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天地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8.80
折扣购买: 中国建筑常识(精)/常识圆桌派
ISBN: 9787545543315
林徽因(1904~1955),原名徽音,福建闽县(今福州)人,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作家和诗人,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和梁思成是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开拓者,并在该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在文学方面,她才华出众,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多种形式,代表作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窘》《窗子以外》等。
西周到春秋·战国 周是注重农业生产而兴旺起来的小部落,对耕作的奴 隶比较仁慈。周文王的祖父太王的时代,被戎狄所迫,不 愿战争,率领一批人民迁到岐山下(陕西岐山县),许多 其他地方的人民来依附他,人口增多。太王在周原上筑城 郭家屋,让人居住,分给小块土地去开垦,和耕种者之间 建立了一种新的关系。从此就开始了封建制度的萌芽,也 成立了初具规模的小国。 在我国最古的文学作品《诗经》里有一篇关于周初建 筑的歌颂和描写,使我们知道,周初开始的新政治制度的 建筑和殷末遗址中迷信鬼神,残酷对待奴隶的建筑,内容 上是极不相同的。诗里先提到的是生活更美好,人民对这 次建造有很高的情绪,例如说周祖先过去都是穴居的,“ 未有家室”,而迁到岐下时便先量了田亩,划出区域,找 来管工程的“司空”和管理工役的“司徒”,带了木板、 绳子和版筑用的工具来建造房子。他们打着鼓,兴奋地筑 起许多堵用土夯筑的墙壁。接着又说先建了顶部舒屋如翼 的宗庙,“作庙翼翼”,然后又立起很高的“皋门”和整 齐的“应门”,然后筑集会用的“大社”的土台或广场。 虽然当时的具体形象我们不得而知,可注意的是这时建筑 已不是单纯解决实用的而是有代表政治制度思想内容的作 用的;并且在写这章诗的年代,已意识到人们对自己所创 造的建筑物的艺术形象所起的效果是感觉愉快而骄傲的。 周文王反对殷统治的残暴、贪财、侈奢、酗酒和嬉游 无度,荒废耕地。他自己所行的是裕民政策,他的制度建 立在首领奉行“代天保民”,后代称为行“仁政”的思想 上。事实上,这就是征收较有节制的租税,不强迫残暴的 劳役,让农家有些积蓄,发生力耕的兴趣,提高生产。关 于这种政治情况的时代的建筑物,一定还很简单朴实,如 《诗经》所载周文王著名的灵囿,囿中有灵台和灵沼。古 代的囿是保留着有飞禽走兽供君王游猎的树林区;内中的 台和沼,就是供狩猎时嘹望的建筑和养禽鸟的池沼。这种 供古代统治者以射猎集会、聚众游宴的台,或开始于更远 古利用天然的土丘而发展的,到了春秋战国,诸侯强盛的 时候,才成为和宫室同样重要的台榭建筑。再发展而成为 秦汉皇宫苑同中的一种主要建筑物,侈丽崇峻的台殿楼观 ,积渐成为中国建筑中“亭台楼阁”的传统。 《诗经》中有一篇以文王灵台为题材,描写人民为他 筑台时的踊跃情形以反映政治良好的气象的诗。足见封建 初期征用劳动力还有限,劳动人民和统治者在利益上,还 没有大的矛盾,对于大建筑物的兴建,人民是有一定的热 情和兴趣的。这正是周制度比商进步的证据。但是无可疑 问的,这时周的工艺还简陋,远不如代代有专门技术奴隶 进行制造奢侈器物的商和殷。殷统治下的氏族百工,分工 很细,有大量奴隶。周公灭殷时。分殷民六族给鲁,七族 给卫,内中就有九种专工。殷的铜器和刻玉,不但在技术 上达到高度发展,在艺术造型和纹样图案方面也到了精致 无比的程度。周占有了殷的百工后,文化艺术才飞跃地向 前发展了。 西周之初,曾建造过三次城,一次比一次规模大,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