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王干(精)/王干文集

说不尽的王干(精)/王干文集
作者: 编者:初清华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20
折扣购买: 说不尽的王干(精)/王干文集
ISBN: 978750639708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行走在中国生活的池面上 ——王干印象 郜元宝 想因王干而写点什么,或者为王干写点什么,真 是久矣夫非止一日了。1998年前后,苏州某文友最先 说,他要写文章赞扬王千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叫我也 写。之后北京、广州、南京及其他某地的某某都有此 议。这是个好主意,我竭力附和。不知怎么,文章后 来一篇也没见,我的这篇印象记也拖延至今才出笼。 弹指一挥间,十几年过去了,幸亏当初商量时王干不 在场,否则他可要引鲁迅遗嘱第六条,“别人应许给 你的事物,不可当真”,来感慨一番了。 王千成名早,差不多“新时期文学”发动后不久 就跃上文坛,那时我还在读书,是他的一名读者。后 来认识了,只觉得他太忙,所忙不为别的,总与文学 有关,至少也是以文学的名义。王朔曾说王干是“中 国文坛奔走相告派”,这在许多人听来是恶意调侃, 我倒觉得是对王干极高的赞许与感谢。文坛上像王千 这样为文学的每一个进步真诚地欢呼雀跃奔走相告者 曾经不少,但一以贯之,虽“失去轰动效应”犹不改 悔,王干之外,多乎哉,不多也。王干也失去了当初 那份兴奋劲,但看他近来评论、随笔和散文,因为不 像往昔那么容易激动,对文学反而有了一种低调的坚 定和痴迷。这是真热爱,用疾风劲草、冬寒后凋之类 的旧话形容,有点过于悲壮,但人的定性,由此也就 能看出几分来。 我爱读王千文章,也喜欢和他聊天谈文学,因为 信息多而快。奇怪,无论个别交流,集体讨论,还是 大会发言,浑身透着聪明的王干总显得木讷,甚至让 人感到随时有思维短路之虞。他激动,兴奋,投入, 话却不多,又说得慢,还挺费力。及至看到他与某次 聊天话题有关的文章,完全是另一副样子,天机骏利 ,洋洋洒洒。原来他聊天时并未完全委身于谈话本身 ,他的心魂仍留在阅读感受中出不来。或者说,他一 半人在七嘴八舌的聊天语境中,大半个人还沉浸在个 体隐秘、依然发热的文学体验里,左拉右扯,自然不 会言辞便捷。可说得愈多,人愈兴奋,说出来的难度 也愈高,非行之于文,不能释放其丰富的文学积蓄。 作为一个文学中人,王干的日常存在状态就是如 此。 影响王干语速的另一个原因是他肯倾听,尊重别 人的思想,浑然忘记大段阐述自己的主张,甘心用破 碎的言辞欢迎和追随别人的话语。比如,用“对、对 、对”来肯定别人的说法,巩固别人还不成熟的构思 ,鼓励别人充分发挥以免中途“卡壳”。甚至“对、 对、对”也不要,像孩子发现宝藏那样眼睛雪亮,以 手直指前方。这种身体语言是王千在与朋友谈文学时 经常使用的。他注重聊天质量,不想霸占话语权,所 以同他聊天特别轻松,过瘾,自己好像无形中也变得 聪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