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夕照(5年级)/小学语文同步阅读

金字塔夕照(5年级)/小学语文同步阅读
作者: 穆青|责编:周阳
出版社: 长江文艺
原售价: 22.00
折扣价: 12.10
折扣购买: 金字塔夕照(5年级)/小学语文同步阅读
ISBN: 978757021347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记忆中的一片白云 文成姓什么,我已经记 不起来了。但这个名字几十 年来我始终萦绕脑际,不曾 忘却。一看到哪里有同名的 人,眼前立即就会出现一个 身材高大,纯纯朴朴,受苦 人的形象。 三十年代初,我在家乡 杞县上高小和初中的时候, 文成是个拉黄包车的车夫。 我们同住在县城里,相距不 远。一早一晚我经常在上学 或放学的时候,看到他拉着 车子出工或收工回家。县城 很小,方圆不过十几里地, 城里没有人雇洋车坐,文成 只好跑长途。附近的兰考、 睢县、商丘、太康,他都跑 过,跑得最多的还是开封。 杞县到开封,原先不通汽车 ,后来虽然通了汽车,三四 天才开一趟,票价又贵,单 程要花两块大洋,所以一般 人还是愿坐洋车走。那时候 ,河南很少柏油路。所谓公 路,其实就是稍宽点的大车 道。特别是豫东平原,没有 山、没有石头,公路上连一 层石子也铺不上,晴天尽是 土,下雨满路泥。杞县离开 封五十五公里,长途汽车要 开四个多小时,人拉洋车得 整整一天才能走到。可是, 也有例外,那就是文成。 文成的洋车是这条路上 有名的快车。他身高腿长, 又在壮年,肯卖命能吃苦, 拉起车子来总是一路小跑, 别人的洋车都是擦黑才能到 ,他的车往往要比人家提前 两三个小时。要是起五更出 发,天气晴好,他准能拉上 客人赶到开封吃午饭。因此 ,雇他洋车的主顾特别多。 这样一来二去,他便得了一 个“大洋马”的外号。这倒没 有什么恶意,无非是形容他 跑车像大洋马一样快。有一 段时间,我父亲经常去开封 办事,来回总要坐文成的车 ,文成不在,宁可等着。那 时候雇一辆洋车去开封,车 价顶多三吊钱,而父亲每次 都给文成一块大洋。以后, 这竟成了文成的“官价”。别 的车夫要讨这个价,雇主就 问他:“你比得上‘大洋马’吗 ?”父亲坐文成的洋车出门 ,回来总要情不自禁地把文 成夸一顿。他说文成不仅车 拉得稳跑得快,而且心地纯 正,乐于助人;路上遇到轮 胎放炮的、瘪气的,不管认 识或不认识的人,他都去帮 助。阴天泥泞大,有的洋车 陷进泥辙里拉不出来,他就 去帮助推,溅得满身泥水仍 是乐呵呵的。因此,同路的 洋车,都愿意跟他同行,常 常是文成领头,后面一大串 洋车浩浩荡荡,真像大洋马 领着马群奔跑一样。有时跑 得兴起,文成还喊几口河南 梆子过过戏瘾。只是这场面 持续不了多久,跑不上十里 路,那些洋车就一个一个落 在后面了。文成常年拉车奔 跑,体力消耗大,饭量也大 。中午在路上打尖,一顿能 吃一斤多锅盔,吃面条也得 三大碗。为了节俭,他从不 吃菜,有时买一碗绿豆面丸 子,让掌柜的多添两勺汤, 就心满意足了。 拉车人出汗多,穿衣服 很费。文成夏天光膀子,冬 天一件破棉袄,加上一条宽 板带往腰里一系,也就对付 了。最费的还不是衣裳而是 鞋。他家里经常为供他穿鞋 作难,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做 双鞋,哪怕鞋底纳得再密实 ,到了文成的脚上,不出半 月一月,不是鞋底磨出了洞 ,就是鞋尖张了嘴。我就经 常看到他用破布缠着双脚拉 车。 有一件事,我至今还忘 不了。那是我高小毕业那年 暑假,父亲带我去了一次开 封,并给我买了一辆新的自 行车。回家时,父亲坐文成 的车,准备再雇辆洋车拉着 我和那辆新自行车。可我坚 决不干,定要自己骑车走。 父亲拗不过,只好同意了。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骑车走远 路,那股新鲜、高兴劲儿就 别提了。一出开封的宋门, 我就一直跑在前面,还不时 停下来得意地等候文成和父 亲。但跑过十五公里以后, 就觉得车子越蹬越重。不久 ,文成就赶上来了。开始, 我还能同他并排走,后来, 他越跑越快,我简直跟不上 了。好不容易到了陈留县, 停车打尖了。父亲问我:“ 还能骑不能?要不再雇辆车 吧?”我依然逞强地说:“不 用,我能骑!”谁知,歇下 来再一上路,腰腿更加酸痛 ,勉强骑了几里路,就气喘 吁吁,两腿简直难得打弯了 。父亲见我那副狼狈相,又 可怜又埋怨我。但他自己不 会骑自行车,半路上又无车 可雇……正在为难,只听文 成说:“你爷俩一块坐吧, 车子放在腿前我都一起拉了 。”父亲担心这样载量太重 ,怕他吃不消。文成说:“ 放心吧,比这再重的车我也 拉过,要不昨能叫‘大洋马’ 呢?”一句话,把我和父亲 都说笑了。这时,离杞县还 有二十多公里。文成一路小 跑,也没有休息,在太阳还 老高的时候,就到了家。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