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实战专家学做流程管理
作者简介
** **注册管理咨询师,西北大学MBA,在**多个核心期刊、重要期刊发表文章70余篇,具有丰富的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理论及实践经验,为多家企业提供过管理咨询服务。 周亚波,企业管理实战派知名学者、西安交通大学战略与决策研究所研究员、**注册管理咨询师、**注册管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师、MBA。十余年来,一直从事企业管理方面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高绩效组织驱动模型”、“项目制组织奖金分配矩阵”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与理论研究价值。常年担任多家企业的管理顾问,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
内容简介
1.1 流程管理思想的萌芽发展阶段 20世纪初,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派就开始 了对企业工作流程的理论探索,当时的研究主要局限 于底层作业效率的提高,提倡以科学明确的管理规程 替代过去的经验管理。例如,泰勒提出的“甘特图” 以作业图的形式描述了生产活动(流程)的计划安排问 题。福特在泰勒单工序过程活动研究的基础上,充分 考虑单一化大批量生产的特点,创建了**条大规模 生产流程(流水线作业模式),并对汽车制造流程进行 了有效的并行化协调优化。流水线生产方式使产品的 生产工序被分割成许多环节,工人间的分工也*为细 致,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大幅度提高,这些都极大促进 了生产工艺流程和产品的标准化,提高了运营效率。 泰勒等人的科学管理和福特“流水线”时代的流 程管理技术旨在解决企业内较低层次的车间*作控制 流程问题,主要方法包括:合理安排生产进度,优化 生产过程;减少产品类型,以较少数量的流程实施大 规模生产;通过零件标准化提高互换性,降低流程管 理的复杂度;通过流程的专业化分工,固化流程内专 业知识,如车间职能专业化、机器工具专业化、工人 作业专业化;采用简单反复的作业与工序,组合成较 大规模的企业内机械结构类型自动化流程。泰勒与福 特时代的管理标志着现代高效率工业的开始,这一时 代的探索为**的流程管理技术积累了不少有效的思 想与方法,如流程细分优化、并行协调、反馈控制等 思想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1.2流程管理思想的成长成熟阶段 实际上,基于流程的管理思想真正起源于质量管 理运动。20世纪40年代,贝尔实验室的质量专家首先 提出了“质量控制”的概念。该概念旨在对制造产品 的生产流程进行严格的分析和控制,其对象是单纯的 制造流程。后来,控制范围扩展到产品和服务流程。 20世纪70年代的全面质量管理(TQM)把流程改善的思 想运用到*广泛的企业管理中。TQM追求流程连续、 渐进的改善,以顾客为中心不断优化流程,使质量和 效益得以不断改善。多年来,TQM逐渐从其发源的制 造业扩展到其他领域,如医疗卫生组织、服务组织、 教育机构和*队组织等,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关于 TQM的发展应用,贡萨尔维斯这样总结道:大多数研 究都没能够真正抓住TQM的本质和核心,TQM本质上是 一个持续的、渐进的变革方案,它注重顾客需要,强 调团队参与,以促进所有的员工设法持续改进组织所 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工作过程和顾客反应时间等 。致力于流程的持续改进是TQM的核心所在。 与此同时,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也开始被引入管 理领域,使基于流程的管理思想得到发展。一些企业 开始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业务过程进行自动化改造 。例如,20世纪60年代,Sabre系统用数据实时*新 技术突破性地实施了对美国航空公司订票流程的自动 化改造。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跨部门信息共享, 如IBM采用多部门共享的公共制造信息系统,辅助其 计算机制造的组配流程,大大缩短了制造周期。随后 由于信息技术在这些应用中取得**绩效的示范作用 ,信息技术很快被引入*广范围的流程管理,数据处 理系统被提升为管理信息系统,并试图对各种业务流 程进行信息化改造。这一时代出现了一系列信息化流 程管理技术,如MRP、MRPⅡ等。到了20世纪80年代, 信息技术逐渐向全企业战略级流程支持能力发展,出 现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JIT、FMS、CAS/CAM等。信息 技术的发展,为流程的**改善提供了可能,产生了 “价值链”“为制造而设计”“并行工程”等方法。 这些方法的共性在于把关注的焦点由流程的某一职能 扩展到所有职能,用信息技术和组织调整来推动整个 流程的变化、追求流程业绩的巨大改善。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