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工人
原售价: 29.00
折扣价: 17.40
折扣购买: 丹心报国(郦波评说于谦)
ISBN: 9787500864004
郦波,**学者、百家讲坛主讲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汉语言文学博士后。先后担任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教师,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及《中国成语大会》文化嘉宾。
说话也是生产力 宣宗皇帝名叫朱瞻基,因为他特别喜欢斗蛐蛐、 斗蟋蟀,所以民间又称他是“促织天子”。 当然,明代有很多稀奇古怪的皇帝,比如后来的 明熹宗被称作“木匠皇帝”,就是因为他特别喜欢干 木匠活儿。皇帝也是人,有些业余爱好没什么关系, 这不能成为我们评判他是不是个好皇帝的标准,看他 是不是个好皇帝,关键还得看他治国的水平。 像明宣宗虽然被叫作“促织天子”,因为斗蛐蛐 ,也有过劳民伤财的事儿,但总的来说,他在明代的 历**还是一个难得一遇的好皇帝。 宣宗是明代的第五位皇帝,他是明成祖朱棣的孙 子,也是所有孙子里朱棣*喜欢的一个。这一点很关 键,这基本上决定了明王朝的历史在数十年内遭遇了 两次看上去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一个问题,也就是继承 人的问题。 当年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很喜欢自己的 孙子朱允炆,也就是后来的建文帝。但朱元璋同时又 很喜欢自己的四儿子,当时的燕王朱棣。而朱允炆的 父亲死得早,所以朱元璋也有改立朱棣为继承人的想 法。可当他有一次当着几个心腹大臣流露出这个意思 的时候,翰林学士刘三吾对他说: “立燕王,置秦、晋王于何地?且皇长孙四海归 心,皇上无忧矣。”(《明史·刘三吾传》) 也就是说你要改立老四,那老二、老三看着不眼 热啊,等你一撒手归了天,他们兄弟非打起来不可, 你这大明江山可就难保了。况且你那个皇长孙朱允炆 聪明伶俐,天下百姓早就认可了他,皇上不要把继承 人改来改去,只管按长子长孙继位的原则执行下去, 大明朝自然无忧。 听了这话,朱元璋才下定决心,把皇位传给了孙 子朱允炆,也就是后来的建文帝。 但有人不干了。 谁呢? 当然是也有希望做继承人的人,当时的燕王朱棣 。 在朱元璋死后,在建文帝登基之后,燕王朱棣兵 变,跟自己的侄子争起皇帝的宝座来了。双方打了四 年,史称“靖难之役”。*后,还是当叔叔的膀子粗 ,终于从侄子手里抢来了皇帝的宝座。于是,大明王 朝就有了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朱棣后来也面临一个继承人的问题,而且局面跟 当初他自己的经历极为相似。 朱棣按照立长为储的原则,应该立自己的大儿子 ,也就是宣宗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为皇位的继承人。 但朱棣*喜欢自己的二儿子汉王朱高煦。因为朱高煦 勇猛善战,在尚武这一点上朱棣觉得他跟自己很像。 而大儿子朱高炽文弱多病,朱棣不怎么喜欢他。 就在犹豫不决的时候,朱棣跟他爹朱元璋一样, 又找人帮自己拿起主意来了。这时候有一个比当年的 那位翰林学士刘三吾*厉害的人物出现了。 说他比刘三吾*厉害,是因为他不像刘三吾说的 废话那么多,他只用了三个字就摆平了这件麻烦事儿 。 这个比刘三吾厉害得多的人物就是大明王朝赫赫 有名的**才子解缙,而他面对着朱棣该立哪个儿子 为接班人的这个巨大的疑问,避而不答,只颇有感慨 地说了三个字:“好圣孙!” 这真是一字千金啊。朱棣问他应该立哪个儿子好 ,他却回答说皇上您有个好圣孙,那也就是说“风物 长宜放眼量”,你要往远里看,别看现在你觉着老大 不如老二,但老大家有个好孙子啊,这个孙子可是天 下人共认的明主,这事儿该立谁为继承人,那还不是 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嘛。 刚好,朱棣一直特别喜欢朱瞻基这个孙子,听了 解缙这话,立刻下了决心,立老大朱高炽做了皇位继 承人。后来朱棣死后,朱高炽继位,就是大明王朝的 第四任皇帝明仁宗。 可仁宗皇帝身体不好,在位仅仅十个月就驾崩了 。这一下,有人欢喜有人愁。欢喜的人当然跟当年发 动靖难之役的朱棣一样——年幼的侄儿接班登基,而 实力雄厚的叔叔眼见着就可以抢班夺权了。 于是汉王朱高煦企图让历史重演,他也想依葫芦 画瓢再唱一出“靖难之役”,于是他在山东起兵造反 。 但我们说,历史是会有惊人的相似,可历史*不 会简单地重复。当叔叔的已不是当年的那个叔叔,因 为朱高煦没有朱棣当年膀子粗、实力硬;而做侄儿的 也不再是当年的那个侄儿,因为朱瞻基比当年的建文 帝要膀子粗、实力硬,关键他还下得了狠心,不像当 年建文帝那样有妇人之仁。 刚刚登基的宣宗皇帝朱瞻基当机立断,御驾亲征 ,亲率大*征讨自己的叔叔汉王朱高煦,结果一战而 大获全胜,**把自己的叔叔给打趴下了。 P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