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民国大文人--那些国学大师们(白金增订版)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在中央大学时,黄侃听人说起“汪黄”,便怒气 冲冲地找到同门汪东说:“外面的人称中大学者必称 ‘汪黄’,我比你年长,为何你要置于我上!”汪东 莫名其妙。旁边有人笑道:“你们都误会了,‘汪黄 ’不是什么好名字,当朝政府里另有‘汪黄’,与你 二人无关。”原来,当时正值对日和谈,国民政府的 代表是行政院院长汪精卫和外交部部长黄郛,时人对 二人颇为不齿,将他们称为“汪黄”,是将二人比作 南宋时对金称臣的汪伯彦、黄潜善(史称“汪黄”)。 黄侃听罢怒气顿消。 在中大,黄侃常与同事胡小石切磋学问。胡在中 大教授甲骨文课程,曾以甲骨文纠正汉儒许氏《说文 解字》之非。但黄侃认为甲骨为后人伪造,不可信。 两人争得面红耳赤,甚而击碎玻璃板。但辩论结束, 二人友谊,又“固如初也”。 中大学生常任侠曾拜在黄侃门下,后留在中大任 教。每年春节,常任侠必去黄侃家中叩首致敬,平日 亦常去问学。一次,常备课时,不知《秋蟪吟馆诗抄 》中《兰陵女儿行》句“天吴紫凤贴地满”何解,便 去问黄,黄侃以为常有意考他,竟不回答,怒向中文 系主任汪东道:“常生不驯,可以开除。”汪答:“ 常生已经毕业,留在本校教书,已经无法开除。”黄 只好作罢。常任侠知黄脾气,日后亦常去请益,而黄 侃待之如常。 黄侃对同时代的文人学者,少有赞许,康有为、 梁启超、胡适、皮锡瑞等人是他在课堂上嘲骂的对象 。他对学生说:“我骂他们,是看得起他们,否则就 不必费唇舌了。”又对学生说:“我骂他们可以,你 们还不够资格骂哩。”但他却并不因骂他们就将他们 贬得一无是处,他将皮锡瑞的《经学历史》用作教材 ,常常在课堂上逐条进行批评,但又常掩卷歌唱,唱 罢叹道:“皮锡瑞的文章真好!”又说康有为十七日 著成《广艺舟双楫》,真算得是才子。 下雨天,黄侃穿着钉鞋到学校上课。上完课后, 天晴了,黄侃便换下钉鞋,用报纸包上,挟着走出校 门。新来的门卫不认识黄侃,见他土里土气,带一包 东西,便上前盘问,要检查纸包。黄侃二话不说,放 下纸包便走,之后几天一直未去上课。系主任见黄连 续几天未到校,便登门探望,询问其故,黄闭口不答 ,系主任不知所以然,赶快告诉校长。校长亲自登门 ,再三询问,黄才说:“学校贵在尊师,连教师的一 双钉鞋也要检查,形同搜身,成何体统。是可忍,孰 不可忍?”校长再三道歉,后又托人前去劝说,也无 济于事。黄侃遂离开中央大学。 又一说,黄侃离开中央大学全因傅斯年。校长朱 家骅要请傅斯年做中大文学院院长,黄侃闻讯后,勃 然大怒,说师道沦亡,一定要离开中大。黄侃写信给 他的学生们说:“……但既已恳辞于前,又复勉留于 后,直视去就如儿戏,诸生何取焉? ‘慎尔优游,勉 尔遁思’,诸生爱我,当为我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