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人民日报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4.22
折扣购买: 群落化生存:移动互联时代网络社群的生成与传播
ISBN: 9787511578785
一、问题的提出 当Web2.0进入移动互联时代,网络社群的发展也经 历着多重转向。地理定位技术孕育网络社群形成的新方 式,平台资本逻辑催生网络社群传播的新行动,移动视 频技术带来网络社群文化的新样态,垂直细分社群带来 网络社会支持的新方式。移动互联时代,人们加入网络 社群的门槛大大降低,社群传播的便利性也显著增强, 人们在社群中表达自我、获取知识、寻求支持和建构认 同,依据自身需求和传播惯习游弋于不同网络社群之中 。社群传播已成为媒介化语境下人类传播的显要特征, 是“技术重构生活”的典型例证。那么,移动互联技术 如何改变网络社群的形成与传播?社群在深度媒介化的 生活中发挥怎样的作用?作为技术产物的网络社群如何 引发社会结构性力量重构人类生活?这些都是技术发展 基于人类交往方式变化进而影响人类社会变迁的新问题 。 1. 移动互联改变人类传播生态 1962年,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 )在著作《古登堡星汉璀璨》中提出“地球村”概念, 用来形容电子媒介对信息传播和人类交往的影响,“全 新的、电子的相互依存关系将整个世界重新建构为一个 ‘地球村’”。60多年来,传播科技的发展一再印证“ 地球村”的论断,互联网技术的更新迭代,让人随时随 地能够与身处世界各地的“村民”相连。 然而,传播科技在使人类突破时间和空间樊篱而具 备全球范围沟通能力的同时,也在改写着人们位于此时 此地的传播和交往方式。简·梵·迪克(Jan Van Dijk )指出,网络社会的范围和大众社会相比既在扩大又在 缩小,个人和组织同时在全球和本地的条件下行动、感 知和思考,这种全球和本土并存的情形可被称 为“glocal”(globle全球+local本土)。如果说互 联网技术跨越时空限制将世界各地彼此相连,那么移动 互联技术的广泛应用,则在连接全球基础上更加强调人 们的本土化和个性化连接,使人类交往方式和社会结构 发生新的转变。 方兴东等将投入民用的全球互联网发展分为四个阶 段,分别为Web1.0时期、Web2.0时期、移动互联时期和 智能物联时期。其中,移动互联时期大致以2010年为开 端,代表性网络应用从Web1.0时期的门户网站、Web2.0 时期的社交媒体转变为移动端APP,网络变革特点从之 前的互联网商业化和改变媒体转变为改变生活,社会连 接的状态也由之前的弱联结变为强联结。这一时期,智 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让全球网民数量从2010年的 20亿增长到2019年的45亿,增量达到25亿。 移动互联网大范围普及的意义有三。一是让网络真 正成为人类社会信息基础设施,二是为后续智能物联网 络发展提供基础,三是改变人类的思维习惯与行为方式 。虽然移动网络依然保持以用户为中心的传播逻辑,但 是置于“媒介技术改变人类社会”的宏观命题中,移动 互联网发展不仅带来网民总量的显著提升,还将人们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