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主场(一个媒体人的深漂笔记)/人在深圳系列

你是我的主场(一个媒体人的深漂笔记)/人在深圳系列
作者: 幽壹|责编:岳鸿雁//赵立娜
出版社: 深圳报业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5.40
折扣购买: 你是我的主场(一个媒体人的深漂笔记)/人在深圳系列
ISBN: 978780709813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深圳速度 曾经有一个关于深圳的词语,全国人都耳熟能详,以 至成为国人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习惯用语,它叫作“深圳速 度”。时至今日,如果要形容某件事情进展得很快,国人 可能就会用“深圳速度”来形容。“深圳速度”的意思, 就是指速度很快,进展神速,超出常规的预期。 “深圳速度”的来历,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建设 当时的神州第一高楼——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即“国 贸大厦”)时,深圳人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建筑速 度。特区创造的这个盖大楼速度比当时先进国家和地区还 快,极大地震惊了整个中国,当时的国人视之为“神 话”。 国贸大厦楼高160米,共53层(地下3层),是20世纪80 至90年代深圳的代表性建筑,也是80年代内地的最高建 筑。该一大厦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 米,由中建三局一公司负责施工,从1984年10月至1985年 12月,仅用了15个月即竣工,以“三天一层楼”的速度建 成,创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新纪录。要知道,这可是建造 一栋占地面积广、结构复杂的大楼,而不是像某家盖个小 房子那样简单。建筑工地上,干头万绪,涉及方方面面的 人员多,工种也多,能够协调好各方,做到“三天一层 楼”,这对于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的内地来说,可真不 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如果认为“深圳速度”只是源于且只适用于盖楼,那 这种认识就太过于肤浅和无知了。盖楼速度快只是表象, 或者说是引爆点,真正的内在原因在于,当时深圳经济特 区的整个社会经济,从各方面来看都发展极其迅猛,属超 常规发展,单就发展速度来说,远远把国内其他地区抛在 了后面。甚至从世界历史上来看,这样的城市发展速度也 是不多见的。 当时的深圳经济特区,完全可以说是“一天一个 样”,几天不见的话就会“大变样”。到处都是热火朝天 的大建设场面,不论是谁那时候来到深圳都会被那种氛围 所感染。用“日新月异”和“一日千里”来形容那时候的 深圳经济特区,可以说没有丝毫夸张。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当深圳因为盖楼快而被冠以 “深圳速度”时,其很快就被注入了其他层面的意思,而 不再仅限于盖楼本身。“深圳速度”的说法一经提出,立 马就受到全国各方的普遍认同,很快就在大江南北传开 了。在当时来说,把“深圳”等同于“飞速发展”,国人 是打从心眼里认同的。在那时的人们眼中,“深圳”就意 味着快节奏,意味着高效率,意味着超常规发展。 站在深圳人的角度,对于将“深圳”与“飞速发展” 画等号,那时的普通市民也是非常乐意并为之感到自豪 的。在深圳的城市文化中,本身就具有“快”的基因,社 会中普遍具有“快”的氛围,市民也普遍有追求“快”的 理念。走在深圳街头,你可以看到,深圳人走路的节奏都 要比其他城市的人快得多。 对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国人来说,中国发展已经慢得太 多了,错过了许多机遇。因此普遍都有种“只争朝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