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文史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9.30
折扣购买: 不因畏难而搁笔(回忆老舍)/百年中国记忆文化大家
ISBN: 9787520504041
老舍与小杨家胡同 王铭珍 在新街口南大街路东,护国寺街以北,有一条 小胡同,叫小杨家胡同,它从前叫小羊圈胡同。别 瞧胡同小,不起眼儿,可它在京城却是大有名气的 。 您看过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吗?它的 主人公就住在小羊圈胡同。主人公是虚构的人物, 可小羊圈胡同却是真有其地的,光绪年间出版的北 京地图此处标注为羊圈胡同,因同别处羊圈胡同重 名,遂改为小羊圈胡同。 小羊圈胡同是一条很特别的胡同。它不像北京 通常的街道那样横平竖直,而是弯弯曲曲拐了五道 弯。它的形状像一个歪脖葫芦,整条胡同长不过百 米,是由葫芦嘴、葫芦脖、葫芦胸、葫芦肚四个部 分组成。胡同开始处宽不足1.4米,直到进入葫芦胸 和葫芦肚部分,才宽阔起来,也才有了人家,总共 有10个门牌。有些住房还依然保持着清朝的风貌: 清水脊的门楼、街门上的六角门钹、门墩上的石兽 以及整整齐齐的旧式四合院。 老舍先生早年曾在小羊圈胡同8号居住过,老舍 故居位于葫芦肚,街门坐南朝北,砖木结构,青砖 灰瓦。进院是倒下台阶,院子不大,有一棵大枣树 和一棵臭椿树。老舍先生说:“小羊圈,说不定, 这个地方在当初或者真是个羊圈。”并且说“葫芦 胸,葫芦肚”大概就是羊圈。 19世纪末20世纪初,小羊圈胡同里是下等人居 住的地方。时隔不久,葫芦肚小空场的两棵大槐树 下,就有一个集市,集市一过相当安静。夏天,槐 树上垂丝而下的绿槐虫在微风中打着秋千,偶尔招 来一两个孩子,观看它们吐丝表演;冬天,寒冷的 北风卷着枯叶败草呼啸而过,往每家窗台上送几堆 灰褐色细土摞起来的小包包。空场之中,难得看见 几个人影。光绪二十五年(1899)二月二日晚,老 舍就诞生在小羊圈最靠东南的一个小院子,一个属 满族正红旗下的贫苦家庭里,当时家人为他起了一 个相当喜庆的名字——舒庆春,表示庆祝早春到来 的意思。 14岁之前,舒庆春一直住在小羊圈胡同。他早 年丧父,母亲没有奶水,靠往浆子里加一点糕干把 他喂大。母亲和小姐姐一天到晚忙着替人家做活洗 衣服。孤独、寂寞和清苦伴随着他的整个童年。小 羊圈和小羊圈东南角上那个小院子便是他的活动场 所。院外的大槐树、院内的石榴树和歪歪拧拧的枣 树是他不会说话的好伙伴。他没有玩具,南屋里翻 出来的染红颜色的羊拐和几个磕泥饽饽的模子成了 他仅有的宝贝,小羊圈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 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深深地融进他的血液里,以至 多少年后,无论在哪里,只要一闭眼,小羊圈和那 个小院子就真切地回到眼前。他永远忘不了贫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