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发现欧洲(意大利何以成为意大利)

重新发现欧洲(意大利何以成为意大利)
作者: (英)杰里米·布莱克|责编:伍绍东|译者:高银
出版社: 天津人民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4.30
折扣购买: 重新发现欧洲(意大利何以成为意大利)
ISBN: 9787201163338

作者简介

杰里米·布莱克(Jeremy Black),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历史学教授,军事与外交史专家,曾在西点军校、德克萨斯基督教大学和斯蒂尔曼学院担任客座教授。他是剑桥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后硕士毕业于牛津大学。布莱克是2018年英国外交政策研究所的邓普顿研究员,曾于2008年获得美国军事史学会颁发的“塞缪尔·艾略特·莫里森奖”。他曾出版100多本历史著作。

内容简介

第六章 旧秩序下的意大利 统治的本质,尤其是统治者们的本质,没能给英国旅行者们留下深刻印象。理查德·科里德将1694—1727年的帕尔马公爵弗朗切斯科描绘成严酷之人:“公爵是大地主,所有臣民都是奴隶。他们对公爵言听计从。”对曼图亚公爵,科里德描述如下: 费迪南多·卡洛·贡扎加二世(1665—1707年);其貌不扬,就像个英国农民。每天自己驾着一辆小篷车周游城镇,车上带着四把手枪,随行的只有一名男仆;他约有50岁,却是个浪荡子,至少养了80名情妇,而且保证她们生活舒适;这些情妇为他表演歌剧,因为她们都生得健美且能歌善舞;他在镇上约有70个孩子,但没有一个是与公爵夫人所生;他很专制,随随便便就把人投进监狱;他随心所欲地把人吊死,全凭自己高兴去集资;因为没有继承人,他挥霍无度。乔万尼·加斯托内(1723—1737年在位)是美第奇家族的最后一位托斯卡纳大公。威廉·迈尔德梅将他描绘成一个乐于让人看他行房,尤其是鸡奸的人。不过,威廉·迈尔德梅酗酒成性,并不能完成性事。 经济对人口来说更加重要,但很难决定其整体趋势。人口显然增长了,尤其是与17世纪相比,增长显著。同时,人口增长也使机遇与挑战共存。18世纪,威尼斯人口依然保持在137000左右;都灵人口则从44000上升到92000;西西里人口从100万上升至150万;本土的那不勒斯王国人口翻了一番,达到500万。意大利总人口从1300万升至1700万。 最显著的经济相对衰退体现在外国商品与商人打入了地中海市场。例如,1675年,托斯卡纳的里窝那被指定为自由港。这让英国与荷兰商人从中受益。英国人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已作为经纪人活跃于威尼斯。他们对威尼斯与土耳其帝国之间的转口贸易造成了打击。 与此同时,对一些领域的研究已经表明,意大利经济有着极大的韧性与适应性,并取得了增长。例如,对17世纪伦巴第与威内托的研究,或者是对18世纪威尼斯贸易与威内托工农业的研究均可证明这些。通常情况下,最明显的是意大利情况的多样性。作为地力肥沃、得天独厚的农业区,自18世纪30年代起,伦巴第的水稻种植量就出现了增长。部分原因是佃农的活动,部分原因是有充足的当地资本保证必要的灌溉。18世纪下半叶,虽然水稻需要一定程度的灌溉并由此给带水供给造成压力,但是伦巴第农业出现明显发展迹象,尤其是大米、丝绸、奶酪与黄油出口量的上涨。当时,威内托农业也有重大发展,那里的玉米种植传播范围广。阿普利亚与卡拉布里亚的橄榄油生产高度产业化,且以出口为导向。葡萄藤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它在18世纪时传到了弗留利。 但是,总而言之,意大利处境凄凉。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传统方式与粗放耕作的结合,没有农业改良与密集型方式。在伦巴第平原上,动物提供肥料(也因此提高地力)、产出牛奶。这种混合耕作在其他方面无甚建树。而且,人们扩大土豆种植的努力也收效甚微。地形恶劣、土壤剥蚀、供水不足、交通不便与投资匮乏的主要问题在半岛上依然普遍。这与英格兰及荷兰的情况截然不同。在托斯卡纳,犁只能使浅表的土隆起,而真正意义上的土地翻整只能通过铁铲实现。在托斯卡纳的阿尔托帕肖,平均结婚年龄从1700年前的21.5岁上升至1700—1749年的24.17岁。相应地,平均每对夫妻生育的儿童数也下降了。平均结婚年龄上升。在很大程度上,这也许是因为收入的减少,而收入的减少又与18世纪初小麦价格的下跌相一致。 饥荒会导致大量死亡。例如,饥荒在1709年造成巴里、佛罗伦萨与巴勒莫死亡率激增,1764年又使那不勒斯王国死亡率骤然上升。那不勒斯的那次饥荒使费迪南多·加利亚尼(1728—1787年在位)在1769年撰文强烈谴责谷物自由贸易。他颇有见地地指出,这是以牺牲农村地区为代价让城市受益。毫无疑问,饥荒反映了社会救济与粮食供给系统的缺陷。1764—1768年间的饥荒也许是导致1767年袭击意大利中部的流行热病爆发的原因。饥荒也会引发暴动,正如1773年巴勒莫与1790年佛罗伦萨的情况那样。此外,庄稼歉收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威胁国家税收。集中于18世纪下半叶的人口增长让谷物供给成了老大难的问题。 面对灾祸,社会与个人向教会寻求帮助。教皇克雷芒十三(1758—1769年在位)以祈祷与仪式来应对18世纪60年代的饥荒。正如1765年与1766年在米兰那样,佛罗伦萨在1765年暂停了一切大众娱乐活动,举行公众祈祷仪式以求风调雨顺重返人间。1769年4月,人们列队举着一幅圣母玛利亚的神像在泰拉奇纳的街道上游行,祈求有个好天气。许多群众参与进来。1755年,威尼斯当局在遭遇饮用水匮乏引发的危机时,发掘出一尊圣母雕像。 产量增加的主因并不是生产率的提高,而是耕地面积的扩大,尤其是自18世纪中期以来。正如在英格兰一样,人们把公共用地围了起来。尽管18世纪下半叶,商业农业在意大利大部分地区普及开来,但是生存农业仍是常态。尤其是在意大利南部地区,粮食生产依然是传统生存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情况在内陆许多地区还是很普遍的。那不勒斯除外,因为它的市场通常是当地的。贵族阶层从上涨的粮价中获益,他们基本上是一群寄生虫,将农村地区的租金用作城市支出。1781—1786年,多梅尼科·卡拉乔洛侯爵担任西西里总督。他将落后的地方农业归咎于贵族阶层。与英国贵族阶层对新农业方法的投入相比,整个意大利,尤其是南方地区,在这方面着力较少。 但是,意大利没能像英格兰、加泰罗尼亚与低地国家那样,发展出更加多产的农业经济,并不是因为不努力。18世纪60年代,帕尔马公国才华横溢的法裔首相纪尧姆·蒂罗鼓励人们种植大麻、亚麻、红豆草、土豆、桑树与葡萄藤,改良家畜育种。他还资助出版了一本养蜂的专著。18世纪80年代,卡拉布里亚贵族多梅尼科·格里马尔迪要求国家为橄榄油产业购置新压榨机提供贷款,建议国王任命指导者在农村地区巡回展示压榨机的使用方法。但是,事实表明,将新思想转化成实际行动是困难的。这些新思想包括许多农业学院或是18世纪60年代帕尔马创业中心所提出的观点。当时,小规模农场主兴趣不足。部分原因是,他们没有像在加泰罗尼亚与低地国家的一些地区那样,通过家庭农场继承获得的普遍延续性与控制权。他们也没有如英格兰那般,通过定期续租获得优势。这种情况使贵族阶级的态度变得更加重要。政府从来自农村省份的税收中获得财政收入,却极少采取措施提高这种收入。一般来说,意大利没有致力于改革的社会团体,或者说这种社会团体是有缺陷的。 农村地区家庭生产规模的扩大可算是变化的例证。丝绸制品与羊毛织物依然是意大利大部分地区的基本产业。更加普遍的进程是,热那亚商人将城市周围乡村地区的农业工人组织起来,从事天鹅绒生产。农业工人长时间劳作,还必须保证织布机运作良好。这种情况为妇女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 当时还出现了最初的工厂。1769年,伦巴第的科莫镇成立了25家生产羊毛制品的企业,总共雇用了180名工人;科莫还有2000名工人在155家企业中生产其他织物;78名工人工作于4家染坊;80名工人劳作在3家制革厂里;23名工人效力于4家肥皂厂;12名工人受雇于2家制帽厂;20名工人用11台织布机生产棉纺制品;120名工人用2台织布机生产针织长筒袜。1774年,在邻近的洛可镇,500名妇女受雇从事制丝工作。与此同时,同年,在位于科莫湖的贝拉吉奥镇,那里有6家肥皂厂,还有7台用于生产针织布的织布机。在上维内托,以家庭为单位的纺织业中的某些领域从“外包”转向了更加集中、基于工厂的机械化生产。 但是,国内市场疲软、资本不足、交通不便,外国竞争激烈以及技术落后制约了大多数意大利产业的发展。1767年,伦巴第仅有1.5%的人口为工业工人。虽然当时的定量数据往往都有缺陷,但这个比例远低于英格兰。一些地区出现了工业扩张,但另一些地区存在着去工业化的趋势,例如博洛尼亚。 ★着重“演变”,正本清源、破除成见:意大利何以成为意大利?作者并非单纯执着于历史细节,而是通过关键线索,意大利当下的争端与历史遗留问题之间的交锋,梳理出意大利从过去到现在的“演变”脉络,打破人们意大利的刻板印象,告诉你一个前所未知的意大利。 ★有温度、有态度,非市面上其他堆砌年代事件的简史可比拟。多数关于欧洲的国别史,仅仅止步于年代事件的堆砌和罗列。而这部《意大利何以成为意大利》是作者亲自游历意大利的产物,作者在其中投注了深刻的感情和关怀,他不仅关注意大利的历史,而且瞩目意大利的今天和未来。 ★国际史坛大师厚积薄发之作:作者杰里米·布莱克是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历史学教授、牛津大学博士,著有100多部历史普及书,被英国媒体誉为“这个时代的多产历史学者” ,本书是作者多年治学和游历的厚积薄发之作,呈现了作者对意大利历史乃至欧洲历史最深刻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