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西书局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30.40
折扣购买: 何以为人——儒家人生哲学思辨
ISBN: 9787547519103
于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后。现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兼任本根教育网副主编,中国孔子研究院“尼山学者团队”成员,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教育哲学》编写组成员。长期从事故事教育、教育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教育研究》《光明日报》《教育学报》《中国教师》《中国德育》《中小学校长》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第一章 我从哪儿来?我是谁 ? 人是从哪里来的? 当古人对这样的根本 性问题得不到科学回答时 ,往往就通过神话给出解 释。这就出现类似于女娲 、上帝之类的角色。几千 年前的《易经》中就记载 了中国圣贤对于人的源起 的答案——“天施地生”, 抽象一点就是“阳施阴化” 。这个答案是科学的,也 是哲学的。 万物生于天地间,从 起源上讲皆出于天地,从 科学上讲,这种说法是没 问题的,人是天地之间化 生的,不是任何神的创造 ,人起源于这个以天地为 总体的物质世界。正因为 有了这样的基本认识,中 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真正 意义上的唯心主义。 若以“自然”言事物的 本然属性,以“当然”言一 切与事物之本然属性相合 者。天地,即大自然,为 一切价值的根源;人之“ 自然”也就是人的天性来 自于“大自然”,是人之本 体,是人生价值的根源。 第一节 我命由我不由 天? 要理解人起源于天地 ,我们还需要继续追究“ 天地怎样化生出来人”。 所谓的“天施地生”, 其实就是“阳施阴化”。“ 阳施阴化”听着很晦涩抽 象,而“天施地生”好像赋 予了天地以意志,将天地 神化了。其实,“阳施阴 化”是从哲学层面上讲人 的化生,意在讲明万物都 是阴阳和合的产物。 阴阳实际上是描绘事 物所具有的相互对立统一 的属性。与阴沉相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