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投资(挖掘10年内最有潜力的公司)

低碳投资(挖掘10年内最有潜力的公司)
作者: 郭信麟//涂宇
出版社: 山西人民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1.00
折扣购买: 低碳投资(挖掘10年内最有潜力的公司)
ISBN: 9787203074403

作者简介

涂宇,智信低碳高级行业研究员,拥有多年低碳行业投资、分析经验,对涉及低碳的各子行业均有较深入的研究,是少数能对低碳投资作出全方位解读的专家。 郭信麟,在内地从事港股相关业务超过10年,是日前内地最著名的港股与美股评论员之一,香港证券专业学会会员。他从2009年开始研究低碳股票相关投资,并创立智信中国低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建立第一个中文低碳股票投资网站——智信中国低碳投资网,他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微博粉丝超过百万的独立港股股评人士。

内容简介

之所以说低碳投资是未来10年的投资主流,一方面是由于未来10年低碳 产业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更为重要的一方面是,只有大力发展低碳产业 ,才能保证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才能保证环境不会因为人类经济活动而 进一步恶化。三大原因使得人类必须全力发展低碳经济:世界能源需求总量 越来越大,能源安全越发为各国所重视,人类对环保的忧虑。 世界能源需求总量越来越大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新兴国家经济的发展,能源作为现代经济 的最基本元素,其需求将不断增加。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的报告《国 际能源展望2010》,全球能源需求量从2000年的406万亿英热单位增长至 2007年的495万亿英热单位,然后将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时代,预计将在2035 年达到739万亿英热单位(见图1-1)。同时美国能源情报署预测,最大的能源 增长来自于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地区(见图1-2),如中国、印度等发展 中国家将会比发达国家有更大的能源需求增加量。 正是由于世界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故虽然新增加的能源需求大部 分仍由传统的化石能源提供,但因传统化石能源储量有限,并非取之不尽, 因此人类必须开拓新的可再生能源,才能保证未来社会能源的供应。 能源安全越发为各国所重视 如前所述,进入2011年以来中东各国政治局势紧张,导致国际油价重上 100美元/桶。在油价上涨的同时,能源安全问题再次为世界所重视。而日本 严重的核泄漏事故导致占其发电总量达三成的核电站无法正常运作,这些电 力缺口将由哪些其他供电方式补充,更是引发了国际社会对能源安全问题的 思考。中东地区之所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争冲突最为频繁的地区,与其 地下蕴含的巨量石油资源有大的关系。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东地区的冲突 ,其核心就是对石油资源的争夺,背后隐藏的是各国对能源安全的激烈博弈 。 维护能源安全,除了向国外采购,或者通过军事力量保证能源供应管道 顺畅以外,另一种方法就是大力发展不消耗传统化石能源的新能源。发展新 能源不仅能大幅提高本国的能源供应,而且不会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更加 符合当今和平和发展的世界主题。尤其是对中、印等未来能源需求巨大的新 兴国家来说,发展符合“低碳”理念的新兴能源,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消 耗,无疑是当前最为有效且最为现实的能源安全解决方案之一。 人类对环保的忧虑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环保问题重视程度迅速提高,与二氧化碳排放相关 的“温室效应”、“全球气候暖化”等问题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环保主义 者认为,自工业革命以来,人们焚烧化石矿物生成的能量和砍伐森林并将其 焚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排放大量增加,而这些排放的温室气体能大量吸收地 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产生常说的“温室效应”,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而 最为令人震惊的数字是,人类近100年所排放的温室气体相当于100年以前所 有的人为活动所产生的排放气体的总和。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 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也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人们对于由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所 带来的相关环境问题忧心忡忡。 尽管目前科学界对于全球气候是否正在变暖仍存在争议,但是若全球气 候变暖属实,那将给我们生存的环境带来极恶劣的影响,产生人类无法承受 的灾难。因而我们认为,在科学界证实全球气候变暖的结论正确之前,人类 必须开始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因气候变暖引发的全球性气候灾难风险。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未来世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将持续增长。据美国 能源署报告,到2035年,世界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420亿吨,其主要增 加量来自非经合组织国家(见图1-3)。2007~2035年,非经合组织国家的二 氧化碳排放量的年化增长率将达2%,远超经合组织国家的0.1%(见图1-4) 。而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年化增长率将更高,达2.7%,大大高于世界平均 水平。虽然美国能源署的数据并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情况,但是以中国为代 表的新兴经济体未来碳排放量形势之严峻毋庸置疑,发展低碳经济、减少碳 排放量已是势在必行。P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