹,更不用说有完成的可能了。 本书最独特的地方在于作者中川一朗二十二岁时跟大部分人一样,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年轻人,没有优渥的背景、惊人的天分,但是他却能靠着一个小习惯,完成年轻时的自己许下的愿望。是什么力量,让他能够从小职员成为知名外商的CEO? 答案竟然是在一张纸上写下来。 未来年表虽然看似是一张纸,但最重要的是它能让你跨出完成梦想的第一步,看见自己每一年的成长幅度。即使没有达成该年的原定目标,也能知道现在的自己究竟与想成为的那个自己还差距多远。与理想的距离再也不是模糊不清的大远景,而是在纸上清晰可见的特写。 本书与教导手账技巧的书籍不同的地方在于,作者在前半部一步步带领读者从寻找自己的价值观开始,然后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接着才进入未来年表的设计规划。后半部则是分享他工作三十年来的经验,非常适合刚出社会的年轻人,若是对于未来充满憧憬或迷惘、不知道如何实践心之所向,这本书将提供许多可以简单上手的实践方法,帮助你走在踏实的道路上。

书籍目录

一、为什么要写下梦想

入职时的梦想 003

为什么我开始写下梦想 008

关于梦想 012

为什么写下来就能让梦想成真 014

  1. 帮助理清思路 015
  2. 认识真正自我 016
  3. 将梦想具象化 018
  4. 潜意识的力量 019
  5. 改变行为模式 021

二、实现梦想的5个步骤

第1步:做好准备 028

第2步:认识自我 033

第3步:规划梦想 044

第4步:激发动力 063

第5步:重温目标 080

三、助你实现梦想的几个习惯

写日记 089

用好备忘录 092

每天保证半小时 095

走出舒适区 097

活在当下 100

先改变自己 103

相信自己是幸运的 106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109

精心穿搭,取悦自己 112

四、为了实现梦想而坚持的几件事

10倍努力,2倍产出 119

宁做凤尾,不做鸡头 121

*大的竞争对手是自己 123

把所有人当作客户 125

比“拼命”更拼 127

超出预期,出乎意料 130

不放弃就不会失败 132

对待工作不敷衍 134

成为国际化人才 137

从运动中学习 141

榜样的力量 144

语 150

主要参考文献 154

试读内容

CHAPTER1 为什么要写下梦想

入职时的梦想

大概是33年前,我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进入了当时IT行业头部企业之一的德硕,踏入社会。

当时约有1000人与我同批进入公司。

就在那时,我定下了一个看起来非常异想天开的目标。

我要在45岁时当上董事。

虽然当时还是个新人,完全不了解公司架构,但初生牛犊不怕虎,我还制订了粗略的职业规划——从22岁到45岁整整23年时间的“计划”。

之后的20多年间,虽历经风风雨雨,但我从未忘却初心,一直把这份计划当作护身符一样随身携带,只是每年定期纠偏。虽然这看起来只是一个新晋社会人异想天开的大话,但我这二十多年来确实一直坚信自己一定可以让梦想成真,也一直努力为之奋斗。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虽比原计划晚了两年,但多亏了身边所有伙伴与亲朋的支持,也多亏老天眷顾,我于47岁时成功实现了这一梦想。

日月如梭,*初的年表记录已无从找寻,这里姑且给大家放一张20多年前,也就是我1997年更新后的年表照片。

1997年,我的工作逐渐开始上手,原来制订的“23年计划”也正好差不多进行到一半,1996年更是按照计划成功升职(课长),有了自己的下属。1997年可以说正是我意气风发,准备继续大展宏图的一年。

如上页图,PLAN(计划)列右边一列的表头写着ACT(行动),这一列用于记录实际进展。1997年后的ACT是我后期又补充上去的。想必大家通过对比这两列可以看出,1997年后进度并没能按照原计划顺利推进,升职部长与外派纽约的顺序与原计划相反,当上理事的时间也较原计划有所推迟。

虽然现实谈不上是一帆风顺,但心中有了信念,行动就有力量,我能感觉到我在一步步走近梦想,因此每天也都能积极投身于工作。

“写下梦想”能给予我们动力、信心与拼搏的激情。

也会带给我们幸运与意想不到的机会。

所得即所愿,有多大的梦想,幸运女神就会赐予多大的机会。

而当机会真正降临时,你是踌躇不前错失良机,还是勇往直前把握时机,区别只在于一点点准备以及勇气。

为什么我开始写下梦想

我想跟各位稍微聊聊我是如何养成“写下梦想”这一习惯的。

小时候,我是一个无法无天的熊孩子。听说当时我妈只要听到有小孩子号啕大哭,就会时间冲过去给人家赔礼道歉,期末家长会上我还会表演名人模仿秀,逗得大家哄堂大笑。总之,我可以说是一个精力旺盛且擅长活跃气氛的小孩。

同时,我也是一个患有哮喘病,身体羸弱的孩子。虽然爸爸是一名教师,但我的成绩只算得上马马虎虎,绝谈不上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子女”,这也导致我成长过程中一直隐隐有一些自卑。

为了考上东京都的高中,初中时我听从父亲建议,从老家千叶县赴东京读书,也就是所谓的跨学区上学。如果不能如愿考上理想高中,这些奔波将毫无意义,所以未来3年时间,我必须在新学校做到名列前茅。这也让我次感到压力山大。

某一天,妈妈突然递给我一页纸,让我在纸上写下“昭和五十二年(1977)四月考上××高中”。等我写好后,妈妈就把这张纸贴到了我的桌子上,然后离开了房间。

虽然那个瞬间我并没有受到什么触动,但凝视片刻后,我突然觉得似乎透过这张纸看到了自己未来3年间废寝忘食学习的画面,以及3年后成功考上高中欢呼雀跃的画面。

自那以后,无论是否情愿,我每天都会主动逼自己看一看这张纸。我的心态也从一开始的“我能考上多好”逐渐变为“我想考上这所学校”“我必须考上这所学校”,*终坚信“我一定能考上这所学校”。

就这样,像是自我暗示一样,我做好了心理准备,斗志昂扬地开启了3年学习生活。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3年后,我成功考上了心仪的高中。这次幸运的成功经历给了我信心,让我养成了“写下梦想”的习惯。

例如,有马拉松比赛的话就在纸上写下“跑出名次”,然后埋头训练;期末考试就写下“要冲进前三名”,然后每天反复勾勒纸上的笔迹,像是施法一般;高考就写下憧憬的重点大学名称,并将纸随身携带。

可千万别小看这个习惯,就是它让我得以一步步实现生活中的各种小目标,乃至人生梦想。

为什么只要写下来,就能让梦想成真呢?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后,怀着这一疑问,我对成功哲学产生了兴趣。

起初我认为这应该是一个神学问题,但当我读了戴尔·卡耐基的《如何赢得友谊及影响他人》、约瑟夫·墨菲的《潜意识的力量》、斯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等书籍后,结合大量的阅读与自身实际经历,我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或许可以找到更为科学的解答。

终于,当我读了拿破仑·希尔的《思考致富》后,我意识到自己终于找到了答案。

人类的潜意识会在无意识中帮助人类处理大量信息,但只有受心理及思维影响,也就是说当人类有强烈

的意向或想法时,这些被重点关注的信息才会浮出潜意识,刺激大脑,从而让我们做出实际行动。所以,正是“写下梦想”这个动作让想法具体化,从而才由想法化为了实际行动。这让我意识到,我的亲身经历确实可以找到科学依据。

关于梦想

梦想到底是什么呢?

大家可以试着采访一下周围的人:“你的梦想是什么?”或许你会惊奇地发现:50%以上的人都会一脸茫然地跟你大眼瞪小眼,只有极少数人可以当场做出明确回答。

当然,部分人可能是因为羞于向他人谈及自己的梦想,但其实真的有很多人答不出具体的梦想。

有些人可能是从没有明确展望过未来,有些人可能只是随着年华逝去,梦想逐渐被日复一日的生活琐事消

磨殆尽了。但我们何其有幸生而为人,这样未免有些令人惋惜。

试想假如我练习铁人三项a时,不设定任何目标只是一味挥洒汗水,毫无计划、不把控节奏,也不分配体力,不觉得这样会非常乏味无趣吗?因为人不可能毫无目的地游泳或奔跑。没有梦想与目标的人生不就像是没有终点线的马拉松或铁人三项一样吗?

正视自己的希望与梦想,直面梦想勇于挑战,才是充实人生,让生命的每一天都变得闪闪发光、变得令人心潮澎湃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梦想与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轻易实现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虽然常言道“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但若没有日常的积累与准备,运气也不会无缘无故青睐任何人。

人生若按80年来算,换成天数,还不到30000天,是不是意外地发现原来也没多少天?

只有一次的人生,任何一天都不应该被虚度荒废。

我衷心希望各位读者接下来能与我一同启程,去探索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为什么写下来就能让梦想成真

能够实现梦想的人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呢?其实除了少数天才,任何人所拥有的能力和机会都相差无几。

接下来,就让我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从5个方面来为大家讲讲“写下梦想”到底为什么能够助力梦想成真。

相信阅读下文,能帮助大家理解“写下梦想”到底会给人的行为、事情的结果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以及为什么可以大幅度提升梦想成真的可能性。

长江后浪推前浪,如果平庸的我可以做到,那么相信各位读者也一定可以做到。

  1. 帮助理清思路

想要实现梦想,重要的是聆听自己的心声,而不是他人的言辞。

当你将自己的想法梳理为文字时,往往才会意识到原来自己以往自以为清晰的梦想其实是模糊不清的。

“书写”即为思考,将想法诉诸文字写于纸上的瞬间,梦想就跃然于纸上,呈现于我们眼前了。从而我们也可以对之进行分析解读。

“书写”同时也是一种记录。人的想法会随着时间改变,但记录不会,它可以让你随时追溯每一年的心路历程,也可以让你随时找回初心。有书写习惯的我对此深有体会。

“书写”能帮助我们梳理自己真正的想法,从而帮助我们正确认知自我。

而且“书写”还可以帮助我们在迷茫时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

举个例子,当你想买车,又在选中的两辆车间纠结时,就可以找张纸写下车辆外形、价格、品牌、油耗、

安全性能、驾驶性能、销售人员及企业等评判指标,并按10分满分制来分别给两辆车打分。这样一来,你就可以用数字这个非常客观的衡量依据来帮助你了解自己对两辆车的倾向了。

我常常建议有烦恼的人可以试着做做因数分解。怎么做因数分解呢?就是借助“书写”来解决问题。如果不找出真正令自己烦恼的原因,只会导致烦恼逐渐升级。我认为可以在纸上列举出自己烦恼的原因,也就是尝试找出烦恼的因数。写出来后很可能会发现其实真正令人烦恼的事情屈指可数,而且这些也都称不上什么大事情,如此一来,莫名其妙的担忧自然也就随之烟消云散。“书写”能够卓有成效地帮助我们理清思路,从而找到客观具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1. 认识真正的自我

我们每天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办公室是经理、在家里是丈夫或父亲、在父母面前是孩子。我们兢兢业

业地扮演着这些角色,试图做一个好的上司、丈夫或父亲,但很少有机会脱离这些角色,回归自身,发现真正的自我。

因此,身边有能够坦诚清晰地指出我们优缺点的良师诤友,对我们自身成长来说是非常有益的。我经常会主动了解上司或下属对我的评价,而每次都会发现我的自我评价其实存在很严重的认知偏差。

原来我并不了解自己。自以为温和可亲,其实别人觉得我严厉强势;自以为遇事果决,其实别人认为我在

关键时刻优柔寡断……一字一句皆发人深省,让我受益匪浅。

同样,“书写”这个自我对话的过程,也是帮助我们客观认知自我的途径之一。

甚至可以说,“书写”是能够帮助我们重新审视自我,了解内心真实想法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重新审视自己或许会让我们意识到,原来一直以来的梦想和目标仅仅是受周围人看法影响而产生的欲望,或者干脆是家人的愿望,并不是自己的真实想法。

不是自己发自内心渴望实现的梦想,即使按我说的写在纸上,也不会太管用。

所以,“书写”是实现梦想不可或缺的、认识真正自我的方式。

  1. 将梦想具象化

有些梦想之所以会无疾而终,或许是因为过于模糊不清。一个模棱两可的梦想,如同雾里看花,又何谈实

现呢?

要想让梦想成真,就需要先明确梦想到底是什么。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不能仅仅停留在“想成为有钱人”或“想保持身体健康”这种模糊的梦想上,而是要设定更为明确的目标,例如,“10年后存到1亿日元”或是

“长命百岁”。

用文字来描绘梦想的话,大家是不是就能意识到自己的梦想有多么抽象了?不仅难以找到具体的指标去表述,甚至可能根本就不成形。

例如,假设梦想是“想成为有钱人”,那么到底怎么成为有钱人呢?是亲手赚得盆满钵满,还是中彩票发一笔意外之财呢?这两种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同一个梦想,对于不同的人内涵可能各不相同。那些梦想非常明确的人,知道自己要于何时、何地达成什么样的目标,以及为什么要达成这个目标。但大部分人的梦想往往是非常抽象的,就像航海时没有航海图一样,他们连该往哪个方向前进都一头雾水。

运动中有表象训练b这一说法。通过将正确动作的暗示深深植入人的大脑内,来帮助人做出正确的动作。这种训练要求人的大脑必须想象出足够具体鲜明的情景,感受身体,记住每个瞬间的感觉。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梦想,借助文字将抽象的梦想具象化,让梦想具体到甚至可以让人联想到梦想成真时的情景、心情,是非常有助于我们实现梦想的。

将梦想尽量明确地用文字表述出来,能给我们的行动及思维带来巨大的影响。

  1. 激发潜意识的力量

树立目标其实是我们给自己许下承诺,一定要达成某个目标。但这个承诺是否能够履行,取决于我们是否勤勤恳恳地努力,以及有没有孜孜不倦的韧劲。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而且谁敢保证仅凭借意志就能实现梦想呢?因此,我建议大家可以写下梦想,借此激发潜能、引导自己下意识朝着目标前进,而不是仅凭借着努力或意志。

那么,如何才能将梦想植入我们的潜意识呢?据说,需要通过反复想象来加深印象。我的个人经验是不能凭空想象,看着写下来的文字才能够想象出更为鲜明逼真的情景,从而更为有效地将梦想植入潜意识中。每天反复审视写在纸上的梦想其实就是一种自我暗示,而梦想会在这种暗示下越来越像是真的。

因为工作原因,我经常需要在客户面前演讲或介绍产品。讲述内容及事前练习等模块的重要性无须再强调。我个人还会提前几天开始想象自己站在演讲台上胸有成竹、沉着冷静、侃侃而谈的画面。通过反复想象加强暗示,往往不仅紧张的心情随之烟消云散,自信也会油然而生,让我坚信自己到时一定可以做好。

有了自信后,上场时自然也就能做到游刃有余了。这其实也是利用潜意识作用来做表象训练。

潜意识的力量其实就是蕴藏于我们每一个人体内的无限可能性。其实,我们平时根本没有发挥出真正的、全部的实力,而能够决定我们能力上限的只有我们自己。换言之,我们可以通过潜意识暗示来挖掘自身无限的可能性。

5.改变行为模式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果必有因。

在十字路口左转还是右转,现在打电话还是明天再打电话,每一个选择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因此,即使

写下梦想并为之制订了缜密的计划,只要不行动起来就毫无意义。

“写下梦想”能够提升我们对梦想/目标的关注度,以及对相关信息的敏感度,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我们的具体行为。正如上文所述,形成潜意识后行动自然而然会发生变化。

或许大家听说过,如果想向某人看齐,就要先模仿他的一举一动,因为天长日久这些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我也听说过,如果想要提升生活水平,就不能太精打细算,要大方点买下豪车、名牌手表等高档品,如此一来,生活质量自然会逐渐提升。对此我深有同感,进入角色也是一种潜移默化改变我们行为方式的好方法。

强扭的瓜不甜。潜意识下的行为是顺其自然的,完全不需要强迫自己,因此行动时内心也能感受到由衷的闲适、愉悦。

日积月累,这些行为又会在不知不觉间成为我们的习惯,甚至塑造我们的性格、三观。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梦想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轻易实现,我们需要借助潜意识来不断潜移默化地改变行为,从而一步步实现梦想。

媒体评价

本书提供年轻人筑梦踏实的好方法,四十年前让我阅读本书的话,今天的成就百倍于现在。──孙易新(浩域企业管理顾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翻开笔记本,写下每日行程的笔触感,在如今的生活里,逐渐被数字工具取代,但纸笔的能量终究历久不衰,它帮助你设立目标后,有意识思考、厘清价值观,朝梦想规划出执行的路,这本书就像伙伴一样能从旁协助给予支持。──少女凯伦(个人品牌经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