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二战东线德国仆从国空战史)/指文战史系列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引子:斯洛伐克——历史与政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举行的巴黎和会的重要成果, 是催生了一系列新生的国家,于1918年10月成立的捷克斯 洛伐克便是其中之一。这个像是突然在中欧硬生生冒出来 的新国家,被夹在北边的波兰和南边的奥地利、匈牙利之 间,有人对她做过这样形象的比拟:“看起来像只蝌蚪, 头在西面,尾部向东逐渐变细。” 构成这个国家主体的两大部分,捷克和斯洛伐克,处 于一种亦分亦合的状态。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讲同一种语 言,却有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直到国家在一战结束后统 一前,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都是彼此分离的主体,虽然都 处在奥匈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下,捷克划在奥地利的 版图部分,斯洛伐克则划在匈牙利的版图部分。 相对来说,捷克到公元17世纪之前都保持着独立王国 的地位,在欧洲历史上也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她那由波 希米亚(Bohemia)、摩拉维亚(Moravia)、西里西亚 (Silesia)所构成的波希米亚王国领地乃是奥匈帝国版 图中最富庶和工业化的一块。相比之下,斯洛伐克的历史 长时期处在匈牙利人的暗影之下,而其经济主体亦由比较 落后的农耕成分组成。 捷克斯洛伐克成立时,有许多关系都没有理顺。对 外,她和匈牙利的国界确定存在诸多争议,也埋下了日后 冲突的隐患;对内,各民族间的关系始终是难以调和的矛 盾体。成立之初,因为允许各民族保留自己的学校、自己 的宗教自由、自己的代表权,捷克斯洛伐克曾被外国观察 家封为“中欧的瑞士”。 实际情景远没有这样美妙。上世纪20年代,捷克斯洛 伐克约有1400万常住人口。占到人口一半的捷克人自认为 他们在向落后地区传播文明和进步,他们掌握着国家的主 要权力,首都也选在了布拉格――传统上就是捷克人的中 心城市。人数仅次于捷克人的斯洛伐克人对此满怀怨恨。 捷克人曾承诺给予斯洛伐克自治权,但后来食言,原因是 “没有足够有教养的斯洛伐克人来管理他们的政府”。于 是并不奇怪的,斯洛伐克人对布拉格政府的态度是:“我 们一点也不感谢你们。” 捷克斯洛伐克在外交上倾向于法国,在执政者看来, 这是本国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最重要的境外保证。然而, 当刚刚吞并了奥地利的德国开始觊觎捷克斯洛伐克时,法 国人和英国人一样都感到无能为力。结果就是1938年9月 臭名昭着的慕尼黑会议,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被割给 了德国,她剩下的领土则由英、法、德、意共同“保证” 不再受到侵犯。 失去的不只是苏台德区。慕尼黑会议后,波兰从北部 获得了原属斯洛伐克的小块边境领土,匈牙利在1938年11 月对斯洛伐克南部和鲁斯尼亚(Ruthenia)地区下手,结 果捷克斯洛伐克在短短几个月里失去了30%的领土和34%的 人口,工业和农业基础均受重创,国防形势也急剧恶化。 下一出“戏”在1939年3月上演,而这成了捷克斯洛 伐克的谢幕演出。德军全面占领捷克的剩余领土,万字旗 在古城布拉格升起,随后宣布成立了所谓的波希米亚和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