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庸大学

论语中庸大学
作者: 编者:思履
出版社: 江西美术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4.30
折扣购买: 论语中庸大学
ISBN: 978754805066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学什么,怎样学 学习可以使人成长,使人进步,使人快乐,使人 睿智,使人过上幸福的*子……关于学习的意义,谁 都能说上一箩筐,也就不必再赘述了。倒是那学什么 、怎么学的大深意,却是很有必要说上一说的。 “学而时习之”**个“学”指的是学习。那么 ,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呢?是学问。许多人把学问当作 知识,这种认识是有偏差的。大千世界,知识海量, 如果把学问当做作知识,那恐怕一辈子什么都不用干 了,只做学生就够了。尽管哲人说,学无止境,生命 不息,学习不止,但也要有选择地学。细读《论语》 全书,我们不难发现,孔子所说的“学问”既不是指 文学水平的高超,也不是指知识渊博,而是指做人做 事的学问——做人到位,做事正确。南宋理学大师朱 熹*点明个中意味,指出此节所述是人的“人道之门 ,积德之基”。 他强调的其实是“学”之后的“行”。一门心思 只学知识,而不想着如何让学到的知识先服务于自己 ,后服务于社会,造就出的无疑会是一些“闭门造车 ”“纸上谈兵”的书呆子,百无一用的书生,如何行 ?无非是在正确知识**下,*好地做人,*好地做 事。有些人满腹才学,却尽做祸国殃民之事,一样是 “无学”之徒,譬如秦桧、严嵩等人。有些人,虽然 读的书不多,知识也不够丰富,但做人有担当,做事 有主见、重大义,这样的人就是有大学问的人。 做人做事的学问不是在书斋里形成的,也不是在 课堂上学会的,而是在*常的生活中,在做事、交友 、为政、经商、治家乃至穿衣吃饭、打扫卫生等这些 具体的社会活动中养成的。这就是”学而时习之”的 “习”——学问的获得,既需要上述的实践,*需要 不断地反思,随时随地提醒自己改正错误与不足,提 高修养。这种人格的培养,是一种行为的习得。没有 持之以恒的反复磨砺,是很难形成的。 进德修身,通常而言,是与自己的**习气作斗 争,是痛苦的事情,但是在孔子看来却充满了“悦” 和“乐”,有着无限的乐趣——因为个人修养的提高 乃是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是运用自己的心灵对自然 和社会规律进行理性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快 乐。在反复的学习与实践中,不仅能培植人格,*能 增长智慧,这种成长的幸福感是难以言说的。孔子的 心态和气度真是非凡博大啊! 其实这一点,我们每个人都或有体会,自己做了 一件好事,或者掌握了一种高效做事的方法,这个时 候,简直是快乐莫名的。 “乐感”是人外在行为收效内化后的情绪体验, 这一情感历程无疑是寂寞的。难怪李白曾有诗言“古 来圣贤皆寂寞”,一语道破了做学问的境况。这一点 ,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概莫能外,中国的孔子、庄子 ,西方的苏格拉底、叔本华、马克思无不寂寞一生。 所以,如果真心向学,就要有耐得住寂寞、不怕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