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20
折扣购买: 创意选择
ISBN: 9787521709216
肯?科钦达 苹果黄金时代首席iPhone 工程师,在苹果工作超过15年,参与了Safari浏览器以及iPhone、iPad、iWatch等产品软件的开发过程。他毕业于耶鲁大学,现居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
创造卓越软件的方法——创意选择 这本书记录了我在苹果 15 年的奋斗经历,你将看到我在这 15 年中为开发卓越的软件而付出的努力,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和我的一些观察。如果你想了解给史蒂夫·乔布斯做示例程序演示的场景和实际体验,或者 iPhone(苹果手机)的触摸屏键盘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样子,或者是什么塑造了苹果的独特文化,请继续读下去。 我会告诉你当一名苹果软件工程师是怎样的体验:在一家要求严苛的公司工作,我们必须承担其中的压力和喜悦;在与孤独为伴、殚精竭虑、不断敲打键盘并成功地让计算机增加了新功能后,我们这群开发者又会从内心迸发出欣喜和激动。 作为苹果程序员团队的一员,我将与你分享这个群体的故事:一小群极其内向的程序员是如何在仅有梦想、目标的情况下,不断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出网络浏览器以及触屏手机操作系统的。 此外,我还将介绍,作为整个苹果产品开发体系的一部分,程序员们是如何配合其他相关人员的工作的。比如,你会了解当设计师将软件的视觉效果和质感变得更加精致、优雅时,我们感受到的喜悦;你也会感受到在向同事、主管和不停地提出“无理”要求的高管们展示工作时,我们承受的重压。 按照苹果的方式打造产品需要很多方面(工业设计、硬件工程、市场营销、法务以及管理一个庞大的全球供应链等)的努力,但要理解什么成就了苹果,什么是苹果真正的精髓,我认为关键在于理解软件。我将带领你走进这个程序员的栖息地,你会看到软件从一堆草稿纸中逐步诞生的过程,以及我们怎样赋予它们灵魂。其他公司可能也会设计外表美观的硬件、在市场营销上投入重金、聘请优秀的律师、大规模制造相关配件,但没有哪家公司像苹果一样,用卓越的技术和匠心把软件打造得如此直观,如此富有趣味。如果说苹果产品有什么神奇的魔力,那么它一定是软件的功劳,而我将讲述我们是如何创造苹果公司历史上一些最重要的软件的。 当我 2001 年刚进入苹果时,台式计算机和笔记本电脑仍是公司最重要的产品。此时,在经历了 11 年的“流放”后,史蒂夫·乔布斯已经回归苹果 4 年了。尽管当时刚推出的彩色 iMac(苹果电脑)已经使苹果成功地重新回到高科技领域中产品设计的领先地位,但在微软主导的市场中,苹果产品的占有率还不到 5%。当时的苹果发烧友依然活跃,也热衷于苹果推出的产品,然而对于大多数普通消费者而言,Mac电脑是一台他们离开大学校园、走入社会后就再也不会使用的计算机。 在我入职苹果公司 4 个月以后,情况开始发生变化。iPod(苹果公司设计和销售的系列便携式多功能数字多媒体播放器)的发布对我和其他人来说都是一个惊喜,iPod 成为苹果产品由计算机开始转型为个人科技产品的强劲推动力。iPod 的成功为公司赚来了现金和更为宝贵的信心,这些现金和信心支持了其后一系列影响深远的产品的开发及问世。这一发展趋势不断强化,并随着 iPhone 的推出到达顶峰。 iPhone 使苹果公司从科技领域里一个可有可无的小角色,成功跻身全球赢利能力最强的企业之一。 我很荣幸能够成为苹果黄金时代的建设者和见证者,在一间小会议室就足够容纳 iPhone 这个秘密项目的全体软件工程师和设计师的时候,我就已经是其中一员了。如果你问我与第一台 iPad(苹果平板电脑)有关的事情,我可能会把它称为 K48——在史蒂夫·乔布斯和市场营销部门敲定正式产品名称之前,开发人员对其使用的内部代码。就在我写本书前言的时候,几亿用户都在使用苹果的产品,如果把基于 Safari(苹果浏览器)内核开发的一些在 Windows(微软操作系统)及安卓系统上运行的浏览器的用户也算上,苹果产品的用户总量早已超过 10 亿,甚至可能达到了 20 亿。 但我们从未把这个庞大的数字放在心上,因为我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各种各样的细节上。在苹果工作的每一天,你都像在一所专注于设计专业、以高科技和产品创造力为核心课程的大学里读书,你做好准备,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考试。我们始终处于高强度工作的状态,坚持将每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尽管不是刻意地这样做,但经过日积月累,我们探索出了一种对开发卓越软件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 我希望与读者分享这种方法,在这里我会详细阐述我们的工作方法。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我总结了对苹果软件的成功有重要影响的7 个要素。 在苹果,没有任何一本公司指南会写明以上内容,没有人为新员工总结这个清单,也没有谁会在苹果公司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库比蒂诺总部的墙上看到号召大家“精诚协作”的标语。相反,我们认为,将一套固定的方法强加到每个人身上,反而可能会扼杀其本身存在的我们始终孜孜以求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们的工作方法是在工作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彼此和传承下去。这种传承自上而下,来源于最顶层的毋庸置疑的权威——永不妥协的史蒂夫·乔布斯;同时也自下而上,来源于一群你可能从未听说的设计师和程序员,而我要讲述的就是关于他们的故事。 你翻开本书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或者你想从业务一线的视角了解这家公司是如何运作的,或者你想了解你最喜欢的苹果产品背后的开发故事,或者你想探究一下苹果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神秘技艺。但是,如果你把本书当作“让苹果成为伟大公司的 7 个要素”之类的指南来读,我希望你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意识到,在条条框框的约束下行事绝非苹果的工作方式。 虽然上述 7 个要素是在我们日常工作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但它们代表了长期的探索。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创造性方法是本书要介绍的重要内容之一。所有的软件工程师都全身心地投入产品开发,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逐步探索出一种开发卓越软件的方法,这是一个进化的过程,是我们以目标为导向并集中精力解决当下问题的努力的结果。我们从未指望自己在某一个瞬间灵光乍现,立刻解决棘手的问题,事实上,我们几乎没有经历过类似的尤里卡时刻。你在后文中可以看到,即便是在我经历了两次重大突破后,也没有人在苹果公司的园区里面像阿基米德一样裸奔。在现实世界里,我们作为一个团队,一步一步有计划地前进,从提出问题到产品设计,到样品演示,再到产品发布,我们采用新概念并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以求尽善尽美。我们将 7 个要素排列组合,针对不同的情况提取其中的某几个“分子” 为我们所用。比如,在制作初始示例程序时,我们需要灵感和决断力;在给团队成员提供某个具体问题的反馈时,我们需要将协作、技艺和品位结合起来;而在开发消费者能够轻松使用的软件时,勤奋和同理心则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充分运用 7 个要素的排列组合,我们还会在其中添加一些个性化的因素、一点儿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就像漫威动画里的“额外维度魔神”一样,通过将我们的目标、想法、努力,以及所有要素和“分子”融合在一起,我们总结了自己的方法,这种方法被我称为创意选择。 作者科钦达将苹果软件设计、算法、工程实践到了无可附加。他在本书中从一线产品工程师的视角,忠实还原了safari和iPhone、iPad键盘开发的全过程。通过作者细腻、详尽的笔触,我们仿佛置身于苹果公司内部,亲身体验向乔布斯汇报产品示例程序的感受,体会苹果富于创造力的文化,以及见证苹果伟大产品的诞生和创意工程师赋予产品灵魂的过程。我冲到走廊去找唐。当我们回来时,我关闭浏览器,然后重新加载雅虎主页。在同样的停顿期间,我们屏住呼吸……接着我们看到了同样的黑色长方形。我们的浏览器终于开始做点儿什么了! 在发布 Safari 后不久,我就陷入了自己经历过的难题,而刚好我又在那时遭遇了几乎断送我苹果生涯的重大挫折。在解决这些难题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关于在苹果内部进行合作的重要一课。 当史蒂夫在 2007 年的 Macworld 上的演讲进行到第 41 分钟时,他开始正式向大家介绍 iPhone。他点击鼠标,屏幕上出现了一个遮住太阳的苹果品牌标志,接着他说:“我从两年半前就在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在这个世界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诞生一款改变一切的革命性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