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未来(10位诺奖经济学家建言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的未来(10位诺奖经济学家建言中国经济)
作者: 编者:吴思//李大巍
出版社: 四川人民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4.80
折扣购买: 中国经济的未来(10位诺奖经济学家建言中国经济)
ISBN: 978722011189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经济政策与增长——专访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 者芬恩·基德兰德 背景介绍 芬恩·基德兰德(Finn E.Kydland),挪威经济学家, 1943年出生于挪威,1968年从挪威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毕 业,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1973年在美国匹兹堡的卡内基 梅隆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基德兰德现任卡内基梅隆 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教授、德拉斯储备银 行和克里兰储备银行副研究员。 基德兰德凭借在“经济政策的兼容性和经济周期背后 的驱动力”研究方面的杰出成就,获得2004年诺贝尔经济 学奖。他和搭档普雷斯科特(Edward C.Prescott)以独创 性的研究,分析了经济政策制定以及商业周期驱动力量的 问题,不仅改变了经济研究方式,还对经济政策特别是货 币政策的制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成为经济周期理论的 权威学者。 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长期以来一直合作研究,并且 成果斐然。二人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就开始合作,当时基德 兰德正在攻读博士学位,而普雷斯科特是他的论文导师。 基德兰德认为,他的理论展示了如何在经济模型和政 策框架中引入人的因素。他和普雷斯科特在20世纪70年代 末进行了相关研究。当时的宏观模型中主要考虑的变量是 消费和投资、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等,他们则在模型中加入 了理性人的前瞻性决策。 经济周期是基德兰德分析的基点。宏观经济学研究的 是一国经济的长期趋势和短期波动,前者构成了经济增长 理论(研究经济增长规律和影响制约因素),后者则形成了 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经济波动的原因以及熨平经济波动的对 策)。20世纪20~40年代,经济周期理论盛极一时,但在 50~60年代渐趋冷落,因为以凯恩斯主义为基础的国民收 入决定理论(也称为有效需求理论)似乎已经熨平甚至消除 了经济波动。然而,20世纪70年代以后,凯思斯主义政策 明显失效,传统经济周期理论因缺乏微观基础而受到了新 古典经济学家的批评,并逐渐被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取代, 人们对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的兴趣又复苏了。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代表卢卡斯(Robert Lucas)等人 提出了货币商业周期理论,把经济波动的根源归结为货币 因素,也被称为新古典模型I。而真实经济周期模型的产生 标志着新古典模型的发展进入了阶段Ⅱ。该模型认为,经 济波动只受那些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冲击驱动,而不是偏 好的波动或财政变量的波动,特别是技术冲击使产出的长 期增长路径呈现随机的跳跃性。由于长期和短期决定经济 的因素是相同的(都可以归结为对供给面的冲击),因此人 为地区分长期与短期并无意义。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中,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是一个问题。 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都认为需求冲击使 得短期中的经济偏离长期趋势,在短期中如果仅仅依靠市 场调节,出现经济周期性波动是必然的。但基德兰德和普 雷斯科特认为,市场无法预测外部冲击的变动与出现,也 无法自发地迅速做出反应,导致经济运行会出现周期性波