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国宝传奇)

江南(国宝传奇)
作者: 浙江卫视
出版社: 浙江文艺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4.60
折扣购买: 江南(国宝传奇)
ISBN: 9787533935856

作者简介

钱文忠 1966年6月出生,祖籍江苏无锡。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季羡林先生和金克木先生。大学一年级起。开始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获“季羡林东方学奖学金”一等奖。80年代中期,留学德国汉堡大学印度与**历史文化学系,师从**印度学家A.Wezler教授、**佛教学家L.Schmithausen教授、**伊朗学家R.E.Emmerick教授,主修印度学,副修藏学和伊朗学。现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儒藏》精华编编纂委员会委员。 著有《瓦釜集》、《末那皈依》、《季门立雪》、《天竺与佛陀》、《国故新知》、《人文桃花源》、《玄奘西游记》、《钱文忠解读(三字经)》、《钱文忠解读(弟子规)》、《我的老师季羡林之学生时代》、《戌子*——钱文忠文化随笔》、《己丑革——钱文忠文化随笔》、《风化的传统基石》、《颤栗的道德底线》、《巴利文讲稿》等,译作有《绘画与表演》(合译)、《唐代密宗》、《道、学、政》,另有资料编集与古籍整理十余种,发表各类论文一百余篇。

内容简介

一、春秋伎乐铜屋的出土 在距今三十年前,1982年3月。编号为绍兴M306的一处古墓被发掘。这 座古墓位于绍兴市坡塘公社狮子山西北坡。这是浙江省内**发现的一座较 大型的先秦墓葬,年代很清楚,为春秋战国时期。经过清理,随葬品有铜器 、金器、玉器等总计1244件,可见该墓墓葬规格很高。除了伎乐铜屋之外, 还发现了镇墓兽座和玉耳金舟等,都是等级较高也较为罕见的文物。这些国 宝,现在大部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二、伎乐铜屋铸造技术 春秋伎乐铜屋虽然外观小巧,但是工艺却十分复杂。因此,这件造型奇 特的伎乐铜屋一经出土,就引起了众多专家的关注。你想,这么一个立体的 房屋,里面形形色色的做工,精巧的人和乐器都有,究竟是怎样组合在一起 的呢? 现在大致可以判定,春秋伎乐铜屋采用的是分铸法,也就是先将人物、 鼓架等附件分别浇铸完成后,再铸造铜屋主体,铜屋底部留有相应的孔洞, 将人物等塞入铜屋,*后再用铜或锡作为焊剂,把器身与附件焊接起来的。 这种工艺相当了不起。 三、铜屋的表现题材之谜 伎乐铜屋之所以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引起许多专家的关注和争议,其中一 个*大的疑问就是,这个铜屋到底要反映什么内容?大家说法不一。 有些专家认为,这应该是一个戏台,这些男女正在进行歌舞表演,它表 现的是当时人们娱乐时的情景。铜屋一面**敞开,只立两根明柱作为支撑 ,三面有隔板,这是中国戏台*明显的特征之一。 但这种说法面临着一种质疑:铜屋内的六个男女,全都赤身**,跽坐 在地上。 什么叫跽坐呢?跽坐就是两膝着地,**安放在脚后跟上的一种坐姿。 中国古人初始的生活起居状态就是这样一种平面风格——席地而坐,择地而 卧,身体*力重心不离地面——所以叫作“平面”起居方式。跽坐是*讲究 、*正规,也是*能体现中国文明端庄肃穆、优雅谦恭等礼仪风范的。这种 起居方式后来也传到了*本和朝鲜。 那么如果是在进行歌舞表演,表演者为什么按照*正规*严格的坐姿, 如此端庄,却又不穿衣服呢?针对这些疑点,也有一些专家给出解释,说这 是正在进行祭祀活动,铜屋表现的是一个祭祀的场景。为什么呢?因为铜屋 内没有*常生活的设备,所以不是一般的居室,而很可能是大型的公共庆典 场所。古人的祭祀场面隆重庄严,和着时陕时慢、舒缓有致的鼓点引吭高歌 ,人们虔诚地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当然,也有一些专家认为伎乐铜屋表现的主题是中国古代的礼乐制度。 现在有专家指出,中国文明*具特色的就是礼乐文明。那么,什么是礼乐制 度呢?这还得从我们大家都**尊敬的一个历史人物——周公说起。 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是中国历**的西周时期。为了加强统洽 ,周王朝初期的统治者实行了“封诸侯,建同姓”的政策,把周王室贵族分 封到各地,建立西周的属国。 周武王死后,年幼的成王继位,由武王的弟弟周公辅政。这位周公就是 中国礼乐制度的创立者。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第四子,武王的弟弟, 是我国古代**的政治家。他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使 天下大治。 据说周公唯恐失去天下贤人,曾经有一次洗头,多次握着尚未洗好的头 发;又曾经吃饭时,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地去接待贤士。这就是典 故“握发吐哺”的来由。 周公无微不至地关怀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厉害,周公很焦急 ,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里,对河神祈祷说:“现在成王还不懂事,有 什么错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让我死吧。”成王后来果然病愈。周公摄政 七年后,成王已经长大成人,于是周公归政于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 后来,有人在成王面前进谗言,周公害怕了,就逃到楚地躲避。不久, 成王翻阅库府中收藏的文书,发现在自己生病时周公的祷辞,被周公忠心为 国的品质感动得流下眼泪。立即派人将周公迎回。周公回周以后,仍忠心耿 耿,为周王朝的发展呕心沥血,直至逝世,终天下大治。 周公辅佐武王、成王,为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临终 时要求把他葬在成周,以明不离开成王的意思。成王心怀谦让,把他葬在毕 邑,在文王墓的旁边,以示对周公的无比尊重。 可以说,周公是后世为政者的典范。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就把他的人 格典范作为*高楷模,而孔子终生倡导的就是周公的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是一种以乐从属礼的思想制度。以“礼”来区别宗法远近、等 级秩序,同时又以“乐”来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两者相辅相成。简 单地说,就是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也不一 样。比如两君相见(两位国君见面),按例要演奏大雅《文王》;而诸侯设 宴招待他国使臣,则用小雅,比如《鹿鸣》和《四杜》等。 关于乐队和歌舞队的编制,也有严格规定:天子的乐队排列成东西南北 四面;诸侯的乐队只能排列三面;大夫的乐队排列两面;而士子的乐队只能 排列成一面。歌舞队的规定是:天子用六十四人,列成八行,这就叫八佾; 诸侯用三十六人,列成六行;卿大夫用十六人,列成四行;士用四人,列成 两行。孔子有一次看见鲁国季氏竟然用了八佾的歌舞,就说:“八佾舞于庭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篇》)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 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他却用了八佾,孔子对于这种破坏周礼等级、以 下犯上的僭越行为极为不满,因此说:“在他家庙的庭院里用八佾奏乐舞蹈 ,如果对这样的事情都能够容忍,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够容忍呢!’’“是可 忍,孰不可忍”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礼乐制度的实施巩固了奴隶主阶级的社会地位,促进了音乐的发展。但 它又使乐成了礼的附庸。使音乐成为以礼为中心的模式音乐,并逐渐趋于僵 化。统治阶级为了推行统治制定了一整套十分烦琐的礼仪和与之相配合的音 乐。 总之,所有这些关于礼乐的规定,都是为了加强人们的等级观念,*后 达到巩固其统治的政治目的。而要顺利地推行礼乐制度,就必须加强有关礼 乐方面的教育,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周王朝设置了我国历****个礼 乐机构——春宫。春宫中有大司乐、乐师、大师等乐官,乐工1400多人,分 别负责音乐教育、传授乐艺、表演和其他音乐事务。他们大多数是*过严格 专业训练的音乐家。 那么,孔子为什么会这么重视周公创立的礼乐制度呢?那是因为春秋时 期社会动乱,孔子认为是由于“礼崩乐坏”的结果,所以他希望重新扶正礼 乐制度,以使整个社会重新回到**状态。P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