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苏轼读本/名家文学读本](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30406/02/20230406021915523.jpg)
出版社: 浙江少儿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7.30
折扣购买: 小学生苏轼读本/名家文学读本
ISBN: 9787559704931
蒋军晶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2017年全人教育奖提名奖获得者,2014年浙江省教育年度影响力人物。全国知名儿童文学阅读推广人,群文阅读、班级读书会倡导者。曾获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评比一等奖。著有《和孩子聊书吧》《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让孩子学会写作》等,编著有《作文九问》《小学生群文读本》《小学生老舍读本》等。
第一章 苏轼是天才吗 如果没有苏轼,意味着 什么? 如果没有苏轼,在我们 的古文宝库中,包括《赤 壁赋》《后赤壁赋》在内 的4000多篇古文就没有了 。 如果没有苏轼,在我们 的诗词宝库中,包括《念 奴娇》在内的3000多首诗 词就没有了。 如果没有苏轼,在我们 台北的故宫博物院里存放 的天下第三行书——《黄州 寒食诗帖》就没有了。 如果没有苏轼,在一本 叫作《苏沈良方》的中医 药书里记录的大概450个药 方就没有了。 如果没有苏轼,在我们 日常语言中的一些名言, 比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 缘身在此山中”就没有了。 如果没有苏轼,在杭州 的西湖上那一条像长龙卧 波一样美丽的苏堤就没有 了。 如果没有苏轼,遍布全 球中餐馆里的那道名菜, 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的“东 坡肉”就没有了。 如果没有苏轼,那我们 这个民族的文化就要损失 掉这么多有价值的东西。 是的,苏轼是我国文化 史上一位罕见的全才,苏 轼是人类知识和才华发展 到某方面极限的化身。 —眉山生三苏,草木尽 皆枯? 在人们眼里,天才人物 出生时,总要发生一些特 别的事情,什么星星坠落 啊,什么祥云罩屋啊,什 么母亲怀胎15个月啊…… 在人们眼里,苏轼就应 该是一个天才人物。所以 ,人们也为他的出生“设计” 了一番。 苏轼是四川眉山人,他 的家乡附近有座山叫作彭 老山,据说他诞生的那一 天夜晚,彭老山上的草木 一夜之间全部枯死了。为 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人们 相信天才是“集天地之灵气 、日月之精华”的,就是说 一个特别灵秀的人物凝聚 了天地山川的精华,他生 下来,山川的灵气都被他 吸取了。直到现在眉山还 流传着这样的歌谣:“眉山 生三苏,草木尽皆枯。”“传 说”反映了人们对苏轼的喜 爱、崇拜。但“传说”毕竟是 “传说”,你不能当真。 但说苏轼天资聪颖应该 没错。 苏轼13岁那年,到寿昌 书院读书。老师姓刘名巨 。据说这刘老师后来是被 苏轼吓跑的。原因是刘巨 做了首《鹭鸶诗》,想在 学生面前表现一下,原诗 是:“鹭鸟窥遥浪,寒风掠 岸沙。渔人忽惊起,雪片 逐风斜。”这时,“不懂事” 的苏轼说,老师啊,我想 把你的诗最后三个字改一 改,就是把“逐风斜”改成“ 落兼葭”,全诗就成了:鹭 鸟窥遥浪,寒风掠岸沙。 渔人忽惊起,雪片落蒹葭 。刘巨听后既惊喜又羞愧 ,他当场表扬了苏轼,然 后对这个天才学生说:“吾 非若师也。”意思是“我没资 格当你的老师了”。古代的 老师也真是有“风骨”,说“ 没资格”后就真辞职了。 上面这件小事说明苏轼 确实天资聪颖,下面再罗 列一些他的成绩: 在古文方面,苏轼是“唐 宋八大家”之一,说他是宋 代最杰出的古文家,估计 也没什么人反对。 在诗歌方面,他与北宋 诗坛上的黄庭坚齐名,是 北宋诗人“前两名”,实际上 黄庭坚还是他的学生。 在词方面,他与辛弃疾 并称“苏辛”,是宋词最高成 就的代表之一。 在书法方面,苏轼与黄 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 四家”,用现在的流行语来 表达,就是宋代书法艺术 领域的“四大天王”。 在绘画方面,苏轼的墨 竹及枯木怪石在绘画史上 享有盛名。 P3-6
《小学生苏轼读本》记述了北宋著名诗人苏轼曲折坎坷的一生,并精选了他的经典诗词、古文作品38篇,还介绍了他的朋友圈中几个代表性的重要人物及苏轼与他们的交往。全书按照以上主题整合为三编:“苏轼这个人”“苏轼作品选”“苏轼的朋友圈”。在选取苏轼代表作品时,本书别具一格地按照主题分类:“不要辜负美食”“不要错过风景”“无可救药的乐天派”“叫人如何不想念”“天生是个哲学家”“有时豪放,有时婉约”,这些诗词适合小学生阅读和理解,有的是名篇,在课本中出现过,有些作为延伸阅读,每首诗词均配上精辟生动的解读,充分展现了苏轼这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诗人,卓然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他留恋美食、风景,乐观旷达面对曲折坎坷的一面,他通过或豪放或婉约的作品展现了他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同时每一编配以流畅的单元导读,每一章末配启迪思考的“读与思”栏目,显示了本丛书将经典作品与儿童阅读相结合的独特优势。这对于引导小学生走近古代文学大师们,提升他们的语文修养,发现和热爱古诗文之美,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