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管理体系实践与探索

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管理体系实践与探索
作者: 河南能源集团
出版社: 企业管理
原售价: 96.00
折扣价: 59.60
折扣购买: 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管理体系实践与探索
ISBN: 9787516428603

作者简介

河南能源集团 河南能源集团是经河南省委、省政府批准组建的大型能源集团,产业涉及能源、化工新材料、现代物贸、金融服务、智能制造等,主要分布在河南14个省辖市,以及新疆、贵州、内蒙古、陕西、青海等省(区)及澳大利亚。拥有煤炭资源储量318亿吨,化工产品产能近1000万吨。控股大有能源、九天化工2家上市公司和濮阳绿宇新材料1家新三板挂牌公司。位居2020年世界企业500强第486位,2021年中国企业500强第139位、中国煤炭企业50强第10位、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第20位。 河南能源集团整合国资系统、煤炭行业和高校院所的顶级资源,对河南能源“四个第一”理念内涵、作用、意义进行深度挖掘,对“四位一体”管理体系在推动改革重生过程中的实践与探索进行总结,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围绕落实“四位一体”管理体系提出切实有效的举措,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内容简介

第二章 河南能源现状分析 第四节 河南能源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总结 一、 转型升级基础薄弱 煤炭和化工等传统产业大多处于产业链低端, 整体盈利能力偏低, 新兴战略产业培育不够,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缓慢, 企业大而不强、 大而不优的问题长期存在。 二、 安全生产仍面临严峻挑战煤矿、 化工作为河南能源的主要产业, 安全风险大、 管控难度大, 实 现安全生产任务十分艰巨。 从根本上杜绝生产安全事故还存在不确定性,“十三五” 时期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5 起, 死亡 23 人, 事故起数和人数较“十二五” 时期都有所下降, 但离实现安全生产 “零事故” 奋斗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 煤矿重大灾害威胁依然严重, 河南能源现有正常生产矿井 55处, 其中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37 处, 冲击地压矿井 3 处, 水害复杂及极复杂矿井共 13 处, 灾害严重矿井占比较大, 随着矿井服务年限的增加, 开采深度不断延伸, 地质条件日趋复杂, 瓦斯、 水等灾害逐渐加重。化工企业安全风险日趋增大, “ 十三五” 时期全国化工行业生产安全事故频发, 暴露出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 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管仍需进一步加强。 影响安全生产的不利因素增多, 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等多种因素影响, 以及安全投入、 债务化解、 稳定风险等各种矛盾交织叠加, 企业生产经营形势严峻, 职工队伍不稳定, 技术人员流失, 给安全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三、 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不容忽视 首先, 企业债务风险较大。 河南能源带息负债规模大, 资产负债率偏高, 负债结构不合理, 债券、 融资租赁等比例过高, 成为制约企业改革发展的巨大包袱。 债务违约事件造成河南能源融资全面停滞, 偿还到期债务困难重重。 其次, 其他各类风险有所上升。 债务违约引发的安全风险、 涉法涉诉风险、 信访稳定风险交织叠加, 一旦处置不当就可能引发全局性、 系统性风险。 特别是职工薪酬长期拖欠, 造成部分职工生活困难, 人才流失严重, 职工队伍稳定面临巨大压力。 四、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创新平台作用发挥不够, 科研人才占职工总人数比重不足 2%, 科技创新、 管理 创 新 能 力 总 体 偏 弱, 创 新 投 入 占 营 业 收 入 比 重 在 2019 年 和2020 年均不足 1%, 2021 年虽有小幅回升, 但也仅有 2%, 与先进企业差距明显。 同时成果转化效果不佳, 对提升企业核心支撑作用不够明显。 五、 节能减排压力逐渐增加 2030 年实现碳达峰, 2060 年实现碳中和, 是党中央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 着眼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以前瞻思维、 宽广视野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 十四五” 时期, 对全国来说是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 对企业来说也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窗口期。 从国际看,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开启新征程, 欧盟、 日本等 120 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目标, 世界主要经济体争相推动经济绿色复苏, 产业绿色转型已成为重要投资领域。 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低碳化转型推进,新能源技术水平和经济性大幅提升, 主要发达国家积极谋划率先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能源低碳转型推动全球能源格局重塑和供需版图深度调整, 正在进入可再生能源主导的全新能源体系和发展模式。 从全国看, 我国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相比西方国家时间更紧、 任务更重、 力度更大, 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其中能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关键。 当前, 我国能源低碳转型进入爬坡过坎的攻坚期,碳排放达峰和低碳化已成为能源发展的硬约束, 能源结构和系统形态将面临巨大变革, 化石能源消费增长空间受限, 新能源大规模发展亟须能源系统加快适应和调整, 绿色能源生产消费新模式亟待形成, 绿色低碳战略性、 前沿性技术亟待加速突破。 从河南省看, 能源行业碳排放占 50% 以上, 面临优化结构、 保障供应、 强化治理等多重目标统筹平衡的考验。 一是能源低碳转型压力较大。省内产业结构偏重、 能源结构偏煤问题较为突出, 煤炭消费占比高出全国水平约 10 个百分点。 国家要求河南省煤炭消费减量 10% 左右, 压减煤炭消费、 降低碳排放需要供给侧、 需求侧协同发力, 共同克服用能成本上升、 产业结构调整等困难。 二是能源安全保障风险持续增大。 河南省能源资源以煤为主, 油气、 水、 风、 太阳能等赋存相对偏少, 预计 “ 十四五”期间 60%左右的能源需从省外引入, 供应保障不确定因素增多, 应对极端天气、 重大疫情等突发事件, 以及区域性、 时段性紧张局面的保供能力亟须强化。 三是能源科技支撑能力薄弱。 河南省能源技术、 装备创新能力不强, 灵活高效燃煤发电和现代煤化工等技术研究亟须突破, 新型储能、 氢能开发利用、 CCUS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等前沿技术和相关产业亟待发展, “源网荷储” 一体化、 多能互补等新模式、 新业态对新技术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四是市场决定性作用发挥仍需强化。 以绿色能源为导向的价格和交易机制尚不完善, 市场主体参与能源领域的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 迫切需要构建与碳达峰、 碳中和要求相适应的现代能源体系。 在面临多重挑战的同时, 企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是国家政策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出台 “ 双碳” 指导意见和行动方案, 明确了总体要求、 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 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 做好上下对接, 用足用好政策红利, 将有利于企业实现转型发展。二是战略转型机遇。 “ 十四五” 时期, 是调整用能结构、 构建绿色生产方式的关键期。 积极抢占新一轮绿色产业革命和低碳技术革命的制高点, 对于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三是投融资机遇。 据有关部门预计, 我国要实现 “双碳” 目标, 需新增投资 130 多万亿元。 对企业来说, 抓住减碳降碳项目将获得更大资金支持, 绿证、 绿电、 碳排放权交易将更加活跃, 绿色金融产品也将更为丰富, 为企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融资渠道。 本选题剖析河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在内外部压力的背景下如何进行全局性改革,转型重生,并取得阶段性成果。该公司的实践成果对我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