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上少年桥下水(双字飞花)/少年飞花令

桥上少年桥下水(双字飞花)/少年飞花令
作者: 编者:宋琬如|责编:王爽
出版社: 北方文艺
原售价: 25.60
折扣价: 15.10
折扣购买: 桥上少年桥下水(双字飞花)/少年飞花令
ISBN: 978753174838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陇头吟 [唐]王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 戌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 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 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 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 空尽海西头。 注释 戍楼:边防驻军的嘹望 楼。太白:太白星,即金星 。古人认为它主兵象,所以 常据它预测战事。陇共:陇 山,指代边塞。迥:远。行 人:出征的人。关西:指函 谷关以西的地区。偏裨:偏 将。典属国:秦汉时的官职 名,主要负责对外事务。节 旄:旌节上所缀的牦牛尾饰 物。指旌节。 译文 长安的少年是仗义轻生 的侠客,夜里登上戍楼去看 太白星的星象。陇山上的明 月照在边关上,征人吹起了 悠悠的羌笛。关西地区的老 将是何等悲愁,停下马,听 着笛声,老泪横流。经历过 大大小小百余次的战争,部 下偏将都被封为了万户侯。 苏武回汉以后只被封了个典 属国的官,旌节上的毛都白 白地落在了北海西边。 赏析 这是一首边塞诗,是王 维任监察御史到边疆访察军 情时所作。一、二两句写了 一位渴望建立军功的少年登 上戍楼观察太白星象,很有 气势。三、四两句写月色下 的陇山,月夜凄清,边塞荒 凉,征人如泣如诉的笛声响 起。五、六句由陇上行人写 至关西老将。七、八两句说 即使身经百战,却难获军功 ,多少哀戚之情尽在不言中 。末尾两句引用苏武的典故 ,说明关西老将的遭遇不是 偶然的。功大赏小,功小赏 大,朝廷不公,古来如此。 既深化了主题,也使得内涵 更为深远。诗人把长安少年 、陇上行人、关西老将三个 人物,戍楼观星、月夜吹笛 、驻马泪流三个不同的生活 场景,巧妙地联结在一起, 对照鲜明,发人深省。 老将行(节选) [唐]王维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 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 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 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 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 无功缘数奇。 注释 肯数:怎么能够只推。 邺下黄须儿:指曹操的次子 曹彰。其人性子刚猛,胡须 为黄色,曾亲自率兵攻打乌 丸。曹操比较看重他,曾手 持他的胡须说:“黄须儿竟 大奇也。”邺下,曹操封魏 王时,都城在邺(今河北临 漳西南)。蒺藜:原本是指 一种带有三角刺的植物,这 里指铁蒺藜,战场上会用到 的障碍物。卫青:汉代名将 ,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弟弟 ,因为征战匈奴有功,被封 为大将军。缘:因为。数奇 :运数不偶,即不走运的意 思。 赏析 当年十五二十岁的时候 ,徒步就可以夺得胡人的马 骑。年轻力壮,能够射杀山 中的白额虎,数说英雄又岂 止邺下的黄须儿?独自驰骋 疆场三千里,曾凭一剑击退 百万雄师。汉军声势迅猛像 霹雳惊雷,虏骑相互践踏, 是怕踩上铁蒺藜。卫青不打 败仗是有上天相助,李广无 缘战功是因为命运不好。P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