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功武治宋太宗--公元976年至997年军政故实(下)/大宋帝国三百年

文功武治宋太宗--公元976年至997年军政故实(下)/大宋帝国三百年
作者: 金纲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8.40
折扣购买: 文功武治宋太宗--公元976年至997年军政故实(下)/大宋帝国三百年
ISBN: 9787539979786

作者简介

原名李金纲,下过乡,读过书,曾为北京大学历史人物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为思想史研究独立学者,出版有《论语鼓吹》等著作多种。“尊德行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一语,常置座右。 本书为宋史研究中一部开天辟地的大作,突破了以纯研究为本,或以戏说为表的写作格局,将历史陈述与思想探索融为一体,既是一部大历史,也是一部剖析中国社会由衰及盛的思想专著。 本书既忠实于历史,考证渲染相得益彰,又评判缜密,不乏真知灼见,叙事宏大广阔,生动有趣,余味无穷,为解读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范本,国内外所仅见。

内容简介

“金匮之盟”的“再传”版本 太宗赵炅,一生吞咽了三大苦果:高梁河之败, 岐沟关之败,皇弟赵廷美之死。这最后一个苦果,让 恪守“兄友弟恭”伦理大义的士大夫侧目,有一种诛 心的说法甚至认为是他暗算了兄弟赵廷美。 赵弘殷和杜太后生有五个儿子。赵匡胤是家中老 二,老大早夭;赵炅是老三,赵廷美是老四,还有一 个老五,也早夭。按照以杜太后为主角的“金匮之盟 ”说法,赵匡胤之后,帝位传兄弟赵光义,而不传儿 子赵德昭。这样,执掌乾纲者在二代之后,还是成年 君主,不至于出现后周柴荣之后,孤儿寡母无法控制 最高权力那种弱势格局,大宋似可因此避免因权力失 衡导致的国家动乱。 太宗之后呢?于是,“金匮之盟”的故实中,又 有了另外一个“再传”版本。也即由太祖传太宗,太 宗再传兄弟赵廷美,赵廷美再传太祖之子赵德昭,由 此大宋帝王重新回到太祖谱系。 这个说法来自于时人王禹偁。 王禹偁是太宗、真宗两朝的文人,有一部传为他 所著的《建隆遗事》,“再传”说,就是由此书发端 。 书中讲述了一个近于传奇的故实。 说赵匡胤对杜太后非常孝顺,对兄弟非常友爱, 这种孝顺和友爱,几乎“旷古未有”。 有一次,赵匡胤在“万机之暇”,抽空召来晋王 赵光义、秦王赵廷美,皇子南阳王赵德昭、东平王赵 德芳,以及皇侄、公主等,到杜太后的房阁饮宴。书 中有解释说,秦王赵廷美,乃是宣祖赵弘殷的第三子 ,也是杜太后亲生。有传言认为赵廷美是太祖的乳母 所生,从王禹偁的说法来看,显然不是。 一家人聚会非常和睦。“酒酣”,太祖对杜太后 说: “我百年之后要传位给晋王,让晋王百年后再传 位给秦王。” 杜太后闻言大喜,说:“我久有此意,但不愿意 说出来。我要万世之下,人们会传颂一个妇人生了三 个天子!你这番话真是大孝,‘成吾之志’!”说罢 ,让晋王、秦王赶紧离席,拜谢大哥。太后又对太祖 两个兄弟说:“今天的皇上,过去以布衣身份侍奉周 室,曾经多次力战争取功名,那真是‘万死而遇一生 ’,这才做到节度使。等得到天命,做了皇上,这么 多年来,几乎没有一天不在征讨,没有一个月不在打 仗,真可以说是‘历尽艰危,方成帝业’。你们俩没 有功劳却安享尊荣,成就大的爵赏,应该知道幸运。 以后,各自都不得有负于陛下!”然后,对秦王赵廷 美说:“我不知道秦王百年后,又将基业托付何人? ” 秦王当即回答:“愿立南阳王赵德昭。” 杜太后闻言又是一喜,道:“是了!是了!”又 说:“传位事,陛下能有此意,我能料到,但这也是 天意!他日,你们各自都要按照今天说的这个约定做 ,不得逾越——逾越这个约定,‘罪同大逆,天必殛 之’!” 赵匡胤听到这里,马上要儿子赵德昭来拜谢杜太 后。 在一场家宴中,“再传”模式被建构起来后,杜 太后还不放心,又对赵匡胤说:“可以替我将赵普呼 来,令他以今天的约定写一篇《誓书》,与你们兄弟 依次传而收藏。还要选择一个吉日,将这个约定上告 天地、宗庙。陛下认为是否可行?” 赵匡胤答应下来,当即召赵普入宫,让他来草拟 这篇《誓书》。但赵普推辞说自己不善于作文,于是 又召翰林承旨陶谷前来拟文。 王禹偁书中说,这篇《誓书》交给晋王赵光义也 即太宗赵炅收藏;等到赵匡胤驾崩,赵炅又将《誓书 》交付秦王赵廷美收藏。但后来赵廷美“谋不轨”, “幽死”(幽囚或幽愤而死),《誓书》藏于禁中, 最后不知道下落。太祖之子南阳王赵德昭也因为犯事 ,被“逼令自杀”,于是“传袭之约绝矣”。 这个传奇故实,讲述的“赵匡胤—赵光义—赵廷 美—赵德昭”再传模式,有很多漏洞,与后来发生的 “史实”,有难于理清逻辑的地方。譬如,让陶谷来 草拟《誓书》,天下几乎无人相信。陶谷有躁进之习 ,品德不佳,乃是太祖太宗都不喜欢的人物,怎么会 召他来做如此机密大事?此外,赵普也并非不能拟文 ,他有若干上疏,文辞典雅丰赡,也是一才子,如有 这大功勋,他更不当推让。此外,陶谷若做此事,他 留下的各类传世文件中,当有透露,但迄今找不到星 点蛛丝马迹。故陶谷拟文事,必假。 传奇故实中还说秦王赵廷美先“幽死”,南阳王 赵德昭后“自杀”,这个时间就不对,因为赵德昭自 杀在太平兴国四年(979)八月;赵廷美出事被罢官 是在赵德昭自杀三年后的三月。《建隆遗事》记录的 这个故实,在时间、人物、身份说明上,都有令人生 疑的地方,所以此事历来被人打量,不敢肯认。《续 资治通鉴长编》作者李焘就在引用这个故实后说,书 中语言很多鄙陋之处,不像王禹偁的风格,因此“不 可据信”。但李焘也同时认为:史上记录太宗之事, 赵廷美做开封尹、赵德昭领贵州防御使,正与太祖传 太宗之前,让太宗先领睦州防御使,后又做开封尹的 行迹一样。先领一个防御使,而后再做开封尹,这样 经由历练,就可以顺利接近帝位。因此李焘说:“恐 昭宪及太祖意或如此,故司马《记闻》亦云太后欲传 位二弟。盖当时多有是说也。”恐怕昭宪太后也即杜 太后和太祖当时的本意确实如此,所以连司马光《涑 水记闻》也说太后要传位给太祖的两个弟弟,那是因 为当时很多人有这样的传说。 李焘的结论性意见是:虽然这个传奇故实不可据 为信史,但也“不可全弃”。他给出的方法就是“两 存其说”,并且相信太祖太宗的盛德,自能在后世为 人明了,哪里是诬言,应该有人知道。 P2-5 ☆现代**部全景式解读大宋帝国的史诗巨作 ☆现代中国的“集体记忆” ☆读懂大宋,才能读懂今日之中国 ☆用大历史眼光,解读宋朝三百年政变、杀戮、征战、信仰与文明推演的史诗 ★前北京大学历史人物研究中心研究员金纲重修宋史,博览万卷,披阅十几年,精打细磨成8卷、17部,500多万字宋朝大历史 ★金纲打破以纯研究为本,或以戏说为表的写作格局,将历史陈述与思想探索融为一体,既是一部大历史,也是一部剖析中国社会由衰及盛的思想专著 ★《大宋三百年》既忠实于历史,考证渲染相得益彰,又评判缜密,不乏真知灼见,叙事宏大广阔,生动有趣,余味无穷,为解读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范本,国内外所仅见 ★金纲说:千年以来,中华帝国前所未有的变化,包括中国人的“文化品格”“民族性格”,很多都可以追溯于“大宋三百年” ★中国50位权威专家推荐的必读历史书,100位文化名人推荐的*好看的历史读本,近千位名校教授推荐学生必读的书 ★战场杀伐,帝王权术,帷幄诡计,传奇秘闻,思想智慧……是治世方略、商战兵法、政治宝典,更是大时代的命运密码 战场杀伐:近千里防线上的拉锯战,尸横遍野,流血漂橹…… 帝王权术:兵不血刃,“分权”藩镇势力,解决漳泉、吴越问题 帷幄兵法:征伐契丹,以少胜多的局部战争 宫廷权谋:从“赵廷美案”,窥视大宋皇室神秘莫测的宫斗 文化盛况:太宗一朝,“搜求天下书”,建“崇文院”的文化发展;珍藏善本、典籍,刊刻十二部经,编撰《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的文化盛况 法制革新:修正《刑统》,严密法条,严择官吏,惩治兵匪,申理冤滞,进行司法建设的革新 ★和平演变的欣欣向荣之景;血流成河的遍地厮杀之战;征契丹的意气风发,战败退还的黯然神伤;大人物的小算盘,小人物的大气魄 ★一个现代士大夫的宋朝三百年大历史,满足您对盛世王朝*极致的想象 ★读完《大宋帝国三百年》,你就明白为什么90%中国人*想穿越去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