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话
作者简介
黄蓓佳,1955年生于江苏如皋。197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84年成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副**、**处**。 主要儿童文学作品包括《我要做好孩子》《**我是升旗手》《我飞了》《漂来的狗儿》《亲亲我的妈妈》《遥远的风铃》《你是我的宝贝》《艾晚的水仙球》《小船,小船》《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芦花飘飞的时候》《中国童话》等。作品曾获全国**儿童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儿童文学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有多部作品被翻译为法文、德文、俄文、*文、韩文。
内容简介
**在睡梦中被一股热烘烘的气息弄醒了。他在 垫着破*席的地铺上翻了一个身,睁开眼睛,看见月 光从牛棚的漏顶上撒下来,洁净的地面上洒着一层霜 样的银白,屋角那一堆铡得整整齐齐的麦*反射出柔 和动人的光亮。他从小喂大的黑额头的黄牛站在他身 边,一条前腿轻轻拱着他的肩膀,毛茸茸的额顶在他 的脸颊上蹭来蹭去,蹭来蹭去,把一股股热烘烘的气 喷在他脸上。 **一骨碌从地铺上跳起来:“哎哟,黑额牛, 你是肚子饿了吗?你喊我添*的吗?” 黑额牛抬起头,“哞”的一声叫,湿漉漉的大眼 睛使劲地盯住他,像是有什么事情要告诉他一样。 **亲热地拍了拍它的脑袋:“你等着啊,我这 就给你搂些青*去啊。” **披上一件破夹袄,用稻*绳子把腰眼扎一扎 ,就走出牛棚,到后院里给牛搂*去。牛棚里虽然备 好了干麦*,可是在青*没有**枯萎的季节里,牛 郎总要想尽办法让黑额牛吃得新鲜可口些。 月光如水,寒气逼人,院子里黄泥夯出来的地面 上结着一层冷冷的白霜,**忍不住抱紧双肩,打了 一个冷战。已经是初冬季节了,有钱人家的孩子早已 经穿上棉袄棉鞋,帽子手套捂得严严实实了,**却 只有一件补丁摞补丁的夹袄,还短得遮不住屁股和手 腕。夜里他睡在四面漏风的牛棚里,身下垫一张冰凉 的*席,身上盖一张陈稻*的垫子。饶是这样,嫂子 还嫌他占用的稻*多了。嫂子说:“小孩子屁股后头 三把火,捂得太暖和了反倒要捂出毛病来。”可是对 她自己的儿子呢,秋风刚起,就已经里三层外三层捂 得像个棉花球。有妈的孩子和没妈的孩子,生活中真 是水火两重天啊。 好在**自小过惯了苦*子,皮肉结实,经得住 摔打折磨。谁叫他三岁就没了爹娘,又摊上一对心眼 狠毒的哥嫂呢?温顺的黑额牛生下地就跟着**,已 经成了他寸步不离的伙伴。每到寒冬腊月的天气里, 牛会懂事地卧在他身边睡,用自己的体温把**温暖 着,呵护着,让**一觉醒来的时候,会觉得这世上 有两个相亲相爱的生命偎依在一起,活着还有那么一 点牵挂和快乐。 **穿过天井往后院走,要经过正房哥嫂卧室的 窗下。此刻是月明星稀的三*天,房间的窗纸上还有 灯光,算盘珠子也劈里啪啦敲得脆响。秋收刚过,粮 食卖出去了,精明的哥嫂在算一年的收入账。不把这 笔账一分一毫地算清楚,他们会辗转反侧睡不着觉。 **跟这一切都没关系,哥嫂的*子哪怕过得流 油淌蜜,在他也不过是三顿白饭一领破*席。他本来 不想去听哥嫂凑在一块儿咬耳朵的话,可是哥嫂在叽 叽咕咕的对话中总是提到他的名字,他不能不听上两 耳朵。 先是嫂子乐滋滋地说:“照这样子做下去,不出 三四年,我们又能给儿子盖上三间大瓦房了。”
试读内容
《中国童话》:
牛郎在睡梦中被一股热烘烘的气息弄醒了。他在垫着破草席的地铺上翻了一个身,睁开眼睛,看见月光从牛棚的漏顶上撒下来,洁净的地面上洒着一层霜样的银白,屋角那一堆铡得整整齐齐的麦草反射出柔和动人的光亮。他从小喂大的黑额头的黄牛站在他身边,一条前腿轻轻拱着他的肩膀,毛茸茸的额顶在他的脸颊上蹭来蹭去,蹭来蹭去,把一股股热烘烘的气喷在他脸上。
牛郎一骨碌从地铺上跳起来:“哎哟,黑额牛,你是肚子饿了吗?你喊我添草的吗?”
黑额牛抬起头,“哞”的一声叫,湿漉漉的大眼睛使劲地盯住他,像是有什么事情要告诉他一样。
牛郎亲热地拍了拍它的脑袋:“你等着啊,我这就给你搂些青草去啊。”
牛郎披上一件破夹袄,用稻草绳子把腰眼扎一扎,就走出牛棚,到后院里给牛搂草去。牛棚里虽然备好了干麦草,可是在青草没有完全枯萎的季节里,牛郎总要想尽办法让黑额牛吃得新鲜可口些。
月光如水,寒气逼人,院子里黄泥夯出来的地面上结着一层冷冷的白霜,牛郎忍不住抱紧双肩,打了一个冷战。已经是初冬季节了,有钱人家的孩子早已经穿上棉袄棉鞋,帽子手套捂得严严实实了,牛郎却只有一件补丁摞补丁的夹袄,还短得遮不住屁股和手腕。夜里他睡在四面漏风的牛棚里,身下垫一张冰凉的草席,身上盖一张陈稻草的垫子。饶是这样,嫂子还嫌他占用的稻草多了。嫂子说:“小孩子屁股后头三把火,捂得太暖和了反倒要捂出毛病来。”可是对她自己的儿子呢,秋风刚起,就已经里三层外三层捂得像个棉花球。有妈的孩子和没妈的孩子,生活中真是水火两重天啊。
好在牛郎自小过惯了苦日子,皮肉结实,经得住摔打折磨。谁叫他三岁就没了爹娘,又摊上一对心眼狠毒的哥嫂呢?温顺的黑额牛生下地就跟着牛郎,已经成了他寸步不离的伙伴。每到寒冬腊月的天气里,牛会懂事地卧在他身边睡,用自己的体温把牛郎温暖着,呵护着,让牛郎一觉醒来的时候,会觉得这世上有两个相亲相爱的生命偎依在一起,活着还有那么一点牵挂和快乐。
牛郎穿过天井往后院走,要经过正房哥嫂卧室的窗下。此刻是月明星稀的三更天,房间的窗纸上还有灯光,算盘珠子也劈里啪啦敲得脆响。秋收刚过,粮食卖出去了,精明的哥嫂在算一年的收入账。不把这笔账一分一毫地算清楚,他们会辗转反侧睡不着觉。
牛郎跟这一切都没关系,哥嫂的日子哪怕过得流油淌蜜,在他也不过是三顿白饭一领破草席。他本来不想去听哥嫂凑在一块儿咬耳朵的话,可是哥嫂在叽叽咕咕的对话中总是提到他的名字,他不能不听上两耳朵。
先是嫂子乐滋滋地说:“照这样子做下去,不出三四年,我们又能给儿子盖上三间大瓦房了。”
然后,哥哥叭嗒叭嗒抽着烟袋,闷声闷气地答道:“可是牛郎眼见得长大成人了,要成家娶媳妇了,爹妈留下的家产是要有他一份的,给儿子盖房,不给牛郎盖房,左邻右舍会怎么说我们?怕是光唾沫星子就能把我们淹死。”
嫂子马上想出主意来:“好办啊!我们不等他长大成人,早早地跟他分家啊!随便给几样什么,把他分出去过,将来他成家娶媳妇就不关我们的事啦!”
哥哥想了想:“是个好主意。牛郎现在还小,分家的事情只能听我们的,到时候,房子、地一样都不给他,让他挑几样桌子板凳、钉耙锄头,打发了他拉倒。”
两夫妇在房间里说得高兴起来,叽叽咕咕地笑,脑袋的影子映在窗纸上,一点一点的,像两只不断啄米的鸡。
牛郎搂了一大抱青草回到牛棚里。他怕黑额牛吃太粗的草会扎了嘴,就搬来铡刀细细地把青草铡碎。草汁染绿了他的手,清新的草香味在牛棚里弥漫,熏得黑额牛连打了几个喷嚏。牛郎一边铡着草,一边想着哥哥嫂子的话,想到寒冬就要来临,可他很快就要被赶出门去,连这个可以遮风挡雨的牛棚都住不上,忍不住悲从心来,眼泪一滴滴地落在铡碎的草料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