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有故事(袁世凯后裔记忆拼图)

袁家有故事(袁世凯后裔记忆拼图)
作者: 张永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0.80
折扣购买: 袁家有故事(袁世凯后裔记忆拼图)
ISBN: 9787101107296

作者简介

张永久,湖北省作家协会委员。曾下乡插队,当过工人、统计员、编辑、执行主编等,出版著作十余部,曾获得湖北文学奖等奖项。近年来专注于历史题材写作,有多部作品问世。

内容简介

电子邮件从河南项城发来,文体并不特殊,是常 见的公文格式,然而对我来说,外表冷冰冰的官样文 字底下却潜藏了炽热的温度。附件里附了一组照片, 赶紧点开来看:隆重的祭祖民俗活动场面、气派的汉 白玉墓碑群落……那一张张清晰的照片,刹那间勾起 了我记忆中的斑驳碎片。 因为写作出版了《袁世凯家族》,这十来年里, 我与袁世凯后人有了丝丝缕缕的联系。前些年,袁家 人每年都要召集一次家族联谊会,地点有时候在项城 ,有时候在安阳,有时候在天津小站,我有幸受邀参 加。每年六月六日袁世凯忌日前后,我像一只候鸟从 南向北迁徙,去兑现一个承诺。 与袁家人打交道多了,我对于那个长时期以来蛰 伏在时间最幽暗的深处、看上去像在冬眠、实则在忍 受巨大恐惧与耻辱的大家族群落,多少有了些了解。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我们阅读本国历史,对本 国历史应有一种温情与敬意。但是在国家机器这双巨 手的操控下,要保持温情与敬意并不是那么容易。二 十世纪的风暴吹得中国满目疮痍,袁家人—很早就被 定为“罪人”、额角烙下了“红字”的那些幽魂,又 是怎样历经一场场浩劫走过来的? 曾经,因为袁世凯,这个家族被送上时代大潮之 顶峰,连袁世凯老家的项城人也跟着沾光。有民谣云 :“会说项城话,戴花挂刀骑洋马。”虽说民谣有夸 张成分,袁世凯铁腕当国,并没有徇私情提拔几个项 城老乡,但是项城人当年在皇城根下的风光体面仍是 有口皆碑的。 曾经,还是因为袁世凯,这个家族又被埋入谷底 。民国史上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在历史书上只是概 念和符号,而在他们的私人记忆库里却是一个个活人 。历史上某时某刻的雪泥鸿爪,在他们的讲述中存活 下来,像一只只蝴蝶标本,逝去了,却依然残存美丽 ;又像一块块浮雕,凝固成永恒的瞬间,生动得触手 可及。听他们讲昔日那些人和事,仿佛跟随但丁穿过 血火来到炼狱山,到处是灵魂在风中飘荡,到处是血 沙、火雨、冰雹的拷打。 1916年6月6日,早晨六点钟,袁世凯因患尿毒症 不治而病逝。那是袁家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时刻。从 那个时刻起,袁家开始跌落,旋转着陷入黑色泥淖。 据袁世凯三女儿袁静雪(原名袁叔桢)回忆:父亲刚 死,娘(于氏夫人)在厅堂里大放悲声,二哥袁克文 带领兄弟姐妹们在娘面前跪成一排,请求娘“赐”大 家死。忽然一个丫头飞跑过来报信,三姨太太吞金自 杀了!厅堂里遍地狼藉,惊恐不安的气氛笼罩着袁府 ,诡异得能让人窒息。傍晚时分,又传来一个惊人的 消息,说段祺瑞要带兵来包围总统府,杀死袁家人, 大家一听更是惊慌。虽然事后证实那是个假消息,段 祺瑞并非无情无义之人,但是袁世凯一死,栋梁轰然 垮塌,袁府和袁家后裔像是从悬崖上滚落的一块石头 ,无休止地往下掉,往下掉…… 滚落而下的过程周而复始——后来又演变成西西 弗斯的那块巨石,必须不停地往山上推,又眼睁睁看 着巨石从山顶滚落下来。在历史一轮又一轮的暴力中 ,袁家那些生命就在这项无效又无望的劳作中慢慢地 消耗殆尽。虽然他们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和奋斗,没 有停止过个人伦理的向善选择。 从1916年6月6日的那个早晨起,厄运之槌就一直 跟随着袁家人,像是摆脱不掉的阴影;又像是一根刺 ,狠狠地扎进肉里,越扎越深,最后刺与肉竟长在一 起。 P2-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